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AI成毕业论文“第二作者”,高校该如何应对
杜绝代写、检测结果超40%发警示……2024年高校毕业季即将到来,相比往年,今年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ChatGPT等生成式AI产品,深度参与到高校学生的学位论文写作中。以至于有人直呼,AI成了毕业论文的“第二作者”。不可否认,AI为论文写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它可以提供从选题到文稿润色、从统计分析到图表制作等助力,几乎覆盖了学术论文写作过程的方方面面。
如果说找资料、整理文献、翻译等功能,帮助大学生提高了论文写作效率,让大学生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用在学术创新上,那么用AI生成论文然后复制粘贴,或者用AI生成实验数据等,则触碰了学术伦理的底线。如何引导、规范大学生正确、合理使用AI工具,非常迫切。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发展,各类AI工具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普遍。掌握AI工具的使用,将成为一项必备的基础技能。这种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因此,“一刀切”地禁止大学生使用AI工具无异于刻舟求剑。就以论文写作而言,回避不是应对之道,“善用”才是正确姿势。
人工智能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强大,它也有其局限,存在风险和不足,不能盲目相信和过度依赖AI。比如,有大学生反映,他们在利用AI协助检索研究文献时发现,AI检索到的结果有时并不靠谱,有可能会捏造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参考文献,其内容准确度难以保证。
因此,看到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学会甄别不良信息、虚假信息、违法信息等,是善用的第一步,这也是高校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传递的。说到底,这也是最基本的人工智能素养。
而且,AI可以利用过去已有的知识来回答问题,但却难以创造全新的内容。过度依赖AI,让AI代替自己去思考显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去年底,科技部发布的《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明确提出,AIGC不应该用来产生研究假设、直接撰写整篇论文文本、解释数据、得出研究结论。近期多所高校试行或出台相关规定或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正是意识到了学生滥用AI存在的问题。
这些规定,填补了监管空白,值得肯定。但也要看到,对利用AI写作论文的规范,既然还停留在高校“自主制定”规章制度的阶段,就说明还缺乏统一性,也远没有形成行业性的共识及其保障机制。因此,有必要加快制定更加详细具体的、面向全国的人工智能使用伦理规范。
还要认识到,AI越来越深度参与到高校学生论文写作,只是人工智能对高等教育带来全方位挑战的一个侧面。相比规范人工智能应用而言,高校如何深入推进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在技术冲击下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能力,这些都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宏大课题。
此外,改革毕业论文考核机制,加强对学位论文、毕业设计的技术监管,而不是再简单关注查重率,也值得持续探索。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