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四天入场超4.5万人次,上海赋予这项奥运新赛事全新的未来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2024-05-20 10:04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随着霹雳舞项目的决赛在5月19日晚圆满收官,奥运资格系列赛·上海在黄浦江畔顺利落下了帷幕。

一场为期4天的赛事,点燃了整座城市的体育热情,而比赛带来的影响力,将在更长远的未来里持续为体育事业升温。

青春活力的奥运新项目、把体育比赛打造成“派对”的全新体验、被精彩赛事和丰富周边活动所吸引来的新爱好者……

奥运历史上首次亮相的资格系列赛,在上海这座运动者的城市,展现出蓬勃生机。

三位中国姑娘包揽自由式小轮车前三名。

新项目,展现运动精神

将数个项目的奥运资格赛“打包”在一个系列赛中集体包装亮相,是奥运历史上划时代的全新尝试。上海作为首站奥运会资格系列赛的举办地,已然开创了新的历史。

系列赛中的四个项目——滑板、攀岩、自由式小轮车、霹雳舞,全部都是奥运大家庭的新生代成员,全新赛事加上新兴项目,注定了比赛从头到尾都洋溢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虽然在这几个项目的国际争夺中,中国都属于起步较晚的“后进者”,然而刻苦的训练和全身心的投入让中外的差距被一点点缩小甚至赶超。在家门口的上海赛场,中国选手在家乡父老面前惊艳世界。

自由式小轮车的比拼中,中国女队选手的表现堪称无懈可击。孙思蓓、孙佳琪、邓雅文分列女子决赛前三名,以强大的实力完成了对领奖台的包揽。

展望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的目标就是冲击奖牌甚至是金牌。对于运动员而言,每一次比赛,都是对于自己极限的挑战和超越。“其实我胆子不大,我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但是心里其实总是会有担忧。”孙思蓓坦言。

“我也会害怕,但很多时候你得逼自己一把。不去尝试,你就不知道自己能够走到多远。就像这一次比赛,我如果不去挑战自己,也不可能拿到冠军。”

无论比赛结果如何,每一位选手,都怀揣着像这样挑战自我的精神。

在女子霹雳舞项目中晋级8强的曾莹莹此前就是三级跳远选手,后来“半路出家”接触霹雳舞并且爱上了这个项目。

如今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和那些从小跳舞的老手比拼,她说自己的秘诀就是坚持,“差距就是用每天不断的训练去弥补,别人每天练3个小时,我就练6个小时。”

动感的舞步、迅捷的攀登、炫酷而引人惊叹的滑板与小轮车花式动作……体育的精神,在这些新兴项目上再度焕发出了炫目的光彩。

运动员们不断挑战与进取,也让这些奥运新兴项目更加精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铁杆粉丝。赛场里,常常能见到观众聚集在运动员出入口处,等待喜爱的明星运动员签名,火爆程度不下许多传统体育项目。

新赛事,扩展更多的可能

精彩激烈的赛事,为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留下了无数个难忘瞬间,但这样一项新生的赛事,精彩不只在竞技场内。

把体育比赛办成一场体育派对,是这项赛事醒目的主题,正是在这条原则的引领下,人们发现走入赛场区域,除了运动员的表现本身,还有着许许多多其他色彩。

黄浦滨江的城市公园,除了设计极具现代感的各个比赛场地外,观众会发现这里还散布着各个项目的娱乐体验区,观赛之余,可以在教练的指导讲解下亲自上手,感受一把运动快乐。从看台到实践,许多人就这样迎来了和这四个体育项目的“第一次接触”。

巴赫对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高度评价。

不仅如此,各种丰富多彩的周边活动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嘻哈涂鸦、国潮文化、国风唢呐、非遗市集、文化展览、表演大秀、音乐派对……一场沉浸式的体育+文化的嘉年华,在充满运动氛围的城市公园上演。

得益于赛事延展而出的多样化体验,本次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在观赛门票之外,还特别推出了不进入项目场地观赛但可以进入城市公园的城市体育节入场券,提供了别具一格的体验。

最终,人气和热度是赛事体验最好的证明。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四天赛事入场观众4.5万余人,其中境内观众占比89%;境外观众占比11%。

如果加上赛事开始前就举行的众多预热推广活动,本次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所辐射到的人群数量还将有几何倍数的增长。新兴项目的赛事能够收获如此人气与关注,无疑已经是巨大的成功。

“一次伟大的合作, 创造了一场伟大的赛事,所有环节都达到了最高的标准。”赛事落幕之际,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作出的评价。美国滑板名将伊顿也为赛场的人气之高而感叹,“我都不记得上次有这么多观众是什么时候了。”

亓祥宇在霹雳舞比赛中。

新世代,铺开奥运未来

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的火热令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媒体记者惊叹,而在人潮之中,更能感受到一股年轻的气息。

赛事官方统计,在所有观众当中,18岁以下观众占比30%,18-45岁观众占比58%,走在城市公园内,迎面就能看到众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赛的组合。

其中有部分观众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喜欢和练习这些项目,所以特意前来现场学习取经。“这是很出名的奥运积分赛,所以很多小滑手和家长都来了,氛围非常好。”现场观赛的家长金女士就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但更多的观众,和自己的孩子一样都是初次现场见识这些新兴项目的魅力。

在霹雳舞赛事现场,主持人询问看台上的观众有多少是第一次看霹雳舞比赛,结果举手的观众达到了八九成。“那么从今天之后,你们的生活就会彻底改变。”主持人调侃道。

而比赛本身,的确给很多观众特别是小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觉就是很酷!”不到10岁的小女生“骆骆”这样和澎湃新闻记者描述自己的霹雳舞观赛初体验。一边说,她一边比划模仿着霹雳舞舞者们的动作。或许就是这样一场比赛,将在这些年幼的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新的种子。

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已然结束,但在所有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心中所留下的余波,势必还将荡漾许久。

看过了赛场上“哥哥姐姐”的帅气表演,或许将来某一天,他们当中也会走出更加耀眼的运动新生代。

正如国际奥委会体育部主任基特·麦康奈尔所说,“更年轻、更城市化、更开放”的项目设置,是当下国际奥委会的革新措施之一。奥运会希望借此走进更多年轻人当中,而自由式小轮车、滑板、攀岩、霹雳舞的加入,也的确符合了更多年轻一代对于竞技体育的喜好。”

既有场上的胜负输赢,也有挑战的勇气、创意的表达、相互的友谊……当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完美落下帷幕,人们所看到的,是奥林匹克运动更加年轻的未来。

    责任编辑:朱轶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