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4小时上海|深夜泡图书馆的人:加班、赶论文、失眠与流浪
白浪 设计
晚上9时,上海和平公园门口的广场舞正酣,穿过爷叔阿姨的主场便来到和平书院——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
书院面向公园里,外围是草坪和大树,毛地黄摇曳着紫红色的花冠,人们坐在折叠椅上聊天放空,晚风已有了初夏的爽意。
当目光转向灯火通明的室内,初次来的人怕是要惊呼,“这么卷吗?”一眼扫过去,几乎每张桌椅都坐着人,打工人带着电脑来加班,中学生三三两两坐一桌埋头写作业,也有人从书架上寻到感兴趣的书开始阅读,人们进进出出,但始终保持安静。
5月23日,和平书院运营满一个月,期间吸引了大量读书爱好者、大中小学生以及上班族。书院综合馆一楼24小时对外开放,每到深夜,这里就成了“自习好去处”和“加班圣地”。
相关数据显示,一个月来,每天0时以后、8点之前,和平书院平均进馆人次达106人。上周六,也就是5月18日这天,该时间段入馆人次达到153人,系近期最高。
卫瑶 陈志芳 设计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多次夜间探访和平书院。不少人在23时许陆续离开,初中生也收拾书包准备回家了,等待充电插座的人伺机换座位。
待到零点后,20多个人依然在馆内。有人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两三个小时没怎么动身,凑近只见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多个窗口;也有人戴着耳机,平静地看着电影或捧着一本书;还有人玩了会儿手机,趴在桌上休息。一瓶饮料是熬夜必备。
5月20日晚9时许,和平书院综合馆室内外。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人们埋头做着自己的事儿,没有交流,没有打扰。深夜待在图书馆里的人是谁,他们因何忙碌或停留?零点后,在一些人休息或准备离开的时候,记者和他们在馆外聊了会儿,有关图书馆本身,也有关工作和生活。
熬夜的人里,有上班族嫌家里安逸,来图书馆专注加班;有打工人因压力大而失眠,干脆来读书;有研究生为毕业论文和工作再拼一拼;有高校教师积攒了一堆事儿,白天要陪孩子,晚上才有空处理;有中年人嫌家里吵,来图书馆就图个清静;还有人失业流浪,在寻找内心的答案,当然坐在图书馆通宵的核心原因是为了省钱。
不论年龄,不分工作或学习,他们都表达了共同的诉求:在各种压力下,需要一个出入自由、身处人群又相对舒适的地方。而公园一角的24小时图书馆,恰是大都市里的安静角落。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01:“这里比在家里要更自由一点”
00:33 范鹏兵(化名),47岁,公务员
为什么深夜来这里?几个原因。我年纪比较大了,今年要47岁了。我喜欢公园,年纪大的都喜欢公园,和平公园是虹口区、靠近杨浦区的老公园,我小时候一直来。我住在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附近,电瓶车过来10多分钟。
我也喜欢看书,但社区图书馆晚上9点关门,也不是说看那里的书,我自己有书、有电脑,缺一个图书馆氛围的地方。咖啡馆也不是通宵,而且空气不好。我觉得图书馆蛮好的,公园也蛮好的,这里突然之间就造了一个公园里的图书馆,很符合我这个年纪喜欢公园又喜欢看点书的人的需求,所以我常来。
我一个星期来两三次,等孩子做完功课、睡觉了。我在家里有时也看会儿书,但在家里总是感觉有点拘束,又怕吵到家人,我就出来,这样的话大家都不吵。
具体还要看家里情况。比如说孩子今天比较开心,我老婆比较开心,那就在家里多待会儿;如果今天作业做得不大顺利,大家都比较冲突……(笑),否则在家里情绪都不好。
其实家里人不会说什么,他们已经习惯了。我一般9点半以后出来,过了12点就回家。我现在觉也短。很奇怪,现在睡得都晚,我妈都快80岁了,每天12点多睡,现在有手机以后大家都睡得晚。与其在家里看手机,还不如出来逛逛,空气好。
这里比在家里要更自由一点。我有时候来看书,这两天比较累的话就看会儿电脑。我是书迷,我们家买的书1000多册,家里都没地方放。这里的书蛮好的,我看了这里的书,总体质量比一些社区图书馆要高,而且有一些新书切合一些新的流派、思潮,都蛮好的,我从二楼也借了点书。历史、财经、收藏文玩我都喜欢,人文偏多。
和平书院综合馆一楼24小时对外开放。
今天是周六,人偏多一点。这里大部分人是年轻人,我看是未婚单身的比较多,来学习;年纪大的也有,可能是办公。最近,我发现拉行李箱来的人也多了,可能是赶火车、赶飞机,我推测可能就不住宿了,在这里躺一会儿,每天大概有三四个人。
