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济南历城区委书记张军:以“质”竞速,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县域高地”
编者按
县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现实需要,更具战略深意。
日前,由济南市“项目深化年”经济宣传工作专班指导,济南日报策划组织的向“新”而行——济南新质生产力主题报道走进历城。在对话专访环节,历城区委书记张军表示,历城区将紧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大关键,努力成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县域高地”。
“强省会提供的区位优势、公共服务、政策支持等一系列资源要素,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底气所在。”在采访中,历城区委书记张军表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历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有责无旁贷的担当。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张军介绍,历城作为全市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驻有山东大学、省科学院等13家高校院所,在校大学生达22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7万,拥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同时,作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空铁公水、四港交汇”的便捷交通,正有力推动历城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磁场”。
“今年,我们对标市委‘项目深化年’安排部署,全面实施‘片区开发、项目招引、结构优化、要素支撑’四大提升工程,逐步构建起‘互促互融、接续滚动’的发展闭环。”张军介绍,今年历城将全力以赴推进总投资57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1亿元的495个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包含了年度计划投资134.8亿元的57个亿元以上工业及高技术项目。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一直以来,房地产业占比偏高、实体经济规模偏小是历城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张军说,近年来,历城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全力推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和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过去3年,历城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税收和占GDP比重分别下降8.7%、15.2%和3.8%,制造业、贸易业占GDP比重分别提升2%、1.6%。目前,历城已建成启用了济南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生物医药港、国际陆港等一批高能级产业载体,引进了南砂晶圆、国药器械、前海数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初步构建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张军表示,历城将聚焦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等领域,发挥临港经济开发区制造业主阵地作用,扎实抓好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加快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培育一批绿色工厂、无人工厂、高端工业园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生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聚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历城区将发挥好超算创新圈产业创新引领作用、国际陆港开放平台作用,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头号产业”、生物医药“地标产业”、贸易物流“王牌产业”、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土地、资金等是确保县域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要素,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历城聚焦市场主体发展全周期、全过程,从土地供给、融资保障等多维度共同发力,有效破解企业发展要素瓶颈。2021-2023年,历城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75万亩、闲置土地4120亩,均居全市第一。同时,聚焦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历城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设立4个“金融管家”,开辟了创新型企业绿色信贷审批通道。目前,历城已建立25只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基金,总规模超130亿元,累计投资23.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6亿元。
“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张军表示,下一步历城将加快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管理机制、科研范式和创新组织模式,推动各类优质资源要素顺畅流动、高效聚集,切实把历城打造成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县域高地”。(济南日报 记者:张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