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走,去北极
给你一支笔,你会画出一个怎样的北极?
是什么都不做,留一片纯白。
俯瞰北极格陵兰岛的冰川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还是画冰雪中的北极熊,孤独地行走?
浮冰上的北极熊 | 摄影师@黄侃淳
多数时间里,冰雪覆盖的北极是纯白之境。但当夏季来临,你或许需要用上更多的颜料来为这片极地乐园着墨。
北极的代表性物种北极狐,娇小玲珑 | 摄影师@徐征泽
每年的七、八月,北极短暂的夏季,鲜花如毯,勃勃生机,生灵万物绘就一幅斑斓的北极图画,转瞬即逝,宛若乐园。
挪威塞尼亚岛的Segla峰上,鲜花盛开 | 摄影师@Thomas看看世界
而要想打开这处限时开放的极地乐园,我们要先抵达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为世界留白。
01
冰的世界
第一重:留白
从北极点正上方俯视,你会看到什么 ?
北冰洋,全球最小、最浅的大洋,面积为太平洋的7.2%,居于北极地区的中心。
北极的“留白”,以北冰洋的冰冻拉开序幕。
北极地区范围示意 | 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地球经历数度降温,寒冷降临大地,冰冻覆盖两极。
北冰洋大部冻结,一座冰雪雕刻的王冠在海洋中诞生。
请横屏观看北冰洋海冰,为当下常见,仅作示意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冰洋周边的陆地和岛屿被冰雪覆盖。积雪常年累积,逐渐压实成冰,形成冰川。
北极冰川,摄影师 | 摄影师@Peter
而当冰川逐渐扩大,彼此相连成片,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时,人们便称其为冰盖。
格陵兰冰盖,世界第二大冰盖,面积约184万平方公里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今,冰雪覆盖仍为北极景观的基调,但北极绝不止一片单调、平均的白。
冰川在扩张时期,于群山间侵蚀出槽谷,而后冰川退却、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幽深狭长的峡湾就此诞生。
峡湾形成示意 | 制图@阿土&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幽深的峡湾造就曲折的海岸,冰川的遗迹留在海岸的高山。
请横屏观看,挪威北极地区的峡湾| 摄影师@苏铁
当临海的冰川断裂,漂移到海上,冰山就此形成。
请横屏观看在冰山上休息的海鸥 | 摄影师@Thomas看看世界
进入北极圈之前,你或许会在加拿大纽芬兰近海看到漂浮的冰山,这是北半球能定期看到冰山的最南端。
每年的5、6月间,从格陵兰冰架上断裂的大小冰山,在洋流驱使下,向南进入加拿大纽芬兰岛东北面海域,形成极为壮观的北极冰山走廊,又称“冰山巷”(IcebergAlley)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极冰山形状多变,让你不得不感慨自然的鬼斧神工 。
有的如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
格陵兰雅各布胡文冰峡湾附近的冰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有的如驶入海洋中的巨轮;
格陵兰岛西峡湾的冰山 | 冰岛姝霖Cindy
有的如造型别致的现代雕塑。
冰山受海浪、温度等因素影响融化,会呈现不同的形状 | 摄影师@Mark.C
这便是第一重北极,瑰丽多姿的冰雪世界,声势浩大的“留白”。
02
人的到来
第二重:点墨
谁会走进这片“留白”?
在北极,太阳辐射层层递减,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皆为冬季,月均温在零下,气象学上称之为“极地冰原气候”。
芬兰,日出时分,树木被雪包裹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冬季过于漫长,太阳持续在地平线下,催生出漫长的永夜,无尽的黑暗。而人类,本能地将黑暗视为恐惧。
北极光,于极夜期间容易观察,北欧地区在冬季会向居民发放抗抑郁药物,以减缓极夜带来的季节性抑郁 | 摄影师@李冬
因纽特人,北极主要原住民,他们将北极光视作来自天堂的火炬,是神灵用来引导死者走进天堂的路标。
大约在1.5万年前,因纽特人进入北极地区,为这片“留白”落下最早的点点墨痕。
因纽特人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纽特人为何进入北极?
