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谈婚论法|收彩礼后退婚不退钱,该担何责?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部分地区彩礼金额的水涨船高,导致彩礼纠纷呈现上升趋势。近日,山东一女子因收34万彩礼后退婚不退钱被拘留的事件引发关注。不久前,湖南高院开展的退还彩礼集中执行直播,也吸引了数百万人在线围观。
澎湃新闻注意到,随着彩礼数额持续走高,部分地区甚至需要男方“婚前五六年积蓄、婚后三四年还债”来为结婚支付彩礼。面对高额彩礼,司法实践中关于双方未结婚但已共同生活或结婚后共同生活时间比较短等案件,各地法院裁量不一。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予以回应。这一规定第二条指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何准确认定“彩礼”?彩礼和借婚姻索财有何区别?涉彩礼纠纷案应如何适用法律?无故拒不返还彩礼将面临何种惩罚?为此,澎湃新闻特邀西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京师(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杜志红撰文解读。
“彩礼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习俗,虽不值得提倡,但目前尚未被法律禁止。”杜志红表示,男女双方给付的财物要构成彩礼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男女双方必须以结婚为目的。二是当地必须要有给付彩礼的风俗习惯。三是给付的财物金额价值较大。
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指以索取对方财物为结婚条件的违法行为,其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观,也妨碍了婚姻的自由,“本质上是一方借婚姻敛财,其主要满足的是一方个人或家庭的欲望,是一种违法行为。”杜志红认为,一般而言,如果女方收了彩礼后携款潜逃或者短期内多次以结婚为名收取高额彩礼后无正当理由悔婚的,应认定为借婚姻索取财物。
“彩礼该不该给,该给多少,一定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在她看来,前述退婚不退钱案,女子的行为有可能是借婚姻索取财物。该案达成调解协议进入执行程序后,女子因未全部履行导致拘留,“该返还彩礼而故意拒不返还的,严重的还会被判刑”。
以下为专稿全文:
关于什么是彩礼,我国法律未有明文规定。一般认为,彩礼是指男女双方以缔结婚姻为目的,按照当地风俗由一方向另一方给付的大额财物。因此,给付的财物要构成彩礼需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一是男女双方必须以结婚为目的。如男女双方在恋爱期间,为了表达爱意而向另一方转账或赠送礼物,则该转账金额或礼物系赠送的物品,不属于彩礼。二是当地必须要有给付彩礼的风俗习惯。即男方向女方给付财物时往往是当地有相应的风俗习惯。从社会的现实情况来看,给付彩礼一般在举办订婚仪式或举办婚礼时。当然因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这两个时间段前后给付的情形也时有发生,但给付彩礼的目的是表明双方未来必定要结婚的意愿,即给付彩礼和订立婚约紧密相连。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也因此而将给付的钱物称为“婚约财产”。三是给付的财物金额价值较大。在男女双方交往过程中,男女双方为了表达爱意,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情人节、对方生日、春节等一些特殊的日子,转出如“520”、“1314”等钱款或者是为对方购买手机、项链、衣服等物品。这些财物因金额不大且具有特定的含义,一般认为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赠与,而非“彩礼”。但如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转账金额较大,或者是为另一方买房、购车等,则结合前述双方是否以结婚为目的以及当地是否有给付彩礼的风俗习惯,法院往往会将上述财物认定为“彩礼”。怎样才算“价值较大”,各地法院判断标准不一,但一般会综合考量双方的经济状况、当地的风俗和经济水平等进行综合判断。综上,只有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财物才能被认定为“彩礼”。
而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指以索取对方财物为结婚条件的违法行为,其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观,也妨碍了婚姻的自由。我国《民法典》第1042条第1款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也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另一方要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由此可见,彩礼和借婚姻索取财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二者的性质不同。彩礼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习俗,虽不值得提倡,但目前尚未被法律禁止。而借婚姻索取财物是一种违法行为,本质上是一方借婚姻敛财,其主要满足的是一方个人或家庭的欲望。对于彩礼和借婚姻索取财物的界定,应查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根据给付财物的目的、时间、方式、当事人双方共同生活情况等对收受彩礼一方的行为进行准确评价,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一般而言,如果女方收了彩礼后携款潜逃或者短期内多次以结婚为名收取高额彩礼后无正当理由悔婚的,应认定为借婚姻索取财物。
在本案中,马某收了魏某34万元后,以冷暴力、言语辱骂魏某,而且又要求魏某为其购买一辆20万元的车,否则就退婚。从双方展示的聊天记录和该女子的行为可以推断出,该女子的行为有可能是借婚姻索取财物。当然,这需要法院综合全案证据来认定,而该案法院以调解方式结案。根据法院的调解书,该女子需要分期返还30万元的彩礼。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彩礼数额持续走高,部分地区甚至需要男方“婚前五六年积蓄、婚后三四年还债”来为结婚支付彩礼。面对高额彩礼,司法实践中关于双方未结婚但却已经共同生活或结婚后共同生活时间比较短等案件,各地法院裁量不一。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此予以了回应。
一是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共同生活,一方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法院在审理彩礼纠纷时不仅看双方是否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还要看有没有共同生活。共同生活不能仅仅关注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还需要综合考虑是否实际一起居住、未实际共同居住的原因等情形。因此,对于虽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共同生活的情形,彩礼是否返还以及具体返还的数额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酌情予以确定。当然,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也未共同生活的,根据《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5条的规定原则上应予以返还。在本案中,如马某收受34万元的行为被认定为彩礼。即属于此种情况,因马某既未和魏某登记结婚,也未共同生活,故马某应将34万元彩礼返还给魏某。
二是双方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共同生活时间较短的,女方应酌情返还彩礼。男方向女方给付彩礼,除了形式上要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外,还追求双方可以长期稳定的共同生活、生儿育女。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女方收受彩礼与男方结婚后,仅与男方共同生活几天就回娘家居住或双方虽然共同居住但未同房等情形。如果此时不允许男方要回彩礼,则对男方不公平。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则明确规定:“如果共同生活时间较短且彩礼数额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彩礼实际使用及嫁妆情况,综合考虑彩礼数额、共同生活及孕育情况、双方过错等事实,结合当地习俗,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具体比例。”
在本案中,马某与魏某达成了调解协议。该协议约定马某分三期偿还30万元彩礼,如其逾期未足额支付上述任一笔款项,魏某可申请执行剩余所有款项。在第一次支付日期2024年5月1日到来之际,马某并未支付60000元。于是魏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要求马某一次性返还30万彩礼。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马某仅支付了6万元后就再未支付剩余款项,马某因此而被拘留。而马某之所以被拘留,是因为其行为藐视司法权威,应依法予以惩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4条的规定,如果诉讼参与人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313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上述法律规定表明,如果法院判决你应该返回彩礼,而你有钱却故意拒不返还,就可能被法院认定为妨害诉讼活动而拘留,严重的还会被判刑。
彩礼是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发展至今,更多的体现了父母对于子女美好婚姻的祝福以及对小家庭开启新生活的资助。彩礼该不该给,该给多少,一定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让彩礼归于礼、让婚姻基于爱,才是正确的婚姻之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