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井喷背后,“外国院士”为何有市场?
这几天,有关“花40万可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某某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成员名录超三分之一疑似中国人”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引发了舆论对欧洲自然科学院相关话题的关注。
澎湃新闻查询发现,“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此前被指“超三分之一疑似中国人”的“院士电子百科全书”页面,5月7-8日一度消失不见;5月9日该页面再度出现,但少了一些人的名字。
5月8日,针对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现象,中国科协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声:各部门机构不应为“投机者”捧场站台。有关部门和机构要注重激浊扬清,着力清理各类“野鸡大学”“山寨头衔”“违规评比”“收费表彰”,避免给任何取巧、钻营的投机者站台,更不可向其倾斜资源,为科技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公平的创新环境。
在“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井喷背后,“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等国外院士头衔也再次引发关注。大众不禁要问:被质疑花钱可买的国外“水院士”为何有市场?“水院士”的头衔到底有何用?
“欧洲自然科学院”是不是“山寨机构”?
公开信息显示,4月21日,欧洲自然科学院新晋院士颁证授勋仪式在北京举行,此后国内多家学术机构、权威媒体相继发布了“某某某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消息。
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舆论对“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含金量的质疑,更有人指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花40万元可买”。
多名高校青年学者告诉澎湃新闻,此前曾收到推荐申报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邮件,而邮件中还提到,“费用方面可在收到院士证书、主席贺信、官网公示后付款”。
其中有学者表示,由于觉得这种“院士”含金量不高,且还要收费,所以其本人并没有理会这封邮件,也没有询问具体收费,“据也收到邮件的同行说,要40万,也有人说是35万”。
据红星新闻报道,欧洲自然科学院中国代表处负责人吴继华回应表示,欧洲自然科学院的院士资格是不会进行售卖的,也从来没有收过申请者的费用。“若出于申请者自身原因,需要他人帮助(如翻译或者整理申请材料等)而产生的费用,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对一些机构所说的“即使没有博士学历也没有任何专利,也可以等待几个月就以18万的价格‘包过’”,吴继华表示“这些是虚假承诺”。
上述报道中,吴继华还表示,“一个科研工作者,如果他有5篇以上的专著,或者3个以上的国家级专利,有省级的科学进步奖,取得了博士学位证书,有中国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毕业证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且无犯罪记录,只需要找到翻译公证处将这些材料进行翻译公证,就可以完全免费获得我们科学院的院士资格证书,为什么还要花40万呢?”
对“为何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院士电子百科全书’页面当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成员疑似为中国人”,吴继华表示,这个名录并非科学院的院士名录,而是该科学院管理和经济部的会员名单。
5月6日澎湃新闻查询该“百科全书”页面时发现,其中确有很多名字疑似中国人。记者随机点击人名进去,都有照片和文字介绍,其中不少正是国内机构、媒体等宣传过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
5月7日、8日,澎湃新闻连续多次查询“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发现,有关“院士电子百科全书”的链接和页面消失不见了。5月9日,“院士电子百科全书”再次出现在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官网上,但记者对比发现,名单中有部分疑似中国人的人名不见了。
5月7日,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首页无“院士电子百科全书”相关信息及链接(图中中文系网页翻译后呈现)。
5月9日,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首页恢复了“院士电子百科全书”相关信息及链接(图中中文系网页翻译后呈现)。
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院士电子百科全书”中,5月9日(左)与5月6日(右)人员名单对比显示,少了一些人的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提到“欧洲自然科学院”,不少人误以为它是“欧洲科学院”。
事实上,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全称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成立于1988年,是欧盟的“国家科学院”和法定科学顾问,由英国皇家学会和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等多个代表欧洲国家最高学术水平的国家科学院共同发起成立,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在学界看来,欧洲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类似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而据公开宣传报道,“欧洲自然科学院”总部位于德国汉诺威,由多国科学院院士及知名学术团体创建,覆盖了德国、俄罗斯等33个国家的国际科学组织,是国际上跨地域和学术领域认可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欧洲自然科学院现有1700多名院士,其中多名院士是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奖、哥白尼奖等世界著名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欧洲自然科学院”是不是“野鸡机构”“山寨机构”?
