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跨境冻卵,是未育女性的后悔药吗?|有数
35 岁生日这天,小维(化名)没有和她的亲朋好友一起庆祝。伴随着 20 厘米取卵针将她的卵子取出,她在境外将冻卵作为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未来要不要小孩还不确定,她正处于人生的黄金阶段,不想打破现在的状态。但现实是家人和伴侣都在频繁地催促她做出决定。和她类似的女性还有许多,她们都有同一个共同标签,名为“未育”。
跨越重洋,去境外冻卵
目前,中国内地尚不允许单身女性出于非医疗目的冻卵。一部分女性因此选择到境外国家或地区冻卵,海外“社会性冻卵”的需求不断上升。
全球冻卵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北美的冻卵服务费用相对来说较高,平均在 5 万人民币左右。欧洲各国平均费用在 2-3 万之间。
老家在江西南昌的 Phoebe,前些年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从上海搬到了法国,在和身边人进行探讨后,她选择了在法国当地冻卵,因为成本低、福利政策好。事实上,费用成本和法律政策,是所有冻卵女性选择出海目的地时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线社区上,不少女性书写了自己的“冻卵笔记”。我们在小红书上抓取了热度前 110 位发帖人的相关帖子,发现美国是绝大多数的跨境冻卵女性的目的地——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冻卵体系发展较完善。服务质量好、后续卵子储存及提取成功率高,是大多数女性提及的选择理由。
冻卵,也在赶30、35岁的节点
“30+”的年龄、高学历、高收入是多数单身冻卵女性的共同特征。绝大多数人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取卵冻卵,也有人已经完成了第二轮。她们的年龄主要分布在 30-35 岁这一区间。这一年龄段是人的事业发展期,但也是大多数女性的卵巢功能出现下降趋势,并加速下降的阶段,卵巢的卵泡储备曲线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折断了。
冻卵的成功率也会受到年龄的显著影响。纽约大学朗格生育中心 2022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位年龄为 38.3 岁的样本,冷冻卵子最终活产的几率为 39%,也就是说冻卵最终完成生育的成功概率不到 4 成。
较高的成本,则加大了对跨境冻卵女性的经济条件筛选。
在小红书上分享跨境冻卵的女性们确实拥有一些令人羡慕的条件。她们多数毕业于常青藤名校,有 26 人拥有海外知名学府留学经历,如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31 人在高薪行业或职业工作,包括投资、IT、咨询、品牌创业等。22 人拥有专门冻卵保险支持,减轻经济负担以及冻卵失败成本。
冻卵虽然是一种具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但背后却有多种力量在推着人前行。为了更细致地了解女性选择冻卵的原因,我们对能体现冻卵动机的 92 条帖子文本进行了人工编码分析。
年龄增长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成为最多的动机,这并不让人意外。来自家庭的压力和对母亲角色的期待也得到了较多提及。
女性出于个人意愿,想要探索作为母亲的人生经历,期待和孩子的互动,被称为经验性的母职期许。“生儿育女是女性的天然资本”、“一直想要个女儿,能陪我吃饭逛街聊心事,想带她去很多地方”。
与经验性母职期许相对的是制度性母职期许。在错综复杂的动机数据中,我们依然发现:并非所有女性的冻卵决策都是出于其本人的生育意愿,这背后有着更为纷繁多样的因素和压力。
《女人所生》中指出,作为制度的母职与父权制紧密相关,是由主流男性定义、社会和历史建构的对母亲角色的期待和要求。社会与历史所编织的网不仅使女性负担“期待”,而且通过制度和文化等等因素左右甚至支配女性的生育决策。
Phoebe 的前任男友曾明确表示不想要孩子,起初 Phoebe 觉得这是前任对自己成为母亲权利的剥夺:“感觉对方好像关上了那一扇门。”在跟前任分手后,她本以为自己会非常想要孩子,思考过后发现自己仍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最终选择冻卵时她说,“我只是觉得它可以给我一个 Option B(B选择),在法国它的这个成本是很低的。”
冻卵无疑为女性提供了新的选择和可能性,但作用常常只是延缓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而不会彻底改变。
冻卵是如何进入公众视野的
国内公众较早关注到女性冻卵这一话题可能是源于明星徐静蕾,2015 年时 41 岁的她称自己已在美国进行了冻卵手术,她将这称为“世上唯一的后悔药”。
5 年前,单身的徐枣枣,想在 31 岁之前留下比较健康的卵子,在被北京某三甲医院拒绝后,她以侵害“一般人格权”将医院告上法庭,这成了“中国首例单身女性冻卵案”。经过一次败诉,去年她再次提交了二审的上诉申请。
在新浪微博输入“冻卵”,搜索结果中前三个话题都是关于娱乐圈女明星冻卵的报道,或是他们正在准备冻卵的小道消息。在 300 个相关话题中,明星的八卦和绯闻是网民关注的焦点,远超其他话题。其中,2021 年#某郑姓艺人曾自曝30岁前想冻卵#这一话题讨论量最高,超过十万,登上微博热搜。
不过,除了抱着“吃瓜”的心态来看待冻卵之外,未婚女性冻卵作为一个严肃问题也受到了关注。政府部门、人大代表有关冻卵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讨论。2024 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提出建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以及法律制度的更加完善,适时开展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的可行性探索。
她们为什么要生?
冻卵的过程并不轻松。由于仍然存在技术上的风险和伦理上的担忧,关于冻卵的争议仍然在持续着。例如,如果监管没有跟上,技术的滥用就可能带来商业上的剥削。此外,由于缺少长期研究支持,通过冻卵出生的孩子的健康问题仍是未知的。
但在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社会生育率急剧下滑的今天,对冻卵的探讨和尝试,对社会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改变生育焦虑这件事来说,结果确实令许多女性感到满意。完成冻卵周期后的女性表示焦虑和担忧得到缓解,“暂时都不用再考虑这件事情了”、“如释重负”。
对于制度性母职期许所带来的生育压力,冻卵之策也能同样奏效吗?“没有后顾之忧,能让你在’性别劣势’上一下子追平了,人生奋斗期变长了,一下子就不焦虑了。”看似有效,但无论生育与冻卵被如何润色,依然存在一个无法其回答的问题:女性的“忧”从何而来,女性的“性别劣势”从何而来?
制度性母职期望从来不是看似遥不可及的大气层,而是每一位生活在其中的女性的生活迷雾。在这个情境下,女性是否能摆脱制度性母职期望的桎梏,仍然是一个待回答的问题。
【参考资料】
816数士,冻卵真的能解决生育焦虑吗?这些数据了解下
一条,36岁,我单身冻卵被拒第5年
澎湃新闻,委员提案|赵长龙建议适时开展单身女性社会性冻卵的可行性探索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数据新闻与可视化》课程项目
数据 | 陈霄桐 高宁 郑翔芳
设计 | 陈霄桐 高宁 郑翔芳
文字 | 高宁 郑翔芳 陈霄桐 赖苑芊
指导老师 | 黄文森 陈显玲
编辑 | 张铃媛
封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