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活科普|吃大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不同的人群,如何摄入大豆及其制品?

2024-05-15 15: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大豆及其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健康食品,不同的人群对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需求是不同的。不过,有人说大豆含有异黄酮,男性不宜多吃,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摄入大豆异黄酮会发胖吗?吃大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如何科学摄入大豆及其制品呢?

大豆含有异黄酮,

男性不适合吃豆制品?

我国传统饮食一直将大豆作为重要食物种类,由于其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豆中之王”、“田中之肉”等。我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家都将大豆作为优质食物推荐。而大豆含有异黄酮,有人就说男性不宜多吃豆制品,那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于大豆异黄酮是从植物中提取,并且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或类雌激素。不过,尽管异黄酮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但它们在体内的作用却截然不同。

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对人体雌激素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当人体雌激素不足时,大豆异黄酮能够起到补充雌激素的作用;在人体雌激素水平较高时,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一定程度上限制人体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正常结合,降低体内较高的雌激素。大豆异黄酮这种双向调节的作用,一方面可降低雌激素过高导致的乳腺癌发病率,另一方面对于雌激素水平较低的女性来说,可以缓解更年期的不适症状。

那么,大豆异黄酮对于男性来说适不适合呢?

2009年,吉林医药学院对719名健康成年男性的膳食摄入量与血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的摄入量能够促进男性血脂的改善。据英国《卫报》报道,日常生活中的大豆食用量并不会给男性带来雌激素上升的危险,适量食用大豆产品是避免男性出现健康隐患的最佳方法之一。众多研究已经证实,异黄酮具有许多有益的影响,包括支持心脏和骨骼健康的潜在作用、降低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等,被称为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因此,男性适量食用大豆有益健康。

对于大豆异黄酮,人们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可能会导致发胖。那么,摄入大豆异黄酮真的会发胖吗?

其实,适量食用大豆异黄酮不会导致发胖。一是在推荐食用量范围内摄取的大豆异黄酮的热量非常低;二是大豆异黄酮为植物雌激素,它所表现出的活性仅相当于人体雌激素的1/100—1/1000。因此,恰当食用大豆异黄酮能够调节体内的内分泌,平衡激素水平,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

吃大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近年来,有关“性早熟”的话题日益受到家长们关注。有人说,儿童食用大豆食品会引起性早熟。那么,真相到底如何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国内外的多项研究均得出了大豆食用与青少年青春期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反而大豆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以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具有辅助增强免疫力、健脾养胃等功效。

而且,大豆中的类雌激素含量也较少,每100克大豆中的类雌激素仅为0.1克。以儿童的日常饮食摄入量来推算,摄入大豆数量十分有限,因此儿童食用大豆并不会引发性早熟。

不同的人群,

如何摄入大豆及其制品?

很多人面对大豆及其制品很纠结,到底吃多少才合适呢?

其实,不同的人群对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需求是不同的。对于健康成年人,建议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应的大豆制品,比如豆腐、豆浆、豆干等。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就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母婴的健康需求,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大豆或相应的大豆制品。而由于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建议适量减少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每天摄入10~20克大豆或相应的大豆制品,最好选择豆腐、豆浆等消化吸收率较高的大豆制品。

而对于肥胖人群,就需要控制总能量摄入,建议适量减少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每天摄入10~15克大豆或相应的大豆制品。对肝病患者来说,需要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免增加肝脏负担。建议肝病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摄入大豆及其制品,并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

推荐阅读

来源: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声明:文章图片用于公益科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科普青岛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生活科普|吃大豆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不同的人群,如何摄入大豆及其制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