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跨境合同中涉及Incoterms的典型案例有哪些?
在跨境合同中,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的使用可能导致多种纠纷。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及其分析:
1.CIF合同性质案例:一家出口公司与英国客户签订了一份CIF伦敦的坚果出口合同,合同中规定了“到货日期”。这违背了CIF价格术语下买卖双方责任和风险的划分界限,因为CIF是装运合同,货物在装运港装上船之后,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因此,该合同的条款与CIF术语本意相抵触,实质上不再是CIF合同。
2.FOB术语风险转移案例:一家公司使用FOB上海价格术语向外商出售大米。在运输过程中,货物因海浪过大而受损。根据《INCOTERMS2010》对FOB贸易术语的解释,采用FOB贸易术语,卖方按时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船上即履行了交货义务,货物的风险已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因此,此案例中,卖方无责任对买方的损失给予赔偿。
3.CFR术语下装船通知的重要性案例:一家出口公司按CFR贸易术语与法国一家进口商签订合同。由于卖方疏忽,忘记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导致买方无法及时投保,货物在海上遇难。根据CFR术语,卖方负责租船订舱并将货物装上船,买方负责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因此,卖方由于遗漏或不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应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
4.FOB术语下船货衔接问题案例:一家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与巴西公司签订FOB(厦门)价格术语的合同。买方未能按时派船接货,导致卖方拒绝交货并提出赔偿要求。法院判决支持卖方的立场,认为买方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损失。
这些案例表明,在国际贸易中,对Incoterms的理解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买卖双方应仔细阅读和理解合同中的Incoterms条款,并确保双方对条款的含义有共同的理解。同时,合同中的其他条款,如交货时间、地点和条件,也应与所选择的Incoterms相匹配,以避免潜在的纠纷。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出现争议,法院通常会根据合同条款、相关法律和国际贸易惯例来判决。因此,正确选择和使用Incoterms对于确保跨境交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转载自:红蓝律 作者:旗渡法务中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