有网友评论指出,外国科学院大多是民间组织,但不影响它们的权威度,就像大学也分层次,科学院也有分层次,不存在“野鸡”的说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也向澎湃新闻表示,“在西方国家,你可以随便注册一个组织,原则上叫什么都可以,比如还有叫联合国科学院的,但和联合国没关系。更不要说全球、欧洲、亚太等等名义的组织机构,尤其是非营利性机构,分分秒秒就注册下来,没有批准之说。严格讲,包括美国科学院、图灵奖、诺贝尔奖等,其设置机构也是民间的,不是官方主办或审定的。这和西方的社会制度与社会治理逻辑是直接相关的。尤其是在美国,社会信用的基础是个人,不是政府部门。”
所以,“欧洲自然科学院”这类的组织机构确实真实存在,只是不是我们理解的官方主办或批准的,从法律方面很难说这些院士是假的,但其学术地位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完全不是一回事,此院士非彼院士。
“恰恰是一部分中国人或华裔,巧妙地利用了中外文化、制度和信息差,把院士做成了一门生意,于是类似的科学院与院士就如雨后春笋般泛滥。”陈志文直言不讳地指出,很多类似的国外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申报评选活动中都有中国人或者华人的身影,“属于中国人专骗中国人”,而且这类机构多数都选择和权威机构接近的名字,很容易混淆。
受质疑的不止“欧洲自然科学院”们
近年来,受到质疑的不只有“欧洲自然科学院”及其评选出的院士。
2022年,“25位华人专家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的消息也曾引发过关注,当时也有网友评论“给钱就能评”,“是民间组织,不是俄罗斯国家层面的”。
今年2月,有B站up主质疑某些“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缺少过硬科研成果的视频也曾在网上引发关注和讨论。
5月8日,有业内学者向澎湃新闻表示,“俄罗斯工程院”的情况与“欧洲自然科学院”类似,也是民间组织,运营方式也类似,“不能说是‘山寨机构’,但其院士含金量远不如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然而,“俄罗斯工程院”“欧洲自然科学院”这样的机构到中国做宣传时,不了解这些机构的人很容易被误导,以为是类似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这样的有公权力背书的官方机构,难以甄辨其含金量的高低。
公开信息显示,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斯联邦最高学术机构和最大的科研实体,致力于在自然、技术、人文、社会等科学领域组织并开展基础性和实用性科学研究,是俄罗斯国家高端科技智库。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是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截至2022年,共有1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而据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网站介绍,俄罗斯工程院(以下简称RAE或Academy),是前苏联工程院的合法继承者,是在前苏联科学院、前苏联科学技术国家委员会、前苏联科学与工业协会、前苏联科学与工程协会以及二十个专业协会与政府各部委的直接共同参与下,于1990年5月13日正式成立。1991年12月24日,俄罗斯联邦司法部将“俄罗斯工程院”登记为全俄公共组织(登记号为NO.512)。根据俄联邦法律《关于科学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相关规定》,在2001年和2004年,RAE成功通过了俄罗斯联邦的国家认证。2019年12月,俄罗斯工程院与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等合作,于2020年12月在北京成立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则属于非官方机构主管的社团法人组织。
对于这类的情况,陈志文表示,“其实类似的在国内推广的‘院士’还有不少,希望各方都擦亮眼睛。但难题是,类似组织机构按相关国家的制度的确存在,只是不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这样有公权力做信用背书。而中外的制度、文化差异给了太多人钻空子的机会。”
“20年前,就有一些人利用中美制度、文化差异在国内钻空子。”陈志文举例说,美国的教授可以雇雇员为自己的实验室干活,这类雇员叫researcher,类似实验室化验员;但英文翻译成中文就成了“研究员”,而中国的“研究员”和“教授”一样,都属于正高级职称。当时有些“researcher”回国后,就巧妙地利用中美这种差异,直接变身中国的正高研究员。
在陈志文看来,类似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杜绝,但随着这类现象的不断被曝光和关注,社会大众、相关部门都会逐渐认识、了解这种中文文化、制度等方面差异。可利用的信息差小了,这类的“院士”头衔可能会慢慢失去市场。相关权威部门也有必要及时发声,科普这类差别。但遗憾的是,包括大量的官方机构和负责人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屡屡被愚弄,尤其在落后地区更为明显。
澎湃新闻注意到,就当前来说,这种信息差确实不仅存在于普通人的认知中,而且也让一些官方机构难以辨识某些头衔、荣誉的含金量。
5月8日,针对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现象,中国科协发声呼吁,各部门机构不应为“投机者”捧场站台。
然而,认证介绍为“中国科协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的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4月23日曾发布《欧洲自然科学院新晋院士颁证授勋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发展研究院王彤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推文,对欧洲自然科学院颁证授勋仪式相关情况进行了宣传介绍。
类似的,贵州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公众号4月2日曾发布过《祝贺!贵州大学教授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的推文,对贵州大学农学院刘同先教授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一事做了宣传。
此外,2022年8月19日,中国科协官网发布的由河南省科协供稿的《河南省科协领导看望新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全国》一文,有网友质疑其中提到的张全国,并未出现在俄罗斯工程院中国中心发布的“25位华人专家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中。当时,东方网·纵相新闻作了《河南一教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身份有假?本人回应:系不同渠道推荐》。
澎湃新闻注意到,中国科协官网至今仍可以检索到《河南省科协领导看望新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全国》一文。
“外国院士”头衔到底有何用?
