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岁宝宝疑因奶奶嚼碎喂食感染梅毒

徐尤佳/潮新闻
2024-05-18 17:54
直击现场 >
字号

这个春天,对于2岁的昊昊(化名)和家人来说,有点像是一场噩梦。梅毒,这种历史悠久的性病,提到它的时候一般都会跟一些社会新闻扯上关系。当它和孩子一起出现,总是让人内心一痛。

年仅两岁,患上梅毒

今年三月,昊昊妈妈带着孩子准备做一个外科的小手术,手术前需要抽血验血。没想到检查结果出了大问题,昊昊查出梅毒阳性。“宝宝没有任何症状,身上也没有那种红疹,当时结果出来医生就说不能手术,先治疗梅毒。”孩子的病情让这个幸福的家庭一时间闹翻了天,昊昊的爸爸妈妈爆发了剧烈的争吵,可二人检查后均为阴性。

昊昊的检验报告单

昊昊的家长便带着孩子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得知孩子是在手术前查出梅毒。保险起见,医生又让患者再次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还是一样:梅毒阳性。虽然没有其他症状,也尚未影响生活,但为了让孩子尽快康复,医生先让昊昊接受了系统的驱梅治疗。

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孩子的病怎么来的?传染源到底在哪?昊昊妈妈想到家中还有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强烈要求也进行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爷爷阴性,奶奶阳性。梅毒,很有可能是通过奶奶传染给昊昊的!

源头,与这种育儿方式有关

得知消息后,昊昊的奶奶沉默了,关于奶奶是怎么患上的梅毒我们不得而知,问题是要找到疾病传染给孩子的原因,不仅老人要接受治疗,患者家庭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改善,减少传染概率。

“我妈她喜欢把食物嚼碎了喂给孩子,说好消化,这个习惯我们说了好多次都不改,不知道昊昊的病是不是跟这个习惯有关系。”

皮肤科副主任袁丞达解释,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溃疡渗液、血液、精液、唾液等都可检测到梅毒螺旋体存在。因此梅毒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在非常巧合的条件下会发生间接传播感染。

“如果孩子奶奶有这样的育儿习惯,造成间接传染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在咀嚼过程中,因为牙龈出血、唾液等污染了食物,喂给孩子吃的时候,孩子就可能被梅毒螺旋体感染,因此感染上了梅毒。”

一般情况下,梅毒的症状分为三期:一期主要为硬下疳症状,表现为暗红色丘疹,可在生殖器、乳房、四肢以及舌头等处出现,患处一般不痛不痒,在3-4周后症状可消失。二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硬下疳消退后相隔一段无症状期,可出现全身对称性红色皮疹,多见于躯干、四肢、手掌或足底,并可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感染两年或更长时间后,若没有得到治疗,或治疗不规范,病程进入三期,可发生大脑、心血管、骨骼、眼睛等多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做好预防,及时治疗

专家提醒,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所以对个人来讲,预防梅毒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洁身自好,杜绝性混乱和性放纵,坚决抵制不洁性交及婚外性行为,养成良好的性道德观念,保持单一、固定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时采取有保护的性行为,安全、科学使用安全套。另外要强调的是,梅毒患者在治愈前禁止进行性生活。

虽然梅毒通过接触感染者极少,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梅毒,但应做好家庭内部及个人的卫生清洁。应注意尽量少用或不用公共浴池,不与他人互用毛巾、盆具等私人物品。家庭中如有梅毒患者,可用消毒剂对其用品、衣物、被褥等经常进行消毒。而且患者的个人生活用品要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并且注意不要与患者的皮疹、溃疡等处接触。

此外,梅毒的治疗是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血清阴性的硬下疳时期治愈率可达100%,而二期的治愈率则达不到90%。同时,治疗梅毒时还应该遵循正规、足量、足程的原则,如果治疗不规范则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复发。

    责任编辑:柴敏懿
    图片编辑:乐浴峰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