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纪念|顾维钧继女杨雪兰:继父大半生在海外,但他传统且爱国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0-12-29 08:34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编者按:当地时间12月26日晚,华裔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杨雪兰因病在美去世,享年85岁。在企业家的身份之外,杨雪兰热爱艺术,致力于为华人发声、推动中美文化交流。热爱古典音乐的她,曾力推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指挥大师约翰·内尔森、歌唱家蕾妮·弗莱明等音乐家和音乐团体的访华,同时也帮助推动了谭盾、廖昌永、郎朗、黄豆豆、和慧、黄英、沈洋等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本文首发于澎湃新闻2018年12月19日。

2018年12月8日,上海嘉定法华塔,历时一年半修葺扩建的顾维钧陈列室新馆正式开幕。挑帘进门,一面墙上的“序言”开宗明义,“很多中国人因巴黎和会知道了他,记住了这个代表中国对西方列强说‘不’的第一人。事实上,他同样也是让世界对中国说‘是’的第一人,《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嘉定人。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家,顾维钧一生出使多国,出任过外交总长、财政总长、摄阁总理,历经三朝变革,是中国驻联合国的第一位代表,76岁时又当选为国际法院副院长,离职时获终身国际法官的荣誉称号。而这个长三角门户所在之地,无论是晚清的吴宗濂,民国的顾维钧、廖世功,还是当代的钱其琛、吴学谦、沈昌焕……可以说嘉定人的身影在对外交流、交往的舞台上,百多年间相当活跃。

1999年,顾维钧陈列室在嘉定法华塔揭幕。今次开幕的新陈列室依旧还在原处,但占地面积却是原先的两倍,同时新室的动线导引更加明晰紧凑。沙画、音视频等多媒体传播手段的介入,也让顾维钧的生平纪事更加鲜活可感。从陈列室一楼到二楼移步换景,顺次呈现顾维钧从一个梳着长辫的晚清学童,成长为一代著名外交家的人生旅程……

顾维钧陈列室新馆中顾维钧半身像

1888年1月29日,顾维钧出生于上海。同那个时代许多世家子弟一样,他自幼熟读八股文章,打下良好的国学根底。而在上海圣约翰书院求学的经历,则不仅让他之后以精通英文闻名,更令其自小便存下改良变革之心。1904年顾维钧决定赴美留学前,曾自作主张剪掉了辫子,临行前的一张黑白照片中身着西服的顾维钧与身着中式服装的父、兄们站在一起,神态样貌已然迥异。

1905年9月,顾维钧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除了求学,积极参加学校社团与课外活动锻炼了他的组织才干和公关能力,而这也正是一个未来的外交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911年十月革命爆发,次年二月正在写博士论文《外国对中国政府的权利要求》的顾维钧接到袁世凯的电邀,请其回国担任总统府办公室英文秘书,起初他因学业未成而婉拒。但导师则大力支持学生一展长才,甚至通知他把论文的导言部分作为论文提交并予以通过。1912年6月,顾维钧进入民国政府外交部,就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外交官生涯。

作为外交官,顾维钧的第一大职业亮色便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当时代表团的实际负责人,代表中国以拒签表达国家意志与立场。这件事打破了近代中国在外交中“始争终让”的惯例,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出了“不”。在陈列馆,这段历史除了有相应的文图资料呈现,也撷取了一段电影《我的1919》中顾维钧饰演者陈道明慷慨陈词的影像资料,“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言犹在耳。

作为职业外交官,仅仅以不失气节、据理力争来框定顾维钧一生的外交理念与成就则不免有失偏颇。仅举一例,1941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正酣,中国军民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战争亦在胶着。顾维钧被任命为驻英大使。到任后他除了积极争取其对中国抗战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助力战时中国外交首要目标外,更积极推动中英各界的交流,并就废除领事裁判权等问题推动中英签署新约,为建立中英两国盟友关系作出重要贡献——在顾维钧看来,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可作为个人处世立身之箴言,但这一箴言不适用于一国之外交。”

1956年5月8日,68岁的顾维钧结束了在中国外交界漫长的服务生涯后不久,便当选海牙国际法院法官。之后凭借国际法院出色的工作和国际社会的崇高声望当选为国际法院副院长——直到1966年,以78岁高龄卸任,圆满结束了他所担任的一切公职。与他传奇的外交生涯相伴,顾维钧的个人生活同样波澜起伏,一生四度婚娶,最后一任太太严幼韵出身上海富商家庭,早年就读于沪江、复旦大学。她的第一任丈夫杨光泩与顾维钧是国联共事时期的同僚,二战期间在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任上被日军杀害殉职。1959年顾维钧与严幼韵在墨西哥登记结婚。

作为复旦大学首届女学生,曾经的“84号小姐”,严幼韵的个人传记《109个春天——我的故事》曾于2015年在内地出版。2017年年中,严幼韵在纽约家中安详去世,享年112岁。“母亲过世后,我询问嘉定领导是否有兴趣收藏顾维钧人生最后25年的私人用品,嘉定领导立即给予了肯定答复,并请了上海博物馆的陈克伦先生帮忙检查、编目并将顾维钧的用品全运回了中国。” 顾维钧继女、严幼韵的女儿杨雪兰女士告诉笔者。在今次顾维钧陈列室开幕仪式讲话中,她的开场白为“历史是下一代最好的老师。顾维钧作为外交官的一生正反映了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世界强国的斗争史。”

杨雪兰在顾维钧陈列室新馆正式开幕上致辞

澎湃新闻:能不能先谈下顾维钧陈列室?我注意到它在1999年,也就是巴黎和会八十周年之际就开幕了。

杨雪兰:顾维钧晚年用了10年完成了他的自传,并于1976年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1976年到86年,我的继姐顾菊珍和她的丈夫,请了天津政协翻译小组将顾维钧的英文自传翻译成了中文,也捐了很多照片给嘉定,放置在这里的孔庙。1998年,嘉定领导找到我,建议把孔庙的顾维钧资料放置到一个新的陈列室中。我和马承源(当时的上海博物馆馆长),商量后认为这个提议是可以落实的。于是1999年,顾维钧陈列室开放,当时的选址就在法华塔,占地大概是一百多平米吧。

澎湃新闻:其实围绕顾维钧先生诞辰130周年,近期有一系列的活动推出,比如顾维钧档案此次落地沪上,能否具体谈谈此间过程?

