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评论:别让“女大学生直播”成为有毒的流量密码
引导大学生从更长远的人生维度进行思考,学会在直播探索中实现自我滋养、自我成长。
“来,大家聊一聊恋爱的话题”“送个啤酒(礼物名称),就做个下蹲”……据《法治日报》报道,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标题带有“大学生”“女大学生”等字眼的直播,这些直播地点有的在景点、餐厅,有的在校园,更有甚者直接在寝室或教室开播。直播内容包括分享学习经验、展示才艺、公益助农等,但其中也不乏性暗示、打擦边球、曝隐私等乱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学不是完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大学生接触直播、短视频,是进行自我探索、了解社会的一种正常途径。现实中,也不乏一些高校的科技达人、美妆爱好者、摄影发烧友,通过试水直播,提前锚定了自己的发展赛道,成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博主。只是,随着大学生参与直播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于其中滋生的一些乱象,也不可不察。
大学生活和学习空间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学生有必要尊重他人感受,不能随心所欲、想拍就拍。否则,就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安宁权和肖像权,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有高校学生就吐槽,自己的“主播”室友会不顾及他人感受随时开播,“可能是一大早,也可能是半夜”,伴随的超大声动感音乐,让正常休息都成了奢望。如果不小心“被入镜”,还可能陷入隐私泄露、被不礼貌地品头论足等恼人境地。在课堂上偷偷架起手机直播,对不知情的老师和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冒犯。
一些大学生主播如此没有边界感,并不只因没礼貌,而是“业绩压力”下的被动选择。为了留住观众、转化粉丝,一些大学生主播不得不通过熬时长、研究话术、提升互动频率等方式增加直播间热度。有位在校生主播就直言,做主播一年半以来,“每天都精神恍惚,拼命熬,人都干‘废’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大学生为了流量,还会盲目走低俗、擦边路线。一些MCN机构的运营指导,甚至会给年轻主播提供涉嫌性暗示的所谓“建议”。比如,“将宿舍灯光调暗,穿着低胸衣服和短裙,在深夜和凌晨直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然,也要看到,一些涉嫌擦边的“女大学生”主播,并非真正的在校大学生,而是打着这一旗号,迎合粉丝对于年轻女性的低俗凝视。对于这类乱象,平台还需进一步优化推荐机制,避免给“大学生”“女大学生”等贴上刻板印象和污名化标签,让“女大学生直播”成为有毒的流量密码。
对高校来说,比简单禁止更理想的方式,是通过提供选修课、直播指导等形式,让感兴趣的同学理性、充分地认识直播行业,理解传播规律。例如,在直播中,如何通过提供有用的知识增量、锻炼流畅幽默的表达能力等方式,增加粉丝黏性,就大有学问可言。同时,还可以围绕明确直播行为边界、平衡好学业和直播关系、直播中常见的认知和法律陷阱等话题进行探讨,让学生懂得维护自身权益,多进行正向的内容创作。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从更长远的人生维度进行思考,学会在直播探索中实现自我滋养、自我成长,而不是一味消耗自己,陷入低俗陷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