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样本|周边高校云集,拆墙透“智”何以实现
智能制造工厂内,产业工人通过AR眼镜,将遇到的设备难题实时反映给了远在海外的技术专家。
宛若未来世界的远程协作画面,已然在中国落在实处。而这背后,是一家土生土长于上海杨浦创智天地的实时音视频创新企业的赋能。
南接五角场、北达新江湾的创智天地,坐落于复旦、同济、财大等多所重点高校之间,由创智天地广场、大学路街区、创智天地企业办公集群、江湾体育中心等核心功能区组成。现代学识与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在此碰撞,孕育了创智天地独有的气质。这里同时也是上海科创高地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大创智”)的核心地带。
大创智园区现状以及俯瞰图 杨浦区科创集团 供图
占地8.2平方公里,有超过15万名知识工作者在这里创业、工作、生活,坐拥高新技术企业459家,约占杨浦区的47%……经过20年的发展,大创智孕育了4500多家双创企业,其中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达63家,各类资本市场挂牌上市企业15家,总营收超过3000亿元。今年春天,这片热带雨林式的热土还吸引来了苹果CEO库克的探访。
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哔哩哔哩、声网、易保等多家初创企业在这里长成参天大树,发展要素更迭,引来美团、字节等大型互联网企业落户。工业锈带,如今不只是生活秀带,创新秀带的魅力也正不断迸发。
拆墙透“智”
拆墙透绿,今年春天上海多个公园的“大动作”引发无数市民好评。而在杨浦,拆墙不只是透绿,还有打开校门,链接更多智慧和灵感。
来到最受年轻人追捧的网红街区大学路,一栋不起眼的白色建筑二楼,就是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的所在地。2023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和杨浦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为港中大创博港上海基地揭牌,标志着港中大进一步拓展内地重点城市创科合作设施。
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外景 官网图
港中大依托遗传学、基因学和精准医学、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等优势学科及领域,重点聚焦杨浦区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梳理获奖项目,从中筛选出相对成熟的硬科技项目,吸引优秀科研成果在上海落地。
杨浦区是上海高校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其中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已有百年历史。丰富的高校资源,一直是杨浦引以为傲的“资本”之一。正是靠着坚持区校联手,才有了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发展。
大学在城市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作用,大学科技园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业界,最有条件集成各种科学技术、各方优秀人才、各类创新资源,最有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人才培养。
“最初专家学者走出校门的机会并不多,如今经过多年产学研的迭代,科创园区和高校合作的业务场景不断丰富了。”杨浦区科创集团透露,例如与上海理工大学打造医工交叉平台,加快技术的校外转化,高校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拥抱市场、拥抱产业,实现双向奔赴。
“打通”校门的举动,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内,反复上演。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落地,丘成桐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入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政立院区工程完工,区校合力打造开放式校区。杨浦区与同济大学、大陆集团打造创新联合体,着力推动数字孪生、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探索。
厚植科创底蕴,方能引万千人才筑巢,对于在大创智想要“打出一片天”的创新创业者而言,热带雨林式创新的沃土已然具备。
转型接力
翻阅杨浦区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主导、“智能+”“互联网+”为基础支撑、三大千亿集群和四大新兴领域为发展重点的“1+2+3+4”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构建。
2023年,在新生代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带动下,杨浦区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延续近年高增长态势,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8.7%,达2600亿元,约占全市的六分之一、中心城区的三分之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1%。
大创智园区现状以及俯瞰图 杨浦区科创集团 供图
搭乘数字化转型的东风,易保网络走上了从传统软件系统开发向为保险公司、保险经纪/代理公司、兼业渠道、保险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提供的保险中间件平台的转型路线。
