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普|青少年“性创伤”预防及判断

2024-05-24 06: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作者:吕舟达

《青少年“性创伤”预防及判断》

先说结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定要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再去询问其他相关信息,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一定要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再去询问其他相关信息,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一定要把孩子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再去询问其他相关信息,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如何预防」

目前已经有了一系列针对儿童性侵害的预防项目。这些项目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游戏、木偶剧、漫画、书籍以及科教片等媒介,向儿童传授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身体,并学会辨识何为不适当的触摸。

当面对性侵行为时,这些项目还教授儿童三种应对策略:一是坚决说“不”,表达拒绝;二是迅速离开攻击者或现场,确保自身安全;三是将发生的情况及时告知所信任的成年人,寻求支持和帮助。

这些项目还面向家庭,协助父母识别潜在的风险迹象,从而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同时,项目还致力于提升相关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鼓励他们关注性侵迹象,并对疑似事件进行深入调查。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提炼出父母在预防儿童性侵害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首先,父母应让孩子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属于自己,任何未经允许的触碰都是不可接受的。孩子有权制止任何试图触碰他们身体的人,并应学会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其次,父母应教育孩子了解身体隐私部位的概念,明确哪些部位属于个人隐私,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同时,父母还应教会孩子区分适当的触摸和不当的触摸,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合适的,哪些行为是侵犯个人隐私的。

最后,父母应帮助孩子建立寻求帮助的意识和途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孩子了解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遭遇并寻求帮助。同时,父母还应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孩子在遭遇困境时能够及时向自己求助。

「判断」

创伤确实有其独特的“发声”,会在生理和心理层面留下深刻的印记。

以下是一系列可能的表现,它们或许就是创伤留下的痕迹:

焦虑

比如,有些人会出现难以解释的睡眠障碍,如夜间出汗、恐惧和噩梦;他们可能突然对某些人或地点产生新的或异常的恐惧感;也可能出现无法解释的恐慌或惊恐情绪。

情绪变化

包括突然对家人、朋友、玩具和宠物表现出异常的攻击行为;或者突然不愿意和某个人独处;他们可能会退出以前喜欢参与的活动,比如原本愿意上学,现在却变得极其厌学。

行为变化

可能会出现尿床的情况,或者食欲不振,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如吞咽困难;他们还可能经常出现无法解释的健康问题;表现出退行性行为,即出现与年龄不符的幼稚行为;甚至可能出现自伤行为,如用尖锐物刺伤自己。

信念变化

他们可能会拒绝与成人或较大的儿童分享秘密;突然开始谈论一个新交的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朋友;或者突然说出一些令人不安的话,比如自己“身体脏了”。

这些都是创伤可能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它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发声”,告诉我们有些问题需要被关注和解决。

童年的“性创伤”并非只是那一瞬间的阴影,它更像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印记,时常在不经意间触动内心。这种创伤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轻易消散,反而需要与之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持久对峙”。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种需要持续反思和自我疗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正视那段痛苦的过去,更要学会在现在的生活中找到治愈的力量,逐步走出阴影,重新拥抱属于自己的阳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