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燕京馆藏|一表读懂中央红军的长征——斯诺特藏之五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于1936年访问陕甘宁,采访毛泽东等中共重要领袖,深入观察红军与苏区社会,写成著名的《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1939-40年,斯诺为了推进工合运动,再次访问陕北。斯诺在陕甘宁获得了一批珍贵的文献,作为其写作的素材。1957年,斯诺任美国哈佛大学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会特别顾问,将六七十份资料通过费正清教授,赠予哈佛燕京图书馆。但由于这批资料基本都是油印在马兰纸上的,有的是手写的,尺寸大小不一,颇难修复扫描,一直没有全文刊布。近期斯诺特藏由哈佛燕京图书馆馆员马小鹤、王系着手爬梳,并写成系列文章由“澎湃新闻”独家刊发,以期为学界及大众提供一种新的历史资料与历史观察
图1:斯诺特藏《征文启事》
哈佛燕京图书馆的斯诺特藏(Edgar Snow Collection)保存了一份总政治部1936年7月21日发的《征文启事》。(图1)
斯诺在此《征文启事》反面用英文写道:Notice for collecting materi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Expedition of the R[ed] A[rmy] July 21(红军远征史征稿启事)。(图2)
图2:《征文启事》反面斯诺手写英文
斯诺把《征稿启事》里的“远征、南征、东征”泛称为Expedition,半个月后的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将士发出信函:“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来稿请于9月5日前寄到总政治部。备有薄酬,聊志谢意。”于此同时,毛泽东还向各个部队发出电报征稿,把范围明确为“长征”。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的童小鹏在日记中写到:“杨(尚昆)主任、陆(定一)部长又来要我们写长征的记载,据说是写一本《长征记》。用集体创作的办法来征集大家—长征英雄们的稿件,编成后由那个洋人带出去印售。并云利用去募捐,购买飞机送我们,这真使我们高兴极了。”此“洋人”应非斯诺莫属。斯诺在1937年写《西行漫记》时,把长征英译为Long March,从此成为长征的标准英译。斯诺收藏的这份《征文启事》可谓《长征记》征稿的前奏。
1937年2月22日《长征记》征文完成了初步的编辑工作,书名《二万五千里》,共收入110篇文章,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出版印行工作被暂时搁置了下来。直到1942年11月,总政治部宣传部才作为“党内参考资料”排印出版,书名定为《红军长征记》,收入文章100篇。哈佛燕京图书馆保存了一本朱德签名本(图3),2006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至于广为流传的、认为斯诺《西行漫记》一书中关于长征的部分是出自这本《红军长征记》的说法则是误解。斯诺1936年6-10月在陕甘宁时期,《二万五千里》还在征稿过程中,尚无证据能够证明斯诺引用了其中的某篇稿件。《二万五千里》在1936年10月底才完成征稿,此时的斯诺已离开了陕甘宁。1936年斯诺回到北京后,主要是根据他自己的采访和一些获得的文献写成《西行漫记》中关于长征的部分,其所利用的文献之一,就是本文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图3: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红军长征记》朱德签名本
《二万五千里》的一份誊清稿被带到上海,几经周转,保存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实际收入文章95篇,2006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
无论1942年的《红军长征记》还是《二万五千里》誊清稿,都附录了4个表格,概括呈现了长征全貌(图4),但都没有包括《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一览表》。
