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我们的记忆会出错?神奇的“曼德拉效应”

2024-05-11 06: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沪小康

康康,现在让你立刻回想雕塑“沉思者”,还记得它的姿势吗?

在许多人记忆里,它单手握拳抵住额头,实际上却是单手托下巴。感到难以置信?快看原图!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这种耐人寻味的心理学现象,被称为:“曼德拉效应”。快搭上本趟心灵列车,听专家为我们科普~

曼德拉效应的由来

曼德拉是著名的黑人领袖,也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2010年,美国超自然现象研究者菲安娜·布梅于博客中写道,自己很震惊曼德拉还活着,在她的记忆里,早在20世纪80年代曼德拉就已在监狱中去世。

没想到这一说法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响应,很多人称自己和菲安娜有着相同的记忆,甚至还有人能描述出电视上曼德拉葬礼的具体细节。

感到不可思议,

请点击下方图片↓↓↓

·

曼德拉效应的成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人的大脑里出现虚假的记忆呢?解开这个谜团,首先要了解一下记忆的存储方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忆形成之前,往往以碎片的形式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这些碎片以时间、空间顺序排列,从而形成记忆。

当我们对某一事件进行回忆时,大脑会将记忆碎片重组,该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喜好、情感、经历以及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记忆的内容发生变化。

若外界在个体心理压力较大时给予暗示或诱导,个体极容易在重组记忆碎片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重组,最终形成虚假记忆。

曼德拉效应的启示

虽然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便捷,但也更易接触到错误信息。纵使我们能识别出错误信息,但它们在被大脑捕捉到的瞬间,就已被分解成记忆碎片。当我们在某一天回忆往事时,这些记忆碎片就有可能被调用出来,形成感觉真实、实则虚假的错误记忆。

再加上有一些人本身易受暗示或诱导,当一些微博“大V”、专家学者等名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错误言论时,这部分人的记忆碎片发生错误重组的概率显著增加,从而提升曼德拉效应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要学会正视虚假记忆的存在。

当虚假记忆出现在生活中时,我们要具备批判性思维,不随大流、科学分析、理性对待、独立思考,谨慎看待记忆中出现的偏差。

时刻以客观严谨的态度对待各类事件,不傲慢、不盲从,才能避免被大脑中的虚假记忆所诓骗。

医学顾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顾楠楠(医师) 乔颖 (主任医师)

封图素材来源:Freepik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