- +1
影像深圳家谱|傅汉南家庭:灿烂人生是选择出来的
生于 1937 年的傅汉南今年整整 80 岁,退休后赋闲在家,他开始整理思绪,回顾自己的从业历程,《行路难——我的新闻轨迹》,这是他给正在写的回忆录起的名字。在他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中间,一幅清晰而鲜活的生命画卷,随着时代的跌宕起伏跃然眼前,而在他过往 80 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近一半的故事与深圳有关,他在与这座城市同步成长中,相互成就。
新生:在时代的跌宕起伏中成长
傅汉南 1937 年出生于新加坡,那时的中国命运多舛、正处在连年战火之中,他在海外度过了童年时光。转眼间,祖国迎来了世纪曙光,1949 年,不管对于中国还是傅汉南而言,都注定是生命中的重大转折。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2 岁的傅汉南从海外回到家乡广东蕉岭县,开始了他与祖国同风雨、共成长的命运交融。
上世纪 50 年代末,他进入了广西师范学院学习。毕业后,风华正茂的傅汉南被分配进了中新社广西记者组,他很快成为记者组中的中坚力量。
" 那时候,他被称为‘广西一支笔’,觉得他人不错,很有才又能干,就选择了他 ",傅汉南的夫人伍海仙在回忆他们当年相遇的情景时,这样描述她眼中的意中人。伍海仙当时在南宁从事教育工作,也许是文人之间天然的吸引力,她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从此两人相依相伴。
当记者的时光快乐而短暂,一晃十年过去了,傅汉南已经成长为一个经验老道的记者。这个时候,他的人生又面临一次选择,广西大学要组建新闻系,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他选择投身教育事业,从零开始组建新闻专业。" 那时文革刚结束,许多大学还没开课,我们到其他学校去找教材,根本就找不到。" 最后他决定自己编写教材,十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在这时候发挥了最大效用,因为从业时间久,经验丰富,傅汉南的课程很受同学们欢迎。就这样,他在广西大学新闻系的初创队伍中,开辟了自己职业生涯又一个辉煌的十年,为新闻战线培养、输送人才奉献了自己的力量,而他个人也因为新闻系创建 " 五元老 " 的身份备受师生的爱戴。
如今,当年创办新闻系的几个创始人,有些已经过世,傅汉南成为学校和师生眼中的 " 活宝 ",但对他而言,广西大学新闻系的教学经历,并不是生命中最辉煌的部分,因为,在他接近 " 知天命 " 之年的时候,他又做了人生另外一个大胆的选择,让他生命的华彩绽放的更加辽阔。
重生:新天地大放光彩的时刻
1984 年,深圳 5 岁,建设中的特区依然尘土飞扬,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这一年,傅汉南 47 岁,已经是广西大学的资深讲师。就在事业稳定的时候,他决定去深圳。
" 那时候,侄子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去了深圳,他给我写了一封信,让我去深圳发展,我就去了深圳 "。这是傅汉南来深圳的原因,但其实还有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他到了深圳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新闻事业,而且,这里机会遍地,天地更宽。
傅汉南到了深圳便进入深圳特区报工作,那时候深圳特区报刚刚创办两年,和这座正在建设的城市一样,深圳的传媒在新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富有经验的傅汉南找到了他的用武之地,这片土地孕育的新希望,让这位老媒体人对未来抱有无限憧憬。
和其他初来深圳的人一样," 拓荒牛 " 精神在传媒行业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最早来的人,都在铁皮棚里办报,排版用的还是活字印刷,那时候的艰苦条件考验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刚来深圳的时候,工作和生活都很苦,通常都是三四户人家住在一套房里,我们全家只有一个小房间 ",伍海仙回忆起刚来深圳时的生活情形。" 老傅刚来深圳没多久,我就带着全家人从广西过来了,因为这里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我很支持他的工作 "。俗话说 " 人是靠着希望活下去的物种 ",也许正是靠着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时间仿佛总是如此巧合,又是十年,1994 年是傅汉南来到深圳的第十年,职业生涯的最高峰也在等待他的攀爬。那一年,经中央同意,《深圳特区报》和香港《星岛日报》联合办一份面向海外的报纸,《深星时报》便应运而生了,这也是大陆和香港合作办的第一份报纸,发行欧美各国,颇受海外华人欢迎,在中国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傅汉南全程参与《深星时报》的筹办工作,并出任副总编辑,全权负责《深星时报》在香港的采编工作。" 那时候工作很辛苦,但是真的感觉很充实,那是我人生中最刺激的日子 ",傅汉南这样总结他在《深星时报》工作的日子。
从海外归国,当记者、创建新闻系,连续参与两份重要报纸的创办,他的职业生涯始终伴着激情和活力,在中国传媒茁壮成长的重要阶段,他用一腔热血谱写了最美的篇章。
余生:安享晚年的平静时光
2000 年傅汉南告别了几十年的媒体行业,退休在家,和夫人伍海仙享受天伦之乐。和傅汉南一样,伍海仙在深圳也找到了她施展才华的天地,从荔园小学到福田教育局,她一直坚守在自己喜爱的事业,还曾经担任深圳市人大代表,并先后被评为 " 深圳劳动模范 "" 广东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 " 等。
与父母不同,他们的两个孩子都选择了创业或在企业工作。二儿子傅大伟也曾在媒体工作,后来选择自己创业。这座城市给年轻人最大的机会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实现人生理想。从傅汉南夫妇到他们的两个孩子,深圳始终是一个充满希冀,给他们生命带来无限精彩的天地。
体味当下的幸福时光,伍海仙常对傅汉南说的一句话就是 " 这辈子做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来到深圳 "。如今他们儿孙满堂,深圳也早已阔别了他们刚来时的 " 小渔村 " 气质,时间总是会犒赏那些为梦想拼搏的人,他们的经历和深圳的发展,仿佛就是最好的佐证。
站在傅汉南家中的阳台上,向四处眺望,福田 CBD 尽收眼底,他们刚来深圳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如今,他们可以对着周围林立的高楼,回忆起当年建设深圳时那让人热血沸腾的时光。
深圳晚报记者 王博 摄影 韦建诚
原载于《深圳晚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