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话北大教授姚洋:我们现在有“创新焦虑”,大模型数量太多是浪费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邹桥
2024-05-18 16:0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主办方供图

5月18日,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举行,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出席并围绕“青年创新”发表主旨演讲。

在演讲中,姚洋提到当下我们在赶超美国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创新焦虑”,同时呼吁上海能够进一步放开户籍限制,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创新创业。围绕当前国内的创新创业整体环境,以及青年人的创新创业选择等话题,澎湃新闻与姚洋做了进一步的对话。

希望上海户籍制度进一步放开,外地人创新动力可能更强

在主旨演讲中,姚洋呼吁上海进一步放开户籍制度,吸引更多青年人来创新创业。

对于这一表述,姚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本地的青年人很多家里都有自己的房子,创业起来很方便,没有多大压力。但是对于外地来的这些年轻人来说,他们必须要赢,没有退路,所以创新的动力其实可能更强一些。

姚洋说:“要落地生根,就必须拿出真才实学来,必须要做出一些本地人没有的东西来,全世界都是这样。所以怎么开放上海的户籍制度,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到上海来,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焦虑会形成浪费,不是只有高大上的才叫新质生产力

当前,AI大模型产品层出不穷,发展一路狂飙,热度不减。而在姚洋看来,这背后可能隐含着一种创新焦虑,这种焦虑来自美国。

姚洋说:“我们的追赶对象是美国,所以美国那边搞了一点什么东西,我们心里就发毛,永远觉得我们怎么又落后了。落后了怎么办?大家就奋起直追,然后就去搞大模型。”

当语言模型的数量来到十个、二十个甚至更多,姚洋觉得完全是浪费。其实是形成了一种创新的焦虑,这种焦虑会产生浪费。“如果我们把这些钱、这些精力投入到自己能够做的那些东西上面去,不是更好吗?”姚洋如此发问。在大模型之外,他指出可以做AI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更容易出成绩。

对于“新质生产力”概念,姚洋也指出理解不能跑偏。他说:“只有那些高大上的才叫新质生产力,做小的东西,做传统的改进就不叫新质生产力,我觉得这个理解是不对的。”

如今创新创业走向深入,环境更加完善

十年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兴起,时至今日,当下的创新创业氛围姚洋形容是“更加深入了”。

姚洋表示,十年前中国的基础相对薄弱,那时候创业比较容易一些,因为空间较大。而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再讲创新创业的时候,其实创新是主要的。没有创新很难创业,这个要求就更高,也是更加走向深入了。

谈到现在的创新创业,姚洋表示中国的环境更加完善了,只要有好的想法,能找到落地的方案,钱就会跟着来。具体到上海,街边的创意小店在姚洋看来也是很好的创业,同时是上海城市发展做得非常好的一面。

“有的人把开个小店作为乐趣,不求大富大贵,而愿意把它本身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姚洋说。

创业的资金支持还不太够,培训还要加强

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来说,现在的创新创业环境最缺的是什么呢?

姚洋表示,创业的资金支持还是不太够,对年轻人做的保障不够。但他也提到在另一方面,国内在小额信贷方面走得较快,这方面的支持力度比较大,可以弥补这些缺陷。

此外,创新创业的培训也还有待加强。好多年轻人去创业,但是管理还是有技术含量的。姚洋提出,希望工商联、统战部等部门经常性地搞一些小型培训,让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来告诉创业者怎么去做管理。从库存到资金周转,再到产品更新等方方面面,姚洋认为实际上都是需要培训的。

    责任编辑:邹娟
    图片编辑:乐浴峰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