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金寨:走好“红色旅游+扶贫”之路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2018-12-14 08:1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从武汉坐上开往安徽金寨的动车,一路穿过层层山峦,频繁进出隧道。便利的交通,也难掩这一路的险关要隘。

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被群山包裹着。

复杂且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金寨“历代有兵事”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25军最先在这里诞生,红四方面军主要从这里发源,红28军在这里重建。

还是因为交通、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重点贫困县,集老区、库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

“金寨虽然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但是,与延安、井冈山等地相比,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大、知名度不够高。”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局长胡遵远是土生土长的金寨人,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今,金寨县正在积极运作、主动出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金寨视察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将金寨称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当年8月,金寨县提出,全方位开展宣传、多形式扩大影响,切实做大做响“两源两地”品牌,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县。

金寨往事

55岁的胡遵远从小在金寨长大,并一直在金寨工作。

这位局长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小时候的艰苦岁月:上初中住校的时候,吃饭都没有保障,更没有钱去买菜,全靠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罐一罐咸菜过日子。

据《人民日报》报道,40年前,金寨县当地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仅有78元,贫困人口54万人,占比99%,很多人靠救济勉强生活。

金寨的贫穷,一部分原因来自于闭塞的地理环境。

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的赤城县邮政局旧址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图

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的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被群山包裹。胡遵远还记得,他小时候的金寨是“路到地头死”,从金寨走出去到省城合肥需要一天,从县内南部的天堂寨到县城梅山也需要半天,出行极其不便。

然而,也正是地理位置上的隐蔽和不通达,境内多险关要隘,才使得金寨当地“历代有兵事”,从而造就了金寨的一段“红色往事”。

金寨县的前身是“立煌县”,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建立民主政府后,才更名为金寨县。

这座县城可谓是中国红色革命的产物。

据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金寨红军史》记载,在五四运动影响下,1920年,金寨境内就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4年,中共笔架山农校支部建立,这是鄂豫皖地区较早建立的党组织之一、也是皖西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

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的少共豫东南道委、少共赤南县委旧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地区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并获得成功,先后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32、33师。1930年上半年,红十一军改编为红一军,在金寨诞生的红军队伍是红一军的主要组成部分。

1931年,红四方面军组建。在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组成部分,金寨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发源地。

无论是反“围剿”斗争、反“清剿”斗争,还是之后的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其中都不乏在金寨组建的红军队伍和金寨籍红军将士的身影。

《金寨红军史》记载,建国后,金寨籍红军中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有洪学智等59位,金寨县是全国第二将军县。金寨现有在册革命烈士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其中生前担任县团级以上职务的革命烈士就有500多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难以统计的无名烈士长眠在金寨和全国各地,金寨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然而,由于受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国后,金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明显。

1986年,金寨县被确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集老区、库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

“把红色做红”

作为革命老区,金寨县在近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已经打通与外界往来的交通大路径。

胡遵远告诉澎湃新闻,近年来,沪汉蓉高速铁路、合武高速“两路”从金寨境内经过并提前开工,打通了金寨闭塞的交通环境。如今,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快速铁路贯穿金寨全境,在金寨站乘坐高铁、动车,仅需五十分钟便能直达合肥、武汉。

有了便捷的交通作为基础,金寨县开始主动探索“让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助力脱贫攻坚”的可能和路径。

“金寨虽然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但是,与延安、井冈山等地相比,在全国的影响力不够大、知名度不够高。”胡遵远透露,如今,金寨县主动出击,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推荐力度。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金寨视察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将金寨称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此后,金寨县及六安市、安徽省更加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工作。

金寨县提出,全方位开展宣传,多形式扩大影响,切实做大做响“两源两地”品牌,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名县。

“近几年,特别是习总书记来县视察之后,我们金寨县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积淀深厚的优势,真正把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和助力脱贫攻坚紧密地结合起来。”胡遵远介绍说,金寨县不仅坚定了“把红色做红”的信心和决心,也探索出了一些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通过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来提高金寨的知名度、影响力,进而促进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数据显示,近几年,金寨县先后引进招商项目511个、总投资751.93亿元,其中直接投资红色旅游项目的7个、总投资38.8亿元。

