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进社区的“记忆轮廓”:一周城市生活
近日,上海市文旅局公布第三次本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评估定级上等级中心名单,全市上等级街道(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共计218个。这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辐射范围内的社区居民们提供了服务。
本期回顾的 “认知症”艺术展发生在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街道下属居民区的社区文化中心内。尽管展览的主体部分“漫长的告别”曾在美术馆、画廊、社区咖啡店等空间展示过数次,但这次是第一次被置于社区中,与居民们面对面碰撞,甚至直面一些认知症患者和家属。
展览从筹备、落地到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情形,对于展览策划方、运营者和社区来说,都是全新的经历。我们邀请到展览《记忆的轮廓》的策展人,聊聊在社区做展的感受和思考。
(本期主持:王越洲)
近期回顾
4月21日到5月26日,在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的枣阳党群服务中心,我们举办了一场关于“认知症”的艺术展《记忆的轮廓》。
展览场地是一个集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食堂、卫生服务站、健身房、宝宝屋、老年大学为一体的社区中心,多样的功能、络绎的人群,都给展览从策划落地到后续的公共活动组织,带来了和美术馆内展览完全不同的挑战。但同时,在展览中我们也收到了来自社区居民最真实的反馈。
去年,我们就有做关于“认知症”主题展览的想法,但和很多人一样,顾忌到“阿尔茨海默症”的病症,以及它的俗称“老年痴呆症”,会引起居民的排斥,一直未能落地。直到机缘巧合看到了周仰拍摄的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外婆的作品《漫长的告别》——或许我们可以以艺术摄影的方式来讲述认知症。
不同于以往在社区宣传认知症的展览——冷冰冰的科普文字与几张配图的病理图片,艺术摄影的表达方式,会让人们在看到照片的时候,看到具体的人。这样,或许会更容易被居民接受。于是我联系到了周仰,她欣然同意,并利用紧张的课余时间跨洋合作。
在漫长的筹备期间,展览有了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加入——剪爱公益是一个长期关注认知症公益的组织,他们提供了展览中的科普板块“认知症ABC”,深受小朋友的欢迎;策展人罗依尔为展览出谋划策的同时,还拉来了他的朋友——本次展览主视觉设计师Zum Xin 忻哲臣,于是,我们便拥有了一张温暖情绪表达的海报。
挂海报的那天是一个大风大雨的午后,水珠敲打在海报上,远远看去仿佛是四月风雨中的一首散文诗。很多居民正是因为被海报吸引,故而踏入了这场展览。
展览海报,展览延期至5月26日
枣阳党群服务中心附近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但中心的前身是社区学校,现在除了社区学校,长风街道图书馆也坐落于此,又邻近华东师范大学,来到这里的人群会更容易接受艺术与一些社会前沿话题的介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尝试将展览放在这里。
开在社区腹地里的展览,与在美术馆、画廊或者其他艺术空间的展览不同,它不处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白盒子里,没有摒除一切干扰的展墙,甚至没有一个独立可被使用的空间,我们需要和其他的运营方以及时不时加入的活动单位共享一个场所,这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临时的展线调整与空间磨合。
展览利用了社区学校一楼和二楼的走廊,展线也因地制宜设计成了像上海地铁4号线那样的环线,观众从门口进入走廊开始参观,经由楼梯或者电梯到达二楼走廊,最后由二楼楼梯再次回到一楼入口处。回顾部分图片均为作者提供
楼梯和二楼的走廊可以用作展陈的空间很有限,是非常规的展陈摆放位置,我们将书籍影视推荐区域放在了这里。考虑到展签的高度和文字大小和密度对老年人来说并不友好,我们为每一本书籍和影视都制作了对应的二维码供观众扫码,方便获取信息。
正是由于复杂的社区性,人们来到这里,就像去到菜市场或公园那样简单和纯粹。展览直接迎来了它最想面对的人群。巧合的是,一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长风居民体检也在这里开展,带来了自然人流,居民们在等待叫号的间隙默默望向展架上的照片,聆听电子屏中播放的采访,翻看阅读区域里提供的书籍……在展览进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只有在社区展览里才会出现的新情境。
比如,在没有策展人导览、只有前言和采访视频的情况下,观众并不会完全理解《漫长的告别》这一个板块到底讲了什么。