图4:《二万五千里》誊清稿目录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一览表》只见于燕京斯诺特藏1936年1月3日油印出版的《战士》报第3版。《战士》报历史悠久,1930年由红一军团政治部在江西中央苏区创刊,8开2版油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红一军团政治部改用“坚政治部”名义,继续出版该报。目前发现的1935年5月26日的第184期和5月3日(可能应为6月3日)的第186期(图5),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第186期因报道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红军重要战斗的事迹而引人注目,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图5:《战士》报第186期
1935年9月,红一军团改用“中国工农红军政治部”的名义继续出版《战士》报,目前发现的第193期(9月20日)、194期(9月27日)及195期(9月30日),保存在中央军委办公厅档案馆。丁晓平认为,民间收藏家手中发现的1935年12月30日出版的第206期《战士》报是目前发现的最后一期,刊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朱瑞的《艰苦的一年,伟大的一年》一文,是第一篇完整叙述中央红军长征整个历程的文献。(图6)
图6:1935年12月30日出版的第206期《战士》报第1-2版
根据《战士》报平均每10天出版一期来推算,第206期是1935年12月30日出版的,那么1936年1月3日出版的《战士》报应该是第207期。其第3版整版刊登了《中央红军长征战斗胜利一览表》(简称《一览表》,图7),完整呈现了中央红军在368天中跋涉万里、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浴血征程,正与4天前出版的第206期《战士》报第1-2版上朱瑞完整叙述中央红军长征整个历程的文章相呼应。
图7:1936年1月3日《战士》报第3版《中央红军长征战斗胜利一览表》
《一览表》上方有斯诺手写英文:Enemy troops fought during Long March(长征中交战的敌军)。《一览表》详细列出敌军类别、部队番号、兵力、作战地区和战斗情形。兵力以大写英文字母R表示regiment,即“团”,交战的敌军共达400余个团。《一览表》是根据敌军类别排列的:蒋系(蒋介石的中央军)包括薛路军(薛岳部)32个团、胡(宗南)纵队27个团、毛炳文部10个团、王均部13个团、上官(云相)纵队12个团;粤系是“南天王”陈济棠麾下的广东军队34个团;湘系主力是湖南军阀何键掌控的刘(建绪)路军32个团;桂系是“小诸葛”白崇禧指挥的广西军队18个团;黔系是王(家烈)纵队名下的贵州军队36个团;滇系是“云南王”龙云掌控的孙(渡)纵队13个团;川敌包括刘湘部南路军59个团、刘文辉部34个团、杨森部23个团和邓锡侯部13个团;甘肃军是新编第14师和第35师的14个团;奉军是何柱国骑兵军和于学忠部的24个团东北军。
《一览表》所列中央红军交战过的敌军部队番号、兵力以及作战地区极其详细,本文只能略加综合概述。
图8:湘江战役
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苏区开始长征,击溃粤系第1军一部,攻占信丰县新田镇后,向石背圩前进,攻破古陂、安息,突破第一道封锁线,向粤北、湘南西进。红军11月2日夺取广东仁化县城口,围攻湖南汝城守敌湘系第62师一部,突破第二道封锁线。12-13日在汝城文明司歼第62师200余人,通过第三道封锁线。红军22日袭占湖南道县,欲西渡湘江。
湘系、蒋系制定了5路追截围堵计划:第1路是湘系第28军军长刘建绪率第16、19、62、63师,开往广西全州,正面堵截;第2路是蒋系第5军军长薛岳辖第59、90、92、93师和惠济第1支队在全州东北方向防止红军北上;第3路是蒋系第36军军长周浑元辖第5、96、13、99师,进占道县;第4路是湘系第23、15师;第5路是湘系第53师,尾追红军。桂系第15军控制广西灌阳、全州一带正面堵截红军。第四道封锁线以40万兵力计划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桂系怕红军深入广西腹地,采取“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的方针,全州到灌阳一线兵力空虚,红军先头部队得以于11月27日渡过湘江。桂军随即向灌阳以北猛攻、湘军从全州向南进攻,红军在湘江两岸殊死血战,坚守渡口,掩护中央机关和总部抢渡湘江。