尽管学界很多人认为“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这类头衔含金量不高,甚至调侃“怕当上了这样的院士反而成了自己的学术污点”,但事实是,从国内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当选者”信息来看,其中除了有商务背景的人士之外,也不乏来自东南大学、贵州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学术机构的科研人员。
与之同时,从百度百科上有来源可循的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到2024年国内进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名单的人数呈快速增加之势。
5月9日,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首页恢复了“院士电子百科全书”相关信息及链接(图中中文系网页翻译后呈现)。
5月8日,中国科协的发声中说出了一些原因。在这篇题为《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折射出什么?》的文章中写到,“近日,国内多家学术机构和媒体频发‘喜讯’,祝贺某某某‘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跻身世界一流学术行列’。一些地方政府、官方机构也不乏为其站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于此类荣誉、称号、头衔的期待、追捧和尊崇。”
文中还提到,“在公众眼中,科技界应是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圣地。然而,现实中科技工作者群体也面临着诸多需要改变的问题。比如科研竞争激烈,导致科学家过度关注外在指标,忽视科研初心;机构资源分配不均,可能使科学家无法专注于真正感兴趣的领域;评价体系过分强调论文数量与影响力,忽视质量与创新等。”
有人进一步关注,“外国院士”的头衔到底有何用?
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如果说“水院士”头衔能满足一些人对荣誉、头衔的期待、追捧,是一种“虚用”;那么通过“外国院士”头衔能获得一些官方机构的认可、甚至能因此争取到一些资源、项目,则是“实用”。
有高校学者表示,由于评选上我国两院院士的难度较大,一些高校、机构就将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等作为项目申报的条件之一,比如各地的院士工作站申报。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的通知》(云科规〔2019〕6 号)提到,建站单位引进的院士专家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建立院士工作站的需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获得者;国境外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其他类别院士提请管委会审议)。工作站一个运行周期为3 年,院士工作站每年给予 60 万元,总额 180 万元的财政经费支持。
陕西铜川市关于印发《铜川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铜科协发【2021】14号)提到,本办法所称“院士”主要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也可以是海外知名研究机构院士。设立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资助专项经费,由市财政专项列支。市级工作站经认定后,根据院士专家项目合作的规模、前景、预期效益等情况,市财政分别给予每个院士工作站50万元资助经费、每个专家工作站20万元资助经费,对于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发展前景、预期效益特别显著的工作站,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特殊支持。资助经费一般分三年按60%、20%、20%的比例拨付至建站单位,主要用于工作站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咨询服务和院士专家及其团队成员的奖励等。
实际中,有不少地方的院士工作站就是由“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等申建的。
今年5月7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市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发布《乌兰茶晶石产业技术院士工作站落户化德》的文章,文中提到,近日,内蒙古华宸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宸公司”)与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琦正式签署乌兰茶晶石产业技术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标志着全区目前唯一一所乌兰茶晶石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始建设运营。
今年1月,甘肃金昌市科协官方微信公众号“金昌科协”发布推文《欧洲自然科学院马昌喜院士工作站在金昌正式成立》,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马昌喜的另一身份为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去年12月,云南临沧市人民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临沧市人民医院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成功》。文中介绍:临沧市人民医院作为全省州市级医疗机构临床专业唯一参与院士工作站签约单位,通过积极争取努力,成功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专家尚小珂(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达成外籍院士专家工作站签约合作协议。
同月,认证主体为“中共莒南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的“莒南党建”微信公众号发布《莒南县举行山东亚洪塑胶工业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的文章。文中提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大鸣领衔建设的院士工作站落户山东亚洪塑胶工业有限公司,将充分发挥院士专家们在高端人才引领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实现科研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仪式上,莒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段东青致欢迎辞,县政府副县长郑军为吴大鸣院士颁发莒南县人民政府科技顾问聘书。
另外,去年10月,认证主体为“中国潍坊市委山东省潍坊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组织部”的微信公众号“画乡党建”发布文章《俄罗斯工程院王振波院士国内首家院士工作站落户寒亭》。文中提到,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王振波,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类似的院士工作站不一而足。
中国科协在5月8日发布的文章《井喷式的“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折射出什么?》中呼吁,科技工作者要有定力、耐力和毅力。科技工作者应警惕被名利所诱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确保研究的方向和成果始终服务于社会进步。学术共同体要展现自律、自净的勇气和决心。应积极倡导学术诚信和科研道德,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整个科技界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同时,学术共同体还应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的纯洁性和公正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