在美术馆或者画廊看过摄影作品的一定会注意到,摄影作品往往不会配有大量的文字阐述,因为图像画面就是它最直接的表达语言,观众只需要去感受画面中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并与之对话,与作品的连接就产生了,去看的观众也多数会提前做作品的背景阅读。
但在社区的展览不一样,展览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大家感受艺术,而是让大家通过艺术这个媒介去认知,去看到具体的人和他们的亲友,看到与他们人生产生链接的亲情、爱情、照护与陪伴。
我们在不同的动线上我们也为观众设置了一些特定的彩蛋。如果走的是楼梯展线,就会在每层楼梯的转角窗口发现像书页一样展示在窗口的展览小相框,在上二楼的窗口,我们挑选了一张周仰外婆画的飘在风中的花束,从这个窗口能看到后面小花园里的樱花树。
下楼的时候,另一侧的楼梯是与之对应的另外一个小相框,里面放了周仰收到的最后一封外婆给她的信,窗外是秋天会盛放的桂花树,也提示着展览的结束,即将重新回到展览的入口。这封信同时也被放置在了展览的入口位置的桌子上,是那块展区唯一一件有展签的展品。
所以我们从书的后记里,选择能够代表照片上事件的文字,做了同照片数量几乎等量的说明展签,周仰的这组作品十几年来第一次有了这么多的展签。艺术与艺术家做出了让步,因为此时,传播和普及,比艺术性更为重要。展签贴上去的当天,居民开始自己驻足观看并和身边的朋友交流了。
参观的居民
同样也是展览开始的时候,我们在书报架上放置了展览相关的科普和介绍单页和留言便笺。很快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居民并不会关注到这个放满活动宣传单页的书报架,常常直接绕过它就径直走了。故而我们又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将每天最新的报纸杂志和单页同时放置在了书报架上,于是,居民来拿报纸的时候便会顺手拿起我们的展览单页开始翻看。
正在写留言的观众
展览还有一个互动板块,我们设置了一般在认知症早期筛查中会使用的“画钟测试”环节,摆上了笔和纸, 鼓励居民在看展览的时候也去试试看。所谓“画钟测试”, 即受试者画一钟表盘面,并把表示时间的数字写在正确的位置,待受试者画一圆并填完数字后,再让其画上分时针,并把时间指到11点10分,各个环节全部完成正确得分为4分。
画钟测试区域
在一次互动中,一位年长的居民在四分中扣掉了三分,当时他一下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直接转身离开了。后来,另一位年轻的居民也在这个测试上扣了分,他接受了这个结果,并说最近确实熬夜工作很厉害,想抽个时间去医院查一查。
在此之后,我们又加印了一些画钟测试和AD8量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的单页,不再一味地鼓励居民必须在现场完成测试,而是告诉他们如何测试,并且也可以带回家自测,即使测试中出现扣分项也不完全代表就是得了认知症,但仍需重视。这一改动大受欢迎,经常有人问我们能不能多拿一些带回去给邻居或者亲友做测试。
与我们预期的不同,在一个多月的展期内,大多数居民不但可以接受认知症被谈论,观展之后也会主动来找我们讨论如何去检查如何去预防,还有很多合作伙伴与同事也因为展览和我们说起了亲友患病的事情。阿尔茨海默症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默认地不被谈起。
特意摆放在画钟测试区域的老物件
不少从其他地方过来看展的观众希望展览能够去到他们的社区。在截稿前,我们收到了宜川街道的巡展邀请,展览将于六月底在半马苏河驿站1690的党群服务中心开启它的下一站,届时本次展览的观众留言展示区和展览日志也将会成为新展览的一部分。
每天都有络绎的人群路过展场
看展览的小朋友
打球的孩子、体检的老年人、去教室练舞的舞蹈爱好者、去食堂吃饭的居民,不同身份和年龄段的居民因为展览驻足停下,这群在社区里的人和展览本体一道共同构成了这场在社区的展览。
此前我和罗依尔也在社区美术馆或者画廊艺术空间观看过同类型的艺术展,但它从未像这次这样真正地在社区里,面对到那群或许从来不会主动走进美术馆却需要它的人。艺术走进社区,艺术融合、共创,是艺术展拓展外沿和实用价值的好尝试,就像马尔罗提出的“没有墙的美术馆”那样。
(图/文 张薏,《记忆的轮廓》策展人之一、枣阳党群服务中心驻点运营,就职于上海青创社会服务中心 )
本周主题推荐
书|《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彼此“照护”的故事。凯博文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一个丈夫同时也是医生,开始了对她的悉心照护。书中讲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和妻子的点滴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凯博文与妻子之间真挚笃厚的感情,能看到现代医学及医学教育对于“照护”的忽视,能看到“照护”如何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找寻到了意义。作者以自己的毕生经历强调,“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书|《漫长的告别》