有人说,他们是亚洲来的征服者,征服了更早的定居者;有人说,他们是逃难者,在与北美印第安人的斗争中落败,不得不逃至大陆边缘,以冰天雪地为天堑。
无论如何,因纽特人在北极生存下来了,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民族的冰雪史诗。
请横屏观看,因纽特族群 | 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他们在浮冰或是沿海的陆地上搭建雪屋或是帐篷,以狩猎为业。
男人狩猎海豹、海象、白鲸,女人用动物的皮毛缝制生存所需。
加拿大,一名因纽特人准备狩猎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没有蔬菜水果的极地,因纽特人通过吃生肉补充维生素并延长能量消耗,海豹是他们的重要食物来源。
茹毛饮血的生活习性维持数千年,让他们得以世代生存于广袤的亚欧大陆、美洲大陆北缘和格陵兰岛。
东格陵兰的阿马萨利克地区,因纽特人定居点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在与格陵兰岛一海相隔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萨米人则在北极的高山与森林间写就极地童话。
萨米人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8000-10000年前,这个古老的欧洲民族,从中欧或是欧洲中部辗转至北欧,之后在北欧主体民族的扩张下,被迫从芬兰南部向北极圈附近迁移。
萨米人的定居点,位于芬兰拉普兰地区| 摄影师@缪迪
萨米人多以渔猎为业,驯鹿是山地萨米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他们以驯鹿为食物来源,用驯鹿制作服装、帐篷,依靠驯鹿拉雪橇、驮载重物。
请横屏观看,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地区也是萨米人的分布点,村落Lovozero是当地萨米人的文化中心,养殖着大批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萨米人的传统歌谣“约伊克”(Yoik)记录了萨米人在极地周边生活的景象,哪怕雪路蜿蜒,植被稀少,但人类依然可以在天寒地冻中创造美好与童话。
萨米人的传统民谣
萨米人的生活是什么样/萨米人的生活悠闲自在
脚踏着滑雪板/肩着套索/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有忠实的狗和我们作伴
蜿蜒的雪路把我们带到远方/哪里有苔藓就在哪里安家
而后,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北极原住民居住的地区推进。探险家进入,基督教进入。
芬兰拉普兰地区的罗瓦米涅被认为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图为驯鹿拉着圣诞老人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代化的定居点建起,人们用彩色粉刷房屋,在世界尽头造出童话小镇。
格陵兰乌马纳克小镇,有众多彩色小房子,北极地区的房屋通常体积较小,开窗有限 | 摄影师@Thomas看看世界
这是第二重北极,人类留下的痕迹:书写冰雪求生的史诗,创造美丽浪漫的童话。
但这一切,都比不过北极自身的绚烂,这样的绚烂,将要限时开启了。
03
限时乐园
第三重:重彩
北极燕鸥,生于北极,而在南极过冬,每年都要经历地球两极之间的往返,每年往返距离可达9000公里。
请横屏观看,北极燕鸥迁徙路线示意 | 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北极燕鸥或许即将抵达它们长途旅行的目的地:夏季的北极。
北极燕鸥 | 摄影师@杨旭东
每年的7月至8月,是北极的夏季,极昼模式下,阳光长时间照耀,部分地区温度可达10摄氏度,生灵演艺即将开始。
北冰洋冬夏海冰延伸范围示意 | 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生灵万物苏醒活跃,极地乐园限时开启。
由苔藓、地衣、草本植物以及一些矮小的灌木等组成的苔原,覆盖广阔的极地,尽力延伸着生命的边界。
北极的地衣 | 摄影师@陈小琳
北极仙女木在果实上覆盖着白毛,种子在夏季和煦的风中散播。
北极仙女木 | 摄影师@Peter
四棱岩须迎来盛花期,吊钟形的花骨朵向下低垂,尽情绽放。
绽放在极地的四棱岩须 | 摄影师@Peter
苔原上的各类植物也都抓紧夏季短短两个月的光阴,开花播种,点缀苍凉极地。
请滑动查看极地苔原植物合集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徐征泽&陈建伟