(图8)12月1日,中央机关渡江,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向广西西延地区集结。但此时的红军损失惨重,已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红军12月14日攻占贵州黎平,经镇远、施秉北行,占领余庆、新、老黄平,攻占瓮安。1935年1月2-3日,红军击溃黔系教导师一部,强渡乌江,随即攻占湄潭;6-7日击溃黔系3个团,首占遵义;旋即又首占桐梓,15日在桐梓县新站与黔军教导师恶战,俘敌百余人;16日在桐梓县松坎击溃川军、黔军2个团。红军转而西进,于24-25日攻占习水县土城、赤水县及猿猴。川敌刘湘部南路军教导师第3旅、独立4旅、模范师第3旅尾追红军至土城。1月28日红军与其激战一天后果断决定,次日从猿猴场地区一渡赤水,西进川南的古蔺,准备经叙永北进,北渡长江,随后又改变计划,令部队取道大坝,迅速向云南扎西(威信)地区集中。
红军2月11日掉头东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24日击败黔军,再占桐梓,次日夺取娄山关,28日重占遵义,击溃黔军6个团。中央军第2路军前敌总指挥薛岳(薛路军)调第4军军长、第1纵队司令官吴奇伟(吴纵队),率领第93、59师,增援黔军。红军决定乘吴奇伟部孤军冒进之际,将其歼灭。吴奇伟指挥第93、59师与红军反复争夺遵义城西南老鸦山(图9)、红花岗一带的高地时,被红一军团突袭了他的指挥部。吴奇伟只得带着身边少数人飞快退至乌江南岸,至此,吴奇伟指挥的第93、59师的4个团被歼灭于乌江以北。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的最大胜仗。
图9:遵义战役的主要战场之一——老鸦山
遵义战役后,蒋介石重新策划了对红军的围攻:薛岳麾下第2纵队(周纵队,周浑元为司令官)的第5、13、96师进至仁化县鲁班场。红军3月15日向鲁班场的周纵队发起进攻,由于敌人3个师在一起,兵力集中,攻击未能奏效。红军为了寻求新的机动,于是转兵向西,3月16至17日,在茅台一带三渡赤水,进至两河口等川南地区;然后又突然东进,3月21-22日四渡赤水;蒋介石判断红军可能再攻遵义,于是急令上官云相部在遵义、桐梓、松坎各地严阵固守。但红军并未恋战,而是向南急进,突破了鸭溪至白蜡坎间封锁线,南渡乌江;4月,红军少许兵力伪装东进,前锋却直逼贵阳。于是滇军孙渡纵队的安恩溥第2旅(安旅)、鲁道源第5旅(鲁旅)、龚顺壁第7旅(龚旅)、刘正富预备旅(刘旅)奉命从滇黔边开往贵阳以东,致使云南境内兵力空虚,于是红军由贵阳、龙里间向西南急进,经安龙进入云南,经过曲靖、沾益、马龙、易龙、寻甸、元谋,一路数千里,直逼昆明。龙云急电孙渡纵队直开昆明。红军5月初乘滇北兵力空虚,渡过金沙江,打算在川西建立苏区。
红军5月9日围攻了川西会理的刘文辉部第1旅,于16日撤围北上;17日逐走刘文辉部第16旅,进占德昌,随即绕过西昌;5月22日攻占越西(越嶲)和冕宁后北上。红1军团第1师第1团控制安顺场渡口,5月25日强渡大渡河,红1军团第1师从安顺场过河,为右路,中央红军主力为左路,夹河而上。右路抵达泸定县城南面的龙八步、冷碛,与刘文辉部第4旅激战;左路5月29日击败刘文辉部第4旅一部,飞夺泸定桥,(图10)占领了泸定县城,中央红军主力全部东渡大渡河,打破了蒋介石要红军做“石达开第二”的计划。中央红军5月31日到6月1日,又击溃泸定县化林坪刘文辉部第4旅一部,俘敌约600人。
图10:泸定桥
川敌第20军军长杨森本来率领所部与刘湘部南路军第2师第6旅防守大渡河下游,而红军从大渡河上游渡河以后,杨森改调扼守汉源、荥经。中央红军在荥经与杨森部第5旅一部相持2日后,继续北进;于6月7日前后击败杨森部第4旅,占领天全,乘夜又向灵关前进,突破了芦山、宝兴敌军防线后继续再次北进。
川敌第28军军长邓锡侯5月底抽调所部第3师第5、6旅向杨森报到,经天全、宝兴、巴朗山尾追红军。
中央红军与红4方面军会师后, 红1军团7月10日攻占了哈龙,7月15日、16日,向松潘县毛儿盖的胡宗南第1师补充旅一部进攻,占领了毛儿盖。8月初红1、4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北上,右路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党中央随右路军行动;左路由朱德、张国焘率领。右路军8月底走出松潘草地,其第4方面军第30、第4军在四川松潘县包座击溃胡宗南纵队第49师一部,由此打开了进入甘南的门户。由于张国焘反对北上,9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第1、第3军团、中央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孤军北上。9月中旬,陕甘支队在北进途中击溃甘肃军新编第14师及王均第3军第12师各一部,9月17日与新编第14师2个营激战后,攻占甘肃岷县腊子口(图11),进入了甘肃境内。