这里管好不容易的。比如说我们坐的这户外,刚开始的时候单身青年比较多,有谈恋爱的,有单身女性聊天的,喝点饮料、咖啡的比较多,最近中年男性比较多,抽烟,骂中国足球,回忆往事,有的人还带点啤酒。
如果到了夏天,有大型体育活动,这里估计更热闹,手机、电脑都能看,这里会越来越嘈杂。里面不能抽烟喝酒,外面不好管。怎么样把这儿变成一个大家都有分寸的地方,年轻人来、中年人来,各种人来都能适应这个环境,不容易。
我看保安每过一段时间巡逻一下,防止有人露营或者躺在椅子上。来到这里来的人,素质也都比较高,一个月了,至少没有发生过吵架或者不服管理、蓄意破坏的情况。晚上很安静,维持得相当不错了。
下午来看书的人会多些,晚上大多是带着电脑来办公学习。现在年轻人压力大,能真正闲下来看书的人很少,我们也不能苛求大家坐在这里看书,只有物质上没有什么压力,才能寻求个人精神提升。但是(图书馆)这样一个地方,有要比没有好,哪怕有人能翻一两本书,甚至就看一两页纸也是好的。
我以前一直去咖啡馆,后来发现不行了,喝得起的都关门了,那就多出点钱,又发现乱哄哄的,环境越来越差。上海据说是全世界咖啡馆密度最高的城市,但跟国外咖啡馆不是一回事。以前空间大的廉价咖啡馆,现在都因为种种原因缩小场地了,坐不住,像一个外卖提取点。稍微有点场地、连锁的、有名的,价格又很贵,而且你真的坐进去,就会发现人员嘈杂,相亲的、谈项目的、黄昏恋的,还有骗子,我经常发现有盯着老年人卖保险的。它不是一个休闲的地方,而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地方。
东西没有两全的。说实话,和平公园也不大像一个公园,有点像绿地。刚刚造出来的时候,中年以上的人都有点看不惯,不像小时候有山、有水、有动物,以前狮子、老虎、狗熊都有,现在改造后变样了,大家都失望,但是时间长了,我发现这公园也有它别致的地方。
那里开个茶馆,看杂志多;这里看书多;那里还有小朋友活动的地方;那里有个小的“莫奈花园”;还有这里的跑道做的不错,塑胶的。仔细品味一下,(公园)做得还是不错的。我也想明白了,应该是我们中老年接受新兴的东西,而不是说时代迁就我们的想法。
02:“过来加班”“这里的氛围让人专心”
1:01 寿任飞,28岁,审计
我过来加班,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明天还有。我做审计,现在是忙季,周中来不及做,周末也要加班,要每天一直做。
我家步行到这6分钟,之前在和平公园跑步,但来和平书院是第一次。周末不想去公司,家里的环境太舒适了,又不想打开电脑,而在这里,大家都在学习或者工作,这个氛围让人专心。
我之前去过浦东的上海图书馆,当时要提前一周预约,很早就要计划好下周末我得去哪儿学习,我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因为想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预约。我也去过太阳宫的自习室,它是一个小小的房间改造的,空间较小,而且要付费,还挺贵的。这边有书架、各种装饰,整个体验感比自习室舒畅很多。
不过我看网上说,这里白天挺吵的,会有很多进进出出的人。晚上还是舒服的,非常安静。24小时的话,应该还是凌晨来比较划算,而且这个点想找插座的人基本都能找到。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自动贩卖机,现在半夜了要买瓶水就不方便。
后续,我要考注册会计师证,可能也会选择来这里。我们有考试假,白天也可以来学,估计得掐好时间进来才能抢到插座。
5月20日晚9时,中学生在和平书院写作业。
03:“从大三开始学习专科,是比较重要的时期”
1:11 光龙、金汉,25岁,韩国留学生
我们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韩国留学生,大三,我(光龙)学汉语国际教育,他(金汉)是商务汉语。我们2019年开始在华师大读书,到2021年回韩国服兵役,2023年回来复学,现在是大三。
留学生从大三开始学习专科,是比较重要的时期。我刚刚在学古代汉语,他在做案例分析,要准备PPT。
我们在网上搜索“24小时学习的地方”就找到这。学校图书馆晚上10点关门,我们俩又住在校外,有室友,生活习惯不一样,晚上学习有干扰,而且桌子后面有床的话就想睡觉,在家学习会控制不了。
今天白天是在家,玩一下、休息一下,晚上才过来学习。8点的时候就来了,但没有座位。我们在周围逛了一下,这个公园可以散心,11点才进来学习。如果二楼也可以开放的话会更好。
5月18日23时许,和平书院一楼有不少人在加班、学习。
04:“还没有投简历,想漂一下”
1:37 邢先生,34岁,待业
我个人情况比较复杂,不具有普遍性。
