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科尔图诺夫:当前复杂环境下,中俄关系仍是重要的稳定和可预测性因素

澎湃新闻记者 侯丹玮
2024-05-18 07: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世界观 >
字号

央视新闻报道,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5月7日,普京正式开启第五个总统任期。普京就职一周之后,随即开启了对华访问。

5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小范围会谈。习近平指出,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是贯穿今年两国关系发展的主线。“这些年来,我同总统先生先后会面40余次,保持着密切沟通,为确保中俄关系健康稳定顺利发展作出战略引领。今天的中俄关系来之不易,值得双方倍加珍惜和呵护。”

两国元首随后主持大范围会谈。两国元首听取了两国政府间各合作委员会双方主席汇报投资、能源、经贸、东北-远东、人文、国际等领域合作情况,对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对未来合作建议表示肯定。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共同见证签署经贸、自然保护、检验检疫、媒体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2024年5月16日,北京,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在对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视觉中国 图

俄方消息曾指出,普京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将详细讨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所有问题,确定进一步发展俄中务实合作的主要方向,并就最紧迫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央视新闻在报道中指出,中俄贸易额从2019年的1100多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2400多亿美元,提前超额实现两国元首确定的贸易目标。中俄务实合作是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繁荣,保障技术进步和国家经济主权,实现国家现代化,增进人民福祉,维护世界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就在普京访华前夕, 5月5日至10日,习近平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了国事访问。

安德烈·科尔图诺夫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网站 图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表示,“北京即使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希望中欧关系能够积极发展。显然,中国领导人五年来首次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访问旨在测试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和制约因素。”

以下为澎湃新闻对安德烈·科尔图诺夫的专访内容:

澎湃新闻:在就职典礼后,普京总统随即开启访华行程,这也是其新任期内首个海外出访行程。您如何评价普京此次访华的意义?又如何看待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中俄关系的重要性?

科尔图诺夫:普京的北京之行具有现实意义。如今,中国已成为俄罗斯主要的经贸和政治伙伴,两国合作发展迅速。此次首脑会晤是保持两国各领域合作积极态势、勾画新目标、努力克服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障碍的良好契机。

两国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是在国际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背景下举行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仍未停止,也门胡塞武装继续在红海袭击军舰和商船,非洲萨赫勒地区局势仍不稳定,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升级的威胁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全球军费开支正迅速增长,去年已超过2.4万亿美元。北约的扩大进程正在进行之中,扩大AUKUS和加强“四方安全对话”中军事部分的计划也在进行之中。这些不利的趋势的清单仍可能继续变长,而这增加了中俄最高级别对话的重要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这个极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世界上,中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和可预测性因素。

澎湃新闻:您认为中俄两国当前合作的重点领域有哪些?还有哪些领域仍具潜力、有待挖掘?

科尔图诺夫:首先要指出的或许是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2400亿美元。如今,中国已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俄罗斯外贸中的份额已达到约三分之一,并且还在继续增长。俄罗斯在中国外贸额中所占的份额则要小得多,约为4%(占中国进口总额的约5%、出口总额的逾3%),但在过去五六年中,俄罗斯在中国贸易额中所占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在某些领域,中国的出口增长尤为迅速,例如,去年中国向俄罗斯出口了90多万辆汽车。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激增是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赶超日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在经济领域,我们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尽管双边贸易中两国本国货币的比重已达到90%,但并非所有双边贸易都已使用本国货币进行。中国企业(例如汽车行业)不愿在俄罗斯进行本地化生产。俄罗斯在对华贸易总额方面仍远远落后于东盟、欧盟及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5月16日,北京,俄罗斯代表团成员。视觉中国 图

显然,现在是寻找俄中经济合作新“突破口”的时候了。这种合作不可能永远建立在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和石油的基础上,尤其是考虑到中国在实施向无碳能源过渡的国家战略方面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功。在俄罗斯,许多人对大型天然气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实施寄予厚望。但是,即使是历史悠久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项目也还没有达到其所宣称的380亿立方米的产能,该项目要到明年才能达到这一水平。如今,很难说中国的油气消费何时会达到顶峰,但这一时刻正在稳步逼近,而且可能比莫斯科预计的来得更快。另一方面,俄中农业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普京访华将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在太空探索、前景广阔的信息和生物技术,两国合作具有潜力,而在北极地区,也许包括在一些共同邻国,两国的合作也将扩大。

澎湃新闻: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中方在此过程中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持续推动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您如何评价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的作用?

科尔图诺夫:在我看来,中国建议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其全面性。北京明白,当前的欧洲冲突并不局限于莫斯科与基辅之间的军事对抗,而是包括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更广泛、更全面的对抗。西方参与冲突的方式不仅包括向乌克兰方面提供武器、情报、经济和财政援助,还包括对俄经济制裁、政治施压和针对俄罗斯的宣传战。一些西方领导人甚至在谈论派遣本国武装部队进入乌克兰的可能性。因此,克服危机应该是全面的,包括建立一个考虑到所有国家合法利益和关切的欧洲甚至全球安全新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建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4月博鳌论坛演讲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原则的具体落实。目前,这种全面解决方案的先决条件尚未形成,但中国的建议迟早会被需要。

澎湃新闻:此次访问前中国领导人刚成功完成了对欧洲的访问,中方也向欧洲伙伴重申了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公正立场。同属欧亚大陆,从俄罗斯视角出发,您如何看待当前中欧关系的发展? 

科尔图诺夫:莫斯科不再相信欧洲对美国有任何“战略自主权”,并将欧盟视为北约的“经济委员会”,将大多数欧洲国家视为华盛顿“顺从的卫星”。而北京即使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希望中欧关系能够积极发展。显然,中国领导人五年来首次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访问旨在测试这种发展的可能性和制约因素。

此行的成果可以说是中国外交的一大成功。中国的欧洲伙伴们表现出了在新技术和基础设施项目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的兴趣。当然,尤为重要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的积极态度,他声称自己在欧盟拥有非正式的政治领导权。然而,众所周知,欧洲许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不是在各国首都做出的,而是在布鲁塞尔做出的。而布鲁塞尔的官僚机构往往倾向于听从华盛顿的领导,即使这并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国家利益。

总体而言,可以说欧洲在多大程度上从美国手中获得“战略自主权”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最终答案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即将于今年11月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但无论如何,中欧关系仍将错综复杂。

    责任编辑:李晓萌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