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国用时20年,花3亿打捞南海沉船,捞出18万件国宝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图源/图虫创意
800多年前,一艘满载着瓷器、金银制品的货船,在一次例行的贸易中,行驶至现在的广东阳江海面附近沉没海底。
800多年后,这艘船吸引了全球的探险家们争先恐后前去捕捞寻宝。
为了打捞它,中国国家水下考古队发明了世界首创的古沉船整体打捞技术,耗时20年,花费了3亿元。
由于这艘船本身的价值以及承载着众多的文物,人们还专门为它建了一座博物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这艘传奇商船,就是“南海一号”。它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历程。
01中国南海的水下国宝出事了
我国的东南水域,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这片海域见证了几千年海外贸易的繁荣,也吞噬了无数生命和货物。
据考古专家估计:从公元前后到20世纪,我国东南沿海至南中国海海域的沉船数量超过2000艘。
这些宝藏吸引着全球的寻宝猎人。他们开着搜寻船,在中国领海来回穿梭,为的就是从中国海域,搜捞到沉没于海底的沉船,把里面的宝藏打捞带走。
“南海一号”古沉船中的瓷器 图源/网络
但遗憾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人没有丝毫守护这些水下国宝的能力。
因为当时中国水下考古是一片空白,别说技术知识,很多考古学家连潜水设备都没见过。
于是,国外的职业寻宝人把从中国南海的沉船中,非法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拿到拍卖会上拍卖,件数高达23.9万件!明明是自己国家的宝藏,中国人却找不出任何一条国际海洋公约和海洋法来制止拍卖。
痛定思痛,198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机构,开始培养自己的水下文物考古队。
1986年,被外国人非法打捞出的中国瓷器 图源/网络
02“南海一号”的发现
1987年,有两个英国人从史料中发现:一艘18世纪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莱茵堡号”,不幸在中国南海沉没。因沉没地点离我国海岸线太近了,他们不敢偷偷盗捞,便找到我国水下考古研究室。
我国同意了合作打捞的申请,但也吸取了之前的惨痛经验,于是在协议中明确写明合作打捞的只是“莱茵堡号”,其他沉船不得打捞,且全程打捞工作必须我国监管。
随后,打捞队确实在相关海域发现了一艘沉船,结果一抓斗下去捞上来一条1.72米长的金腰带,以及200多件中国瓷器。
金腰带 图源/网络
我国考古人员意识到,这根本不是外国沉船,分明是我国古代沉船。于是,中方立刻阻止了这次打捞,并要求对方立即离开。
经过对文物的进一步研究,考古人员判断,这应该是一艘宋代沉船。不过,限于当时的水下打捞技术,根本达不到打捞要求,所以只得封锁消息。这一等,就是15年,这艘神秘沉船也被命名为“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复原模型 图源/图虫创意
2002年,中国考古队尝试进行打捞,仅仅4平方米的打捞范围内就捞到约4000件文物,可见整艘船的宝物数量之庞大。
考虑到其考古价值,我国有关部门决定整船打捞。但是当时的整体打捞技术还不成熟,因此又等了5年。
2007年,我国打造出一艘具备4000吨起重能力的大型起重工程船——“华天龙”号。在几千吨水泥石的作用下将集装箱沉入水中,顺利罩住了“南海一号”。接着在箱底插入钢梁,再用“华天龙”号将集装箱吊起来,沉睡在海底800多年的“南海一号”终于重见天日。
至此,这条沉船从1987年首次被发现,再到2007年整体打捞上来,中国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
华天龙号吊起集装箱
图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03“水晶宫”——为“南海一号”而生
为安置“南海一号”而创建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丝馆),坐落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
阳江处在古代沿南海北部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充当了“转运港和补给站”的角色。
自宋元以来,阳江渐渐成为南海渔民和商船过往的停靠之地。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驻足在海丝馆前,不由地被它的建筑风格所震撼。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像起伏的波浪,又似展翅的海鸥。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图源/图虫创意
它不似传统的梁架结构,而是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将海洋元素和岭南式建筑风格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图源/图虫创意
海丝馆有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地上的五个拱体包括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区及办公区。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就是为“南海一号”量身定做的家——“水晶宫”。
“水晶宫”是一个深12米的巨型玻璃缸,装载着“南海一号”沉船的沉箱就静静地安放在缸内的海水里。这里的水质、水温和环境都与沉船当初沉在海底的位置完全一样。
“南海一号”发掘现场 图源/小红书 度妹是印度妹
“南海一号”船体长30.4米,宽9.8米,深4米。船体甲板面上的生活舱部分损毁,船头部位存在断裂,其他部分基本完好。船体之大、年代之久、保存之完整,令人惊叹。
现在,游客可以通过地下一层的水下观光走廊,透过透明的墙壁环绕参观“南海一号”沉船及船载文物的风采。
海丝馆不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更是世界首例将古沉船水下考古发掘的过程都向观众展示的动态博物馆。
时间赶巧的话,还能现场观看考古队员在船体中进行考古工作的实况。
考古工作者在船体中整理文物 图源/中共阳江市委宣传部
04水下敦煌、南宋时间胶囊
也许“南海一号”的沉没在当时是巨大的灾难,但对现在的考古界而言,却是无比珍贵的历史遗迹。
人们称“南海一号”为“水下敦煌”,甚至是“南宋时间胶囊”,它更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
沉船保留的是古代社会的一瞬间,但留下来的信息量却是如此丰富。从“南海一号”中发掘出的金、银、铜、瓷、玉类等文物,数量达18万件之多。
考古工作者在船体中整理文物 图源/中共阳江市委宣传部
南海一号上的瓷器 图源/小红书 LZ雷神
这些文物以瓷器为主,大多来自瓷器制造的巅峰期——宋朝。它们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闽清义窑、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著名窑系,宋朝的工艺美术在这些瓷器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绝大多数瓷器完好无损,历经800多年还洁白如玉,非陆地出土的同类瓷器所能类比。
南海一号上的瓷器 图源/小红书 MinaRich
除了瓷器,还有金银、铜锡、金叶、银铤、漆木器等文物,它们身上多印有店铺名称、地名等戳记。
瓷器背后的戳记 图源/小红书 小耶
这样一艘巨大的沉船,这么多数量惊人的出土文物,反映了南宋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由此不难想象出我国宋代的沿海港口,是怎样一幅商船云集的壮观景象。
而这些文物,现在就静静地待在海丝馆一号展区的陈列柜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诉说着那段海底传奇。
“南海一号” 上的瓷器 图源/小红书 4_Ada^_-天姐
“海难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得由那些沉船打捞者来完成。”
一艘宋代沉船,没人知道它是因为超载、海盗还是风浪,800年来,沉没在海底。
800年后,一个“不计成本”的博物馆为迎接这艘沉船而建立。
感谢想出了整体打捞方案的今人,用智慧让我们有幸看到完整的“南海一号”船体,以及精美的瓷器和金银制品。
金虬龙纹环物 图源/小红书@4_Ada^_-天姐
如果你到阳江旅游,不妨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参观游览。这是中国离大海最近的博物馆,亦将是一场你与历史文物跨越八百年时空的震撼会面。
每一件出土的文物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故事,这正是博物馆如此令人着迷的地方。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从泉州出发的南海一号,一艘船就是一座博物馆》
[2]《800 年古船水晶宫里初露真容》[3]《 南海一号是我国古代三大船型的“福船” 发掘文物超200吨》[4]《 南海再掀沉船遗址考古热 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