从2010年末到2013年夏天,摄影师周仰记录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最后的日子,以及疾病对全家人的影响。拍摄《漫长的告别》的过程,既是对外婆生命最后历程的记录,也是作为家人,摄影师得以逃离无力感的疗愈手段,而把这些照片编辑成书,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这段时光与对外婆的情感的交代。在编辑时,周仰不仅回溯了三年中自己记录的照片,还考古挖掘一般地深入到家庭的老照片和外婆年轻时设计的布料花样之中,试图在家人的现实与外婆的记忆之间架起桥梁。
纪录片|《我只认识你》
这是一个关于记忆,关于爱,关于尊严的故事。树锋和味芳,这是一对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是导演赵青和制片人冯都的叔公和叔婆。他们年轻的时候就相识,因为树锋的上一段婚姻,味芳在不经意间等了他十几年,人到中年两人才在一起。当他们携手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味芳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于是在2012年,赵青和冯都开始拍摄记录这段叔公叔婆的旅程,希望能为他们、为更多的人留存下这段不该被遗忘的时光。影片的拍摄从2012年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
真人秀|《忘不了餐厅》
全国首档关注认知障碍的纪录观察类公益节目《忘不了餐厅》,店长黄渤、副店长宋祖儿和助理张元坤,携手五位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年服务生组成一个“忘不了家族”,在深圳共同经营一家可能会上错菜的中餐厅,开启一场遗忘与守望的温暖碰撞。
活动推荐
上海·“好”好恰 Special Day|NICE2035青年社区创新日
详情请关注 Social Layer微信公众号
上海·风土计划|江南水乡与层叠的记忆:泗泾的故事
详情请关注 保护者说微信公众号
上海·公开课|从苏州河到黄浦江:不止一江一河
详情请关注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你不知道的那些关于“魔都”的故事
详情请关注 上海玻璃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读书会|到不了的美国,回不去的故乡:人类学视野下的边境故事
详情请关注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微信公众号
上海·嘉年华|第六届 PodFest China 中文播客大会
详情请关注 JustPod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详情请关注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草间弥生“每天我都为爱祈祷”
详情请关注 大田秀则画廊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纪录电影《最后的,最初的》上海路演
详情请关注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微信公众号
上海·放映|《妈妈和七天的时间》上海路演
详情请关注 抛开书本AsideFromBooks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在出版内部重新发明出版——Mousse出版实践切片
详情请关注 北京中间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讲座|海外中国菜背后的移民、殖民、命名
详情请关注 龟力空间Stasis Space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the Soil Collection 收藏展:踏歌 The Show Must Go On
详情请关注 SIMPLE ONE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九霄之外
详情请关注 SPURS Gallery微信公众号
广州·工作坊|“文字出口-5 文字行进”广州展
详情请关注 Design360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
详情请关注 广东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重庆·读书会|何为友谊:汪民安《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新书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重光relire微信公众号
武汉·展览|《无人之境》骆丹个展
详情请关注 武汉影像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长沙·读书会|惊世发掘50年——《马王堆考古手记》新书分享会
详情请关注 湖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漳州·县城青年对谈|从浙江县城出发,和我妈的闽南之行
详情请关注 大爱 JUNE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