近两年来,金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8503元上升到10098元,财政收入由10.1亿元上升到14.6亿元,贫困人口由8.43万人减少到4万人。

如今的金寨县大湾村

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来金寨视察的一个村。今年11月底,澎湃新闻记者走访大湾村时看到,曾经的旧房和新建的居民区相对而立,一起见证着大湾村两年来的变化。

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和两年前照片上的模样相比,发梢添了些银丝,眼角多了些皱纹。

她告诉澎湃新闻,这两年,村两委探索提出“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发展思路,引进旅游企业,带动13户农户发展民宿和农家乐。

余静介绍说,村里有一个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2017年的时候实现脱贫。该户通过向银行贷款,把自己家的旧房改造成农家乐,实现增收。此外,大湾村一些村民的空房子租给了旅游公司开发民宿,双方按比例分成。

同时,大湾村在收集村志的过程中发现当地有很多老红军,准备以此建一个村史博物馆。“红色旅游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底蕴,而不是为了旅游搞旅游。”余静说。

旅游助推扶贫

如果说大湾村的红色基因正在培育,那么,作为金寨县的西北门户——汤家汇镇,可以说是金寨县红色文化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

金寨县汤家汇镇

今年11月底,澎湃新闻记者来到金寨县汤家汇镇,一座几近完整的“苏维埃城”尽收眼底:全国仅存的两所列宁小学中的一所坐落于此,少共豫东南道委、少共赤南县委、红军医院旧址位于笔架山路左侧,鄂豫皖苏区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旧址则是当地一座始建于明初的寺庙。

汤家汇镇党委宣传委员胡绍炎告诉澎湃新闻,汤家汇境内的红色革命遗址超过60处,国保单位4处,省保单位11处、县保单位14处,走出了一条“红色为主、古色映衬、绿色发展”的兴镇之路。该镇对镇内31处革命遗址进行了维修、维护,打造了一条“红军街”。

金寨县“电商达人”张传峰数快递单。

“下午杀自己农场散养的山羊,要羊肉的留言,一条腿起卖。”——这是汤汇镇竹畈村人张传峰12月8日发在朋友圈里的信息,他通过“养羊+电商”的形式,成功摆脱贫困枷锁。

尽管身体残疾,今年已经36岁的张传峰身高不过1米4,但他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电商达人”。

张传峰告诉澎湃新闻,2014年,他的家庭被评议为贫困户,此后,他开过小卖部,卖过烤鸭,倒腾过水果,但都没有能摆脱贫困。直到2015年,他开始在老家竹畈村养羊,后通过政府扶持,张传峰利用贴息贷款扩大羊场,并加入汤汇镇特色产业联盟。

2017年,汤汇镇抓住当地红色文化开发方兴未艾的有利时机,在“红军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汤家汇电商一条街”如今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入驻的电商企业和农户已有30多家,张传峰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街头租了两间门面,开始了边放羊边学习电商的历程。

最初,张传峰在微信朋友圈中销售自己家养的鸡、鸡蛋和山羊肉,还经常上传充满乡野气息的图片。他帮助贫困户代卖蜂蜜、挂面、木耳等产品,今年下半年以来,他已经帮助至少100家贫困户卖农产品。

张传峰的门面从来不缺少顾客,据他介绍,他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很多都是来汤家汇镇旅游或参加党校学习的团体,而每周都有三四批这样的团体来到镇上参观学习,路过“红军街”时,就会到他的店里看看。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金寨县承接各类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培训班2000多期,日培训400余人次,带动红色旅游数十万人次,实现了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

今年春天,张传峰刚买了一辆价值18万元的车,目前,每个月有五六百张订单需要他寄往全国各地。谈起生活上的变化,张传峰说,“之前我们家自己的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而现在我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帮助其他贫困户增收。”

客观地分析汤家汇镇乃至金寨县的红色文化开发工作,胡遵远认为,在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增效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是为了开发,开发是为了利用,利用是为了增效”的意识。

“要想方设法地、千方百计地使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潜在的功能和价值,为贫困农户、老区群众的脱贫攻坚、脱贫致富,助一臂之力。”胡遵远说。

    责任编辑:钟煜豪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