杨雪兰: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遇到了金光耀,复旦大学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名学者,他写了几本关于顾维钧的书籍,但他每次需要查阅顾维钧的材料都要去美国,非常不方便,我们也觉得应该把档案移到中国。2014年,我与哥大图书馆的领导James Neal,还有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金以林商量,他们都表示很支持这个项目。2018年,顾维钧档案的电子化完成,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档案带回中国,捐给复旦大学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分别供学者和社会大众查阅使用。目录是在网上开放的,任何人在家就可以查到,想看具体的内容,那就去上海图书馆调出来。

杨雪兰在顾维钧数字化档案复旦大学捐赠仪式上

澎湃新闻:谈谈此次陈列馆修葺扩建后,有哪些新的变化令你印象深刻?

杨雪兰:2017年年中,我的母亲过世了,她同顾维钧一起度过了最后的岁月,也保留了大量顾维钧的遗物。这些东西基本上我都运到了嘉定,陈列室二楼的“顾维钧书房”,就是按照他们当年纽约家里的样式布置的。从1999年到现在,时代发展很快,很多新的技术手段丰富了现有的展示形式,比如一楼展现列强在华特权激起了少年顾维钧爱国激情的部分,用了沙画这个新的媒介形式。1937年日本大举侵华,当年顾维钧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演讲宣示中国抗战决心的音视频,观众可以戴上耳麦一边看视频,一边听他的原声。最重要的一笔,我认为是滚动播放的多媒体影片《联合国宪章第一人》,1945年二战胜利前夕,正是在顾维钧的极力主张下,由国共成员和各民主党派共同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在旧金山举行记者招待会。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可以说顾维钧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方法,确立了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成为五大国之一。

澎湃新闻:之于内地普通公众而言,了解顾维钧还是得益于当年那部电影《我的1919》。在你看来,顾维钧的外交思想更完整的内涵该去如何发现和认识?

杨雪兰:一般人都知道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作为,但对他之后三十多年的外交生涯知之甚少,可这些恰恰对今后的中国外交有所观照。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外交事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怎么尽可能地维护、争取国家利益是需要智慧和方法的。顾维钧曾经说过一句话,“在外交谈判中应以做到百分之五十以上为目的,如果取得百分之六十就应该满足了。”再举个例子,1942年底,中英就废除领事裁判权开展的谈判,当时因为英国人在九龙租借地问题上持强硬立场,为避免谈判破裂影响抗战大局,顾维钧向蒋介石建议先签署废除领事裁判权条约,然后声明保留随时提出九龙问题的权力,双方最终签署条约。其实顾维钧毕生都在关注中英新约谈判遗留下的香港问题。1984年9月30日他读到《纽约时报》关于香港将回归中国的报道后,就把报道剪下保存,而今这张剪报也陈列在这里。

顾维钧书房即景

澎湃新闻:如今陈列室的展示,除了事关外交的部分,也有非常生活化的部分,比如顾维钧同你母亲严幼韵的爱情故事。

杨雪兰:是的,他们之间的确是个love story(爱情故事),在陈列室你甚至可以看到顾维钧写给我妈妈的情诗,“夜夜深情思爱人,朝朝无缄独自闷。千种缘由莫能解,万里邮航一日程。”还有一个很好玩的,顾维钧属猪,在追求我妈妈的时候送了她一个水晶制的小猪,上面贴着字条“W. admire you”(“来自W的爱慕”,顾维钧英文名字为Wellington)。

澎湃新闻:如果要给顾维钧的名字前加一个定语,你的答案是什么?

杨雪兰:我的继父活了98岁,几乎大半生都生活在国外,但在我看来他始终是个传统的爱国者。说他传统,他英文是顶顶好的,但晚年有人问他喜欢读中文书还是英文书,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前者。回想起来,16岁的时候他决定出国留学,为此自作主张剪掉了辫子,要知道那还是1904年。剪下来的辫子他用丝带扎好,带回家恭恭敬敬交给了母亲,因有句老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大概是1967年,他刚从海牙国际法庭退休。我们一家人决定去菲律宾度假,那就需要办签证,但他在海牙的时候是不持有特定国家护照的,当时最便捷的办法是找联合国开个证明,证明他因为服务于国际社会才会如此(没有国籍),如此便无需护照也可以出国旅行。这只是个度假对不对?我们都劝他那就办个证明好了,但他偏不,结果到最后宁可自己呆在家里好了,其实他的潜台词只有一句,“我是个有国家的人,中国是我的祖国。”中国人讲求落叶归根,这种心理在他身上也不例外,顾维钧很讲究饮食的科学性,尤其是早餐细嚼慢咽像是在完成一件工作,这也是他长寿的一个原因。但说起家乡的塌棵菜和罗汉菜时,那种向往的神情还是会很自然流露出来,那是一种无法治愈的思乡病。

展厅一隅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