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生访谈|不止关注“小胖墩”“小眼镜”,上海用AI+教育赋能更多
校园里,有超重的“小胖墩”、有早早近视的“小眼镜”、有体质弱的“小绵羊”……
上海市宝山区针对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智慧体育建设,包括利用智能硬件、AI教学助手等,对学生个性化体育锻炼提供指导与服务。
上海市静安区闸北第八中学也把AI测试应用在体质健康监测、课堂教学等场景中,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对于体质健康相关指标明显偏低或持续下降的,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指导和干预,形成“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的闭环体系。
用AI解决“小胖墩”“小绵羊”等的问题,只是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亮点之一。上海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在各个学段进行了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在多个领域大放异彩。
5月10日,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4民生访谈”节目时表示:将用好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
目前,上海市闵行区的智慧纸笔进入课堂,学生的题目做得对不对,哪个步骤错了,大数据都会有记录,并因此形成错题本,进行个性化的练习推送。
复旦大学拥有中国高校规模最大的云上智算平台,最近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吸睛的伏羲气象大模型就在该智算平台上运行。智算平台大力支持在AI for Science前沿探索最活跃的一支青年生力军,希望把对AI最有好奇心的青年人吸引过来进行培养。复旦大学还计划打造100门以上的AI精品课程,在全校形成人人都懂AI、人人都用AI的良好局面,打造源源不断培养AI产业界精英的人才体系。
“AI是一个重大的机遇,也是对我们重大的挑战。”周亚明说,上海市教委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教育领域进行布局,通过AI赋能改革,“不论是新质生产力还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是人才,基础在教育。上海集聚着8万名左右的教师和80万名思维活跃的大学生,是支撑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教育部前不久公布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中,上海有5个区和39所中小学榜上有名。周亚明介绍:“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打造先行先试的联合体,发挥这些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引领作用,同时尝试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基础教育集团为试点,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段的纵向贯通、校内校外的横向联动的科学教育新范式,促进上海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转型升级。”
周亚明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上海一直走在前列。从2021年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以来,上海一直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海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用“精细”“深入”“丰富”来概括。
上海已初步构建全市统一的数字基座体系和“数字教育应用超市”,并在长宁、徐汇、宝山3个区完成试点,超市内有94个教育应用可供选用,这些内容涉及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智慧校园等方面,形成数字治理生态。上海的108所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在应用平台整合、跨系统数据融通、学科教学融合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一校一特色”的技术价值空间初步显现,如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数字赋能的育人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大医学院被评为全国数字素养示范和推广基地。
下一步,上海还将通过虚拟实验室建设,把老师从简单的任务里解放出来,专注因材施教;通过资源精准推送,让学生可以开展自适应学习,实现校园治理的无缝感知。未来,还将持续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创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让学生随时随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