图11:腊子口战役碉堡旧址
陕甘支队一部9月23日佯攻天水,而主力则乘机北进,绕过奉军第51军军长于学忠部在秦安-陇西线的封锁,随后翻越六盘山;10月7日在固原县青石嘴(今属宁夏)遭遇奉军何柱国骑兵军第7师,歼其第19团2个连,缴马100多匹;10月11日在固原县三岔歼灭中央军毛炳文第37军第24师100余人。10月14日,陕甘支队进驻甘肃环县洪德城,次日,回族军阀马鸿宾第35师一部,包括骑兵团,猛攻红军前哨阵地。红军脱离追击之敌后继续东进,从甘肃进入陕西。陕甘支队10月21日在甘肃保安县吴起镇(图12)击溃何柱国骑兵军第6师2个团、第3师1个团和马鸿宾第35师骑兵团,俘约200人,缴马近200匹。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
图12:吴起镇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用整个第五篇描写了长征,他写道:“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旅程表,长征的路线共达一万八千零八十八公里,折合英里为六千英里,大约为横贯美洲大陆的距离的两倍,这个数字大约是主力部队的最低行军长度。”“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盖雪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过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他所根据的统计数字出自一军团1936年8月在预旺堡编的《长征记》(An Account of the Long March, First Army Corps, Yuwang Pao, August, 1936)。这本《长征记》尚未发现刊布。但《二万五千里》誊清稿和1942年11月出版的《红军长征记》所附录的4个表格:《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名山著水关隘封锁线表》、《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所经之民族区域表》和《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所处环境一览表》,均与斯诺的描述相符。而斯诺所言“突破过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则当出自这张《中央红军长征战斗胜利一览表》。因此,这张《一览表》与上述4张表格一样,是极其珍贵的史料。只是当时《二万五千里》的编辑可能没有看到这张表格,因而没有作为附录收进去。这张《中央红军长征战斗胜利一览表》与其他4张表格不同,虽然以第一军团为主,但不限于第一军团,而是中央红军。中央红军出发的时候即红一方面军,包括第1、3、5、8、9军团,湘江战役第8军团损失惨重,于1934年12月13日编入第5军团;1935年9-10月陕甘支队孤军北上,只包括原第1、3军团;11月3日陕甘支队合编为第1军团,林彪任军团长,聂荣臻任政治委员,左权任参谋长,朱瑞任政治部主任。《一览表》概括了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战斗历程。
《一览表》详细地说明了中央红军突破了粤系、湘系、桂系、黔系、滇系、刘湘部南路军、刘文辉部、杨森部、邓锡侯部、甘肃军、奉军等十来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薛岳部、胡宗南纵队、毛炳文部、王均部、上官云相纵队。中央红军共经过368天的时间,一军团沿途进行一营以上兵力的战斗150余次,在上百个地区发生过重要战斗,交战过的敌人正规军有4百余个团。《一览表》是第一份完整记录中央红军长征中全部敌军类别、部队番号、兵力、作战地区和战斗情形的文献。红军的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中央红军不仅一路上都保持着这样的详细记录,而且在陕北立足甫定,就把这些资料细心整理出来刊布在报纸上,以激励士气。正如斯诺所言:“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了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