为了适应极地寒冷的气候,北极的许多动物进化出了适应极地环境的特征,有着厚实的皮毛。
请滑动查看冰天雪地里的麝牛、猞猁、雅库特马、美洲貂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陈建伟
但到夏季,许多动物将是另一个模样。
驯鹿将换下冬日的白毛,换上灰褐色的夏装。他们是苔原的主人,在那里繁殖幼崽,繁衍生息。
苔原上栖息的斯瓦尔巴德驯鹿 | 摄影师@Peter
夏季长时间的日照让旅鼠大量繁殖,以旅鼠为生的北极狐也可以饱餐一顿。
换上夏装的它们隐身原野间,身手矫健。
北极狐,点击为北极狐换夏装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徐征泽
大
summer
time
暑
2022
/
07.23
夏季的
最后一个节气
同样具备换毛特征的还有北极兔,它们是兔子家族里的大家伙,体长超50厘米。
格陵兰岛上的北极兔 | 摄影师@徐征泽
春夏繁殖期的“捕鱼达人”北极海鹦,嘴巴呈现橙红色,被形象地称为“海洋小丑”,色彩鲜艳,长相讨喜。
北极海鹦繁殖期,嘴巴将变色,从灰色变成亮眼的橘红色 | 摄影师@今日多云
将目光投向极地的海面,我们或许会看到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三趾鸥。
它们没有一般鸟类方便抓住树枝的第四根脚趾,反而有蹼,方便在浮冰上行走。
斯瓦尔巴群岛,浮冰上的三趾鸥 | 摄影师@徐征泽
海豹、海象以海岸边的陆地和海冰为栖息地,为了应对极寒天气修炼得一身厚厚的脂肪,它们在平面只能蠕动前行,入海则能来去自由。
冰上的髯海豹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
summer
time
暑
2022
/
07.23
夏季的
最后一个节气
当夏季部分海冰融化,海豹潜入水中,北极霸主、极地王者北极熊,则需要在浮冰上静静等待狩猎时机,或是潜入水中,追随猎物海豹下水。
北极熊 | 摄影师@Peter
北极熊或许会在海里遇上远道而来的鲸鱼。须鲸以成群的磷虾为食,游弋在北冰洋和周边的边缘海。
夏季,座头鲸会前往北极觅食,图为游至格陵兰伊路利萨特的鲸鱼。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北极的生灵万物,在极地创造斑斓多彩的生命图景。
北极动植物图鉴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虫创意&陈建伟,制图 @阿土/星球研究所
至此,一个多重北极在我们面前展现,有冰雪造就的“留白”,有人类落下的“点墨”,更有生灵挥毫的“重彩”。
但北极地区有着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哪里才能一览多重北极?
北极自然风光 | 摄影师@ludi路影记
格陵兰岛,北极之心,地球最大的岛屿。拥有北半球最大冰体格陵兰冰盖,总面积超过170万平方千米。
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冰川是这里的主人,极地是这里的主旋律。在格陵兰岛,你可以一览北极的多重样貌。
请横屏观看格陵兰岛 | 摄影师@徐征泽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越凡
图片:潘晨霞
设计:阿土
地图:陈志浩
审校:古月胡 & 王逻辑 & 吴昕恬
封面摄影师:Thomas看看世界 & Peter
【主要参考文献】
[1] 段煦.斯瓦尔巴密码:段煦北极博物笔记[M].2018.1(2024.4重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4.
[2] 刘德生 主编. 世界自然地理(第二版)[M].1986.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3] 秦大河主编.冰冻圈科学概论(修订版)[M].2018.9. 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8.
[4] 程秋棠.北欧萨阿米人及其历史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9.
[5] 潘敏.北极原住民研究[M].2012.2.北京:时事出版社,2012.
[6] 余春 编著.北极航道 改变世界的未来[M].2021.1.上海:上海交通出版社,2021.
[7] 大卫·伯尼 主编.《动物大百科》[M].2019年3月第1版第1次.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18-5.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