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丨温暖的岁月,怎能没有鸡蛋
城市的生活繁忙而喧嚣,像是上了弦的发条一样,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一天傍晚,夕阳西下,天边染上了红霞,我一个人从单位出来,偶然发现街边角落里有一位老人在卖鸡蛋。看到竹篮子里那些小小的鸡蛋,我的思绪一下子陷入回忆中。
鸡蛋在国人的心中有特殊的地位。父亲小时候家里养了几只鸡,在读书之余,他还负责养鸡,采摘野菜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鸡喜欢吃灰灰菜、野荠菜和苋菜,认识这些野菜是农村孩子的基本功。野菜洗净剁碎后拌上糠就是它们的美味佳肴。家里养的那几只母鸡挺争气的,每隔一到两天就生一个蛋,生蛋时它们会咯咯叫,好似在炫耀。鸡蛋对于那时的农村家庭有着特殊的意义,家里的油盐酱醋,孩子的作业本和铅笔橡皮都指望着它们。怀揣几颗鸡蛋,卖到供销社,换来生活和学习必需品。多年后,爸爸依然清晰记得,每次听到母鸡咯咯叫,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妈妈家兄弟姐妹比较多,舅舅们很早就去了外地谋生活,家里就剩她和大姨陪着姥姥。姥爷去世的早,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大姨工作早,特别疼爱妹妹,每周回家时总会从单位食堂带一个煮鸡蛋给妈妈,而那天一定是妈妈每周最期盼的日子。那一颗鸡蛋,是缺乏零食的妈妈难得的美食,也凝聚着姐妹间的亲情。
老家有一个习俗,出嫁姑娘分娩了,娘家人要在特定的日子备上鸡蛋、米、面等食品和一块衣料前往慰问,称“送粥米”。礼物中鸡蛋是最重要的一项,送的鸡蛋数量体现了女儿在娘家的受重视程度。我出生时,妈妈坐月子,那时的食物没那么丰富,姥姥家送的鸡蛋是最重要的营养品。我五六岁时也喜欢跟着姥姥去亲戚家“送粥米”。婆家的回礼中染着红色天然颜料的鸡蛋是必不可缺的。我总喜欢举着一枚鸡蛋在阳光下观察,灿烂的阳光照耀在红色蛋壳上,那种暖洋洋的感觉令人心动。怀念那个年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妹妹出生在城市里,在她出生前,老家的姥姥又特意养了几只母鸡,每天精心地喂养,期待着能多下蛋。每次妈妈去看望,她总是把平时攒下来鸡蛋让妈妈带给我和妹妹吃,在她心里她养的鸡生的蛋是最有营养的。还记得那时赶绿皮火车,妈妈一手拉着我的手,一手提着鸡蛋篮子,生怕挤丢了我又怕挤碎了鸡蛋。尽管如此,妈妈每次都不嫌麻烦,因为每一颗鸡蛋里都蕴含着姥姥对孙辈深深的爱。
读中学了,十几岁的我活动量大,自然饿得也快,每次下课后都饥肠辘辘。那时,最让我魂牵梦绕的菜肴非妈妈亲手烹饪的西红柿炒鸡蛋莫属。妈妈总是精心挑选那些饱满圆润的西红柿,配上最新鲜的鸡蛋,经过一番简单的调味与翻炒,就能变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西红柿的酸甜与鸡蛋的嫩滑完美融合,既解馋又开胃,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吃着这道菜,既是对肠胃最直接的慰藉,也是对家的深深依恋。这道菜里鸡蛋的滋味,让我无法忘记那些充实的日子。
读高中时,学校为了让家境一般的同学也能吃好,食堂的价格并不高,早晨总有五毛钱的煮鸡蛋和煎蛋,中午还有两块钱一份而且可以打半份的青椒炒蛋,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涨价。特别难忘的是学校食堂里的免费汤,装在不锈钢桶里,有时是西红柿蛋花汤有时是紫菜蛋花汤,汤的底部总是会有好多个完整的荷包蛋。现在想起来,很感谢学校的用心,用一颗颗简单的鸡蛋带给我们温暖。
大学门口有一条街,有个鸡蛋卷饼的摊位,一到下课时间就热闹起来。老板动作麻利,先是在热乎乎的铁板上倒上一勺面糊,快速摊开成一张薄饼。饼还没熟透,他紧接着打个鸡蛋上去,用铲子那么一划拉,蛋液就均匀覆盖住了饼面,再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香气立马就窜出来了。等到饼底煎得金黄酥脆,他麻溜地翻个面,刷上一层秘制酱料,甜的辣的任你选。最后,连铲带压,把饼一卷,一个热腾腾、香喷喷的鸡蛋卷饼就做好了,包在纸袋里递给你,趁热咬上一大口,那滋味,别提多美了。那口鸡蛋卷饼的滋味,让我想起那些青春洋溢的时光。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那些简单而纯粹的快乐似乎变得越来越难得。鸡蛋,这看似平常的食物,承载的远不止于营养与味道,它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是平凡日子里闪亮的珍珠,提醒我们珍惜家庭、亲人,珍惜那些看似不起眼却满载情感的岁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