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指挥家俞潞:让中国少年奏响“巨人之声”
“不要以为外国的月亮一定比中国的更圆、更亮,今天中央音乐学院少年交响乐团的表现,绝不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学生的演奏!”这是2017年6月11日,78岁高龄的钢琴家刘诗昆先生在聆听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建校60周年庆典音乐会后发出的感慨。全场观众几乎将音乐厅“掀翻”的长时间起立喝彩,深深印刻在每一位亲历者的记忆中。对于刚刚演奏完近一个小时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站在舞台上接受这份赞誉的指挥家俞潞和身后110位“少交”的青年演奏家们而言,更是如此。
一年之后,国际顶级古典音乐唱片公司拿索斯(NAXOS)将这场音乐会的实况录音正式发行,既让见证或错过那次精彩演绎的朋友拥有了重温初遇、细细品评的机会,也在客观上证明了这次演绎非凡卓越的品质。
时至今日,对于大多数热爱古典音乐的朋友而言,马勒的名字已然可以与莫扎特、贝多芬相提并论。这位生活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生前主要被视为杰出指挥家的奥地利人,在去世五十年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作曲家时代,他创作的九部交响曲无比编制巨大、色彩丰沛,无论从写作技法还是思想内涵上都代表了管弦乐艺术发展至二十世纪所达到的空前高度。而“长”和“难”仍然是业内外对于马勒交响曲最直观、最共性的概括。谈到当初做出选择马勒《第一交响曲》为附中“庆生”的决定时,俞潞微笑坦言自己也很有压力:“对于一支中学生乐团而言,这部作品规模太大、难度也太高了,但是进行艺术创造总不能太追求‘安全’,我还是想进行一次冒险。”成立于1959年的中央音乐学院少年交响乐团,原名“红领巾乐队”,在近六十年的历史中为培养中国年轻一代的交响乐演奏员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目前活跃在国内外顶级交响乐团的众多华人演奏家大多出自该乐团,与包括郎朗、吕思清在内的顶级音乐家高密度的合作也让其成为具备全球音乐竞争实力的“少年劲旅”。29岁的俞潞与这支乐团也有着深厚的情感,十多年前他相继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在学生时代就多次执棒少交举行过至今仍被在校的老师津津乐道的精彩演出,在他看来,“少交”是他指挥梦想开始的地方,即使他已经受邀与世界顶级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录制唱片,但仍然希望将自己的第一份正式的唱片录音交付给母校的乐团。
2017年6月11日,俞潞指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交响乐团演奏“马勒一”。新华社 图在为期两个月的排练开始前,俞潞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乐团成员的扩充与筛选。他逐一考核每一位少年音乐家,从还未到入团年龄的初一学生到最年长的高二学生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艺术标准。“因为马勒作品众所周知的难度,也有一些朋友建议我借一些已经从附中毕业、在音乐学院学习的老团员来‘帮忙’,我还是拒绝了,我相信这些同学们能做到”,最终坐在舞台上的一百余位演奏家完全是清一色的“附中制造”,平均年龄仅15岁。
当笔者询问俞潞投入了多么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提升乐团的水准和细腻度时,却得到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回答:“其实真的还好,排练的过程和时长都不夸张——差不多一周排练两次,一次练两个小时左右。”在俞潞看来,学会排练是指挥家要面对的一个重大的课题,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指挥家的内心对于即将塑造的音乐有没有足够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有没有能力尽可能高效地让面前的演奏家明白这种要求,都是最考验人的。“‘少交’的同学们真的很有领悟能力,学习速度很快。我相信十年、二十年后,当这一批同学成长为中国交响音乐的绝对主力之时,他还是会对自己这一次的表现感到无比骄傲的。”
青年指挥家俞潞。笔者在采访间隙翻看了俞潞手边那本已经用不同颜色笔触做满了标记的总谱,才隐约知道了舞台上那份挥斥方遒的潇洒是怎样的勤勉与积淀换来的。延续了自己多年以来的习惯,这次的马勒《第一交响曲》俞潞也是背谱指挥的,他坚守着那份从恩师小泽征尔身上继承来的、严谨甚至在旁人看来有些刻板的观念——只有将总谱的每个细节都真正烂熟于心、方可领悟到作曲家通过乐谱传递的讯息,并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对于指挥家而言至关重要的虚拟声场。“指挥大师杨松斯先生曾经对我讲,指挥家要在尽可能多地聆听顶级乐团的演出和排练过程中,形成一种对于‘什么是好声音’的明确认知,他把这种认知和记忆幽默地比喻成一个真实可感的物件,告诉我说只要把它放在右口袋里,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取出来就好”。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笔者而言,这版马勒《第一交响曲》正是仿佛神奇地“取出”并还原了世界顶级乐团的音响质地,流光溢彩却细节丰沛,毫无悬念地锁定了国内乐团马勒交响曲最佳演绎的位置。乐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这里奉献了配得上“音乐家”称呼的优异表现,庞大的编制、繁复的结构、密集的音符在他们驾轻就熟的演奏下形神兼备,令人难忘,甚至可以让很多职业管弦乐团从中获得积极的启示,俞潞也证明了一个具有训练乐团能力、并能在现场激发乐团热情的指挥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改善音乐的品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