我昨天晚上在这里,今天晚上也在这里,昨天人没有今天多。(没有去宾馆)最大原因就是为了省钱,咱们这边等于是救助一下,救助一下就好了。
我前段时间待在闵行区24小时城市书房,现在转到这边。环境没什么区别,闵行那边晚上人没这么多,座位也少。我晚上11点来的,因为很多人11点以后就回去了,肯定不能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学习;这里还有咖啡厅,不能影响他们生意;11点以后人不多了,座位也空出来了。
我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做过一段时间新媒体运营,后来……反正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被裁了,有的是自己辞职,做得不舒服。
现在在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先凑合几天。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原因。我前段时间回安徽老家了,虽然我是农村的,我在老家城里买了房子,然后我回去住了一段时间,基本上一个月没有出门,突然感觉特别不舒服,所以我现在暂时不考虑租房了,干脆在外面漂一段时间。
我们老家建设的很漂亮,但并不好找工作,附近方圆5公里基本上都是机关单位。老家都是借钱搞建设,富了很多人,反而我们来到上海默默打工的,什么都没有捞到。
(记者问:你找工作进展怎么样?)不是特别好吧。实际上具体到每个人的话,如果你真的想找一份好工作,也不会特别难。接下来,就先这样一段时间吧。涉及到找工作的话,很重要的是空窗期,不能空太久。回老家我也试过了,感觉不太好,还是在上海继续找工作、继续发展呗。
我还没有投简历。要正式开始投简历的话,先租好房子,短租一两个月的那种。在上海租房,贵的肯定特别贵,便宜的话1000以下也能租到,位置偏一点,如果住得更远一点,比如像奉贤,六七百也能租到。我这段时间就是想漂一下,所以我个人不具有普遍性。
我妹妹也在上海,不过她已经结婚了,去找她肯定不太方便。她房子买的也不是特别大,毕竟上海房价这么贵,她的婆婆在这里照顾她的小孩,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房间了。
很多东西放在我妹妹那里,包括换洗衣服,一周我就跑过去把衣服给她,她那里比较方便。我跟她说住的是床位,洗衣服需要投币不方便,肯定不能跟她说我在外面通宵。
在外面漂,洗漱的话有公共卫生间,洗澡的话去澡堂,我一般四五天去一趟,25块钱洗一次。我随身带一个大的黑包,之前在公园里,保安有时候也会问,我还没有回答,他就先帮我回答了,问我是不是去赶车,我说对。他也不会赶你,就问一下。
这段时间,我有时候白天睡一会,有时候晚上睡一会,精神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其他时间就看看书,周围逛一下,以前对上海很多地区都不太了解,或者都没有注意到……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不过别人浪费时间有钱拿,你浪费时间没有钱拿而已。
我比较喜欢看书,什么类型都看,比如历史方面,图书馆里所有关于明朝历史的,我都看得七七八八了;还有日本书籍,物哀、后城市化社会,好多书都有借鉴意义。
我个人不具有普遍性,但是你也不能把自己想的太特殊了,其实很多人,包括在这里过夜的,肯定有各种各样的难言之隐。三和大神,你听说过吧。你做的任何事情,别人可能都做过,你觉得遭受的苦难或白眼,别人肯定都经历过,不要把自己想的太特殊。
5月19日2时许,有读者在和平书院看书。
05:“我已经和失眠这个事情和解了”
2:16 江影(化名),23岁,网络安全工程师
我和朋友凌晨一点从环贸打车过来,今天也是第一次来。前几天看公众号,说这边开了24小时图书馆,想来看一下。今天刚好有时间,又睡不着。以前周末都出去玩,但是现在工作太久了,有点玩不动了,想找个地方晚上可以看看书。
我工作加实习有一年了,是网络安全工程师,每天要上接近10个小时的班,压力挺大的。如果没什么重大的事情,一个月可能会有一次加班。我现在脸上都是痘,感觉一身都是病,还有点腰肌劳损,可能坐太久了。
当然,我通勤时间很短,会有调休。因为上班时间实在太长了,我偶尔不想上班,就下午调休。听起来还可以,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是工作中会有一些人际交往的压力。
我大学学的就是网络安全,一开始是很有理想的,想做一个很厉害的“白帽子”,结果就是服务业。
压力大就会失眠,但我已经和(失眠)这个事情和解了,睡不着就不睡了。出来看书算是一种释放。以前这种释放是去外面玩、去蹦迪,刚工作前半年还是这样,现在感觉蹦不动了。我大学的时候,周末会出来组乐队,现在很久没有玩了,实在是没有精力再搞乐队了。
