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花两毛钱买“教训”和“吃亏”? 网购平台:店家行为系违规

王雪纯 艾陆琦/扬子晚报
2018-12-14 08:39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近几个月,某网购平台上出现了几个新奇的爆款商品,只要花一到两毛钱,不仅能买到“教训”,还能买到“吃亏”、“上当”、 “开心”……只有顾客想不到,没有买不到。扬子晚报记者发现,这些店铺商品的销售量少则几百、多则上千,甚至有的店铺月销量竟能达到三四千。

购买后不能退货,店主回复“恭喜上当受骗”

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搜索“买教训”后,出现了几十家销售“教训”的淘宝店铺,此外还有“不挂科保险”、“卖惨”、“两毛钱祈福一次”等“商品”。其中一家店主告诉记者,购买以后不能退货,很多顾客就是为了开心,也赚不到什么钱,购买直接拍下就可以。记者按照店主要求确认收货后,收到了一条回复:“恭喜亲上当受骗,这个产品很好的。”

一名买过“教训”的网友告诉记者,自己是在网购平台浏览商品时无意中发现的,出于好奇的心理,想看看“教训”是什么,买之前也知道大概率不会收到实体物品。“只要一两毛钱,很便宜,觉得好玩才买的。如果是两块钱就不会买了。”

记者随后又询问了一些网友,大多数人表示,把“教训”、“挂科保险”当成商品卖的行为很无聊,就算很便宜也不愿意花这种“冤枉钱”。

但也有网友称,这种想法很新奇有趣,如果看见可能会购买。

店家行为系违规,“教训”不允许被销售

记者就此致电网购平台。接线客服表示,从这些店铺对“教训”、“祈福”的描述来看,此类“商品”应当不允许销售,这是店家的违规行为,平台会严加管理。

江苏玖润律师事务所饶奋斌律师认为,商家此举涉嫌商业欺诈。首先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是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网购平台应该销售正规的商品,平台上的商家利用诸如“教训”、“上当”、“吃亏”等名词虚构出商品,诱发顾客猎奇心理进行购买,并明确向顾客表示“上当受骗”的,尽管金额很小,但如果购买人数较多,也是以侵财为目的的销售方式欺诈顾客。同时,该网购平台的监管也存在缺失,没有及时关注到店家违规销售的行为,应当尽快采取措施下架此类商品。

从另一方面来说,顾客如果作为成年人,在自己明知有可能上当的情况下,于网购平台上购买这种“教训”、“上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助长了商家销售这种无形无意义名词的不良行为,虽然只是几毛钱,但从经济角度来说,无论金额的大小,都属于财产。从现实意义来说,商家这种“卖教训”的行为也并没有给客户带来实际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卖家还是买家的行为,都没有任何意义。

(原题为:《两毛钱就能买到“教训”和“吃亏”?》)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