“十年前,易保做的事情可以比作在给保险公司做‘心脏’,帮助保险公司连接其子公司分公司乃至一线的员工,形成一体化的系统。而今天,我们易保网络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已不再仅仅服务于保险公司,不再局限于为保险公司提高运营效率和提升自动化能力。”易保网络创始人及CEO莫元武透露,正在为所有保险生态的参与方(包括保险公司、经代公司、兼业渠道、汽车主机厂/经销商集团、金融科技公司等)提供创新和连接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基于易保网络提供的保险生态的“基础设施”研发出了不同的创新应用,推动着各行各业的保险数字化变革。
也正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易保从一家扎根上海杨浦的本土企业,走入了全球视野,连接了全球近40个国家及地区的300多家保险公司,在13个国家有1600多名员工,成为最早“出海”持续探索全球化战略的中国品牌之一。
作为首批入驻大创智的“元老级”企业,回忆起当年入驻大创智的情景,莫元武感慨道,易保从2006年6月入驻到如今已有17个年头,大创智在为创新企业提供各项公共服务、产业生态营造、孵化加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作用。
“优秀的高校在这里集中,许多员工毕业于此、发展于此。”莫元武说,企业刚入驻后就经常和上海财经大学的教授们开会探讨发展方向,也向复旦的专家们“取经”,并帮助高校把教学方向向产业端落地。
星链密布
从哔哩哔哩到叠纸游戏,再到大学路吃一顿“人生一串”,二次元爱好者们在大创智园区内,早就摸出了一条星罗棋布的打卡路线。
而对于“数字+”文化产业而言,这个园区内已然群星闪耀。2020年,B站、叠纸游戏先后入驻创智国际广场,2021年,字节跳动华东区总部签约入驻大创智。除文化科技龙头企业入驻外,大创智还培育出声网、优刻得、万物新生、商米科技等细分领域第一梯队公司。
“步行五分钟就是网红餐厅,可以随时和周边高校的学子交流想法、碰撞创意,要不你去‘大创智’看看?”2014年,友人一个不经意的建议,让刚从海外归来的声网创始人兼CEO赵斌在这里“拎包入驻”,迈出创办“声网”的第一步。
声网位于大创智的办公室 受访者 供图
生于杨浦,长于杨浦。从2014年租用杨浦大创智孵化器的几个工位开始,到如今声网一路成长为实时互动云服务的开创者和引领者——开发者只需简单调用声网API,即可在应用内构建多种实时音视频互动场景——并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企业,声网始终秉持着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多元化创新场景,如今声网API已经赋能社交直播、教育、IoT、企业协作等20余条行业赛道,共计200多种场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声网全球注册应用数超过74.2万,展现了其在推动行业创新方面的引领地位。
声网应用场景导览图 受访者 供图
“由于我们研究的是音视频互动底层技术,客户的需求推动我们打开更多场景。杨浦大创智提供了一个上下楼即上下游的生态圈,让我们能够和客户一起开拓更多场景。”声网公共事务高级总监蔡赟提到场景赋能的重要性,例如许多企业将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布局在上海,将生产线布局在外省市,那么在智慧工厂中利用声网实时音视频技术能够实现几乎同步的实时沟通,未来将有很大的应用可能。
此外,在“低空经济”被频繁提及的当下,声网也开始了音视频技术和文旅产业的结合,给许多的无人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了实时画面传输的卓越性能,助力景区游客实现全方位的空中观景体验。
蔡赟表示,声网到大创智的五到六年间,是借助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期,大创智也在持续助力本土企业成长,“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大创智的产业集聚对于企业而言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在这里可以说足不出区就能有客户,一些头部企业还会形成自己的生态圈,许多中小型企业也会借助我们的客户资源,从而链接到这里的一些头部企业,也是我们赋能初创企业的一种方式。”
作为一个科教重区,杨浦大创智为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一个政府、园区、高校、企业资源汇聚的创业乐园。
“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一直是声网高度重视的宝贵资源。为此,声网在杨浦区设立了大学生实习基地,旨在为周边高校学子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技能、增长见识。”蔡赟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周边高校也持续输送优秀科技人才,为公司的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
发展不停步,更有地区政府的全程陪同和倾囊相助。
今年4月,《杨浦区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立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政策指引》印发,提出在研发投入补贴、知识产权奖励、成果转化补贴和产业项目资助四个方面鼓励创新发展。
促进提质增效、支持强基扩能、推动集聚成势,在数字经济“造星”的道路上,杨浦区委书记薛侃曾透露这样一份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技术合同累计成交额达到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营收突破3000亿元,引育数字经济企业总量达到10000家,集聚和培育数字领军企业30家以上。
大学路限时步行街 受访者 供图
初夏时节,大创智核心区的大学路上熙熙攘攘,外摆座位的舒适与浪漫魅力动人,在大学路一杯杯香气浓郁的咖啡里,在创业者楼上楼下的奔忙中,大创智拔节生长。
“我们已经在杨浦滨江拍地建造新的总部大楼,作为一块福地,我们永远热爱这里的新鲜感和烟火气。”蔡赟说,交融激发创新热情,也让无数创业者在此流连。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