这里和在家看书区别挺大的。家里好玩的太多了,有时候看不进去,虽然我家里书挺多的。咖啡店也最多两三点就关门了。这里整体环境挺好的,如果(图书)选品再好一点会更好。我在一楼看了一圈,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但也挑了3本,正在看虹影的《女性的河流》。
我和朋友打算把手上的书看完再走,因为晚上实在没什么事情,我看书也比较快。我最近在看一个很好玩的书可以推荐给你,叫《流行音乐与资本主义》,你可以一边看这本书,一边听它的歌,都是各种音乐风格的溯源,一边搜歌一边看书,就很好玩。
5月19日2时35分,和平书院,有人还在工作,有人趴在桌上休息。
06:临近毕业,“大家都挺拼的”
2:41 高跃飞(化名),26岁,研究生
我是上海财经大学研三学生,今天10点左右过来的,在改毕业论文。我一般是凌晨一两点睡觉,今天精神状态比较好,感觉有精力才来进行(改论文)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看网上推荐了这个地方,氛围好,关键是方便,没有强制消费或其他附加限制。这里给我的感觉介于自习室和咖啡馆之间,它的平衡感我很喜欢。它有咖啡馆的要素,有餐饮,可以去点单;整体的安静程度和自习室相似,但比自习室的气氛活跃些。“度”拿捏得很好。整体来讲,能够集中精力,这是最重要的。
5月20日晚9时25分,和平书院综合馆一楼几乎满座。
因为论文有连贯的逻辑,我中途肯定不能够放空或者做其他事情,就是要一以贯之去写才OK。我没有读博的打算,这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写这种很专业的论文,所以各方面都想兼顾一下,不管是遣词造句还是逻辑、整体的连贯性,都想做好一些。
论文deadline(截止时间)在6月底,但还有其他的工作安排,我想尽快把论文结束,这样的话后面的时间会轻松一些,可以灵活调整。后面主要是考虑工作机会,目前工作还没完全确定,有部分公司也是有意向的,但是还没有签合同。
宿舍室友们的安排都不太一样,有的已经开始实习或工作,有的也在改论文。大家都挺拼的,只是拼的点不一样。现在的就业形势下,有些人在求职上下很多功夫,联系很多人,投简历,锲而不舍、一遍一遍去争取,准备面试。每个人各有努力的方式,在意的东西不一样。
10点左右来的时候,这里人挺多的,我转了几圈发现没有合适的插座位置,只有靠墙的座位才有,所以我就一直在看哪里有即将起身的同学。我观察到,坐中间没有插座位的人,走得比较早;凡是坐带插座位置的,他们好像待得都挺晚的,12点或1点多才走。
另外,我之前没有在公共图书馆办过卡,没有读者卡的话也连不了WiFi,夜间不能办理读者卡。其他没什么问题,大家都比较文明,没有人大声喧哗或者吃气味很重的东西,整体氛围挺好。
我今天想的是待到凌晨5点左右,然后回去休息到中午,下午再有其他安排。
07:“如果半夜去办公室加班,好像跟人家格格不入”
3:00 黄老师,40岁,大学教师
我住在附近,走过来几分钟。最近事情比较多,我想利用晚上时间理一理,给自己梳理清楚之后,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否则一堆事情堆在那里,心情就不是特别好。
当然今天也是特殊情况,我一般12点左右就睡了。我是大学老师,今天把一篇文章定稿,准备明后天就投出去,所以就晚了一点。
家里有小孩子会比较闹;学习图书馆晚上关门;我办公室太晚也不太方便。这边很开放,随时来、随时走,也没人记录。我如果半夜去(办公室)加班,好像跟人家格格不入,有点神经。
最近几周来的比较多,要忙一些项目和论文。我感觉,这里的空间没有很好利用起来。它的定位像是图书馆,又像是一个小的商业机构,但商业成分做得又不明显。座位有点小,不是很方便。如果餐饮区和读者区分开,可能会更好,混在一起桌上也很脏。(记者注:部分桌上放了调料瓶,贴了“消费入座,扫码点餐”,晚上8点多餐饮区停业)冷气一直在吹,并不是很好的事情,可能是做一个风循环,但能源浪费比较大。风口很冷,我换了三个位置。
这里的书,我倒借的不多,工作事情比较多。现在需要资料,搜索引擎都能找到。这里面的书,可能等我退休了会去看。
其实,看书是很享受的事情,但业务上一堆事情堆在那里,没办法,家里还有小孩子。我今天是把小孩子弄好了才出来,周末小孩的时间比较多,我一般白天带他出去玩,晚上再忙自己的事。不光我一个人,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的。除非老上海人,父母会帮忙,房子等各方面都不用愁,压力会小很多。我们都靠自己,父母帮衬的相对比较少,都靠自己去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