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学校长谈“生涯规划”:探索如何平衡学生兴趣与职业的关系
近年来,在新高考指挥棒效应下,学生发展指导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高中教育新热点。当多数高中学校对于如何开展生涯教育迷茫时,我所在的深圳中学已在此“海域”航行良久。
学校在2004年率先实行选课走班制,要求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与校园文化活动中,选择适合自身的内容,实现个人发展。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有主动选择的意识与准备,以及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为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化引导,学校成立了学生辅导中心,共设有8个生涯辅导教师专职岗位。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逐步完善了创新性、引领性、专业性、规范性兼具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并在“教育需要策划,成长需要规划”理念指导下,构建了校本特色突出的立体化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包括生涯必修课程、生涯选修课程、生涯体验课程、生涯实践课程、生涯成长小组课程。在此过程中,学校研发设计并完善体系完整的生涯规划校本教材。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将生涯规划教育置顶。
学校围绕生涯教育这根主线,不断跟踪、追访学生成长历程,根据他们进入社会、进入职场后对高中阶段接受的生涯教育反馈,不断修正学校生涯教育模式。在试错与摸索中,学校对生涯教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考。
顶层设计 动员多元教育角色
当前,不少学校的生涯教育主要由心理教师来推动,采用开设一门课程的单一模式,着力点局限于学生兴趣爱好探索、如何选课选科、如何选择大学专业等方面,过于依赖测评工具,将生涯规划窄化为职业生涯规划。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生涯探索期,生涯规划的重要价值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元发展平台,让学生有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整合自己的机会,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因此,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一个能提升自我肯定水平和达成自我实现的生涯目标,引领其生涯发展方向,促使其学会规划具体的行动方案,以帮助其逐步达成理想生涯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学校对生涯教育进行顶层设计,让身处这个教育系统中的每一个教育者基于自身的岗位职责,从生涯规划的角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
以我校为例,学校在2014年启动推进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过程中,将生涯教育置于学校教育设计的顶层,用以引领和整合各项学生活动。学校搭建的综合素养评价系统,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学生档案不仅有学业报告,还有学生成长记录。学生的人生规划、成长经历、师友印象及代表作品都是对其进行评价和描述的有效参照,学业报告与成长记录是学生成长最有说服力的“报告单”。
系统的生涯规划,应包括觉知与承诺、自我认识、社会资讯、目标与计划、选择与行动以及行动与修正等六部分,学校立足于此系统,为班主任、导师、学生辅导中心、学生社团、信息技术科组、校友会、图书馆等角色安排相应的岗位任务,以此提升学生执行力。
家校合力 重视家庭教育影响
父母角色榜样,是年轻一代职业选择的重要途径。在幼年时,父母给孩子提供玩具、培养孩子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与活动以及家庭生活经历等,都是父母影响孩子将来兴趣与职业活动的方式。
然而,父母有时会通过强制、命令或是限制的方式影响孩子的职业选择。之所以如此,或是由于父母对自身职业满意度高,或是想让孩子从事自己当年的理想职业,过上幸福的生活。但青少年敏锐地意识到父母的意图后,他们的重点往往放在如何摆脱父母控制,而非客观辨析信息。因此,在生涯教育时,学校需要承担重要的协调者角色,让父母以职场专业人士的角色,通过一起合作的方式,面向学生群体进行分享,更容易做到客观、专业及全面,青少年也容易放下对父母的防御心态,更能接受分享者的信息及经验。
2016年,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开展了“百名家长职业故事进校园”的分享活动,每年都会有百余位家长进入学校分享他们的职业故事。分享活动结束后,学校在这些家长中遴选出数位客座教师,参与学校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家长走进课堂,讲解职场信息、职场经验,重点分享自己在职业生涯每一次选择时的思考,以及战胜困难和挑战的经验。这样的活动及课程,既启蒙了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也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整体情况,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打造健康的亲子关系,成为学生生涯规划的助力者。
深度合作 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
在高中阶段生涯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大重点,学校应提升学生对于大学、专业和职业的认知。
目前,无论是高校还是高中学校,都已经意识到让高中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信息的重要性,因此会利用多元的渠道促进相关信息的输入,如走进大学的游学项目、参访企业等。但如何帮助学生建立与自己真实学业生活的链接,并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化为内在学习动力,是职业生涯教育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学校生涯教育多年来高度重视校外资源的引入,包括家长、校友、校外导师、大学、企业机构等不同的实施主体,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活动,让学生有接触不同的任务和职业榜样的机会。通过不同角色职场人士的分享、示范以及岗位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清晰自我认识,丰富社会认知,探索、形成、发展、确定自己的兴趣。同时,这些资源在引入后,学校都会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以深度合作的方式,力求在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及能力培养上发挥真正的实效。
以与大学和企业深度合作为例,深中与腾讯、华为、大疆、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共建11所创新体验中心;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高校共建4个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了以“项目式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为主要模式,以工程和技术为核心,结合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生物、化学、政治等学科的校本系列STEAM课程——3D设计与打印、建筑创客、走进核电站、Arduino应用设计、多轴飞行器应用、智能机器人等。实验室建设与课程建设深度融合,不仅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创造性探究,同时也深度链接学科学习与专业、职业的关系,这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更稳定的职业兴趣和更坚定的职业理想,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学校2010届毕业生叶千源,如今已在世界知名投资公司任投资经理,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通过深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我开始清晰对自己的认识,我会去思考一些问题——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喜欢从事什么职业?我该如何规划我的教育生涯?我该如何发展我的兴趣?”这些问题,正是学校一直以来生涯教育的主题,也是受到过生涯教育的学生所需回答的问题。
如何认识生涯教育?如何平衡学生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如何让生涯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导航?这应是每一名教育管理者在实践与探索中所需回答的问题。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原题为:《生涯指导:走好兴趣与职业平衡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