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学联合书单|知识产权批判史
独角兽法学联合书单,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旗下品牌“独角兽”发起,联合全国多家法学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发布,致力于向社会推荐最新出版的优质、前沿、经典的法律类图书。本书单经法学评委专家团审定后定期发布,这是2024年第3期书单。
期待热爱法学书籍的读者,与我们保持紧密的联系。愿法学书籍沉淀的智慧,滋养我们的灵魂,启迪我们的法律思维。让我们一起在书海中探索、领悟法律的真谛,为社会的公正与和谐贡献力量。(以下图书排序不分先后)
《变革时代的公司契约:法律能否与时俱进?》
【美】史蒂文·大卫杜夫·所罗门、兰德尔·斯图尔特·托马斯/编 李诗鸿、林少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2月版
主推评审:梁上上
许多规制公司行为的判例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但现实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值得对公司法进行反思,进一步审视变革时代背景下所需的调整。本书讨论的主题包括如何使法律适应这样的现实,例如激进的对冲基金如何对公司构成了比敌意收购更严重的威胁,以及如何审查诸如回购评估权等规则。公司法变革的当务之急是因应时势作出调整,本书为未来的公司法和公共政策指明了充满希望的前进道路。
《知识产权批判史》
【英】克里斯托弗·梅、【美】苏珊·K.塞尔/著 马腾/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2月版
主推评审:郑少华
围绕着知识产权的产生与变迁,作者探讨了知识产权的政治经济学根源,并描述了知识产权的权利与义务的制度化历程。作者检思当代社会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时代国家与国家间、国家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诸多主体的角力,形成知识产权不仅作为一项“创新”的法律制度,而且作为一项政策,形成独特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图景,影响着人类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乃至地球保全。
《个人信息保护法》
彭诚信、刘海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版
主推评审:李世刚
本书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规范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制度发展、理论观点及司法案例,注重比较法之观察视野,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理论体系,并回应了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建构与基础理论领域内的诸多重要议题。全书论证逻辑清晰,有助于读者系统把握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基础与核心制度。
《数字架构与法律:互联网的控制与生产机制》
胡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版
主推评审:戴昕
作者借助对中国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实践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将“架构”这一概念阐发为具有丰满内涵和强劲解释力的理论。概念自有其渊源,但本书的理论原创性扑面而来。
《正当法律程序的早期发展》
徐震宇/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3月版
主推评审:何勤华
本书对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传统历史叙事作了新的检讨,探索了该原则以往不为人注意的早期发展。通过对法律条文、社会总体观念、近代早期文献、法律和政治思想等因素的考察和分析,梳理了该原则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的发展。作者指出,从历史来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发展与欧洲近代早期的宗教和政治背景有相当紧密的联系,它的作用在总体上是控制和消解不同群体间难以遏制的敌意。本书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历史发展及其在现代世界发挥的作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
陈柏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月版
主推评审:侯猛
本书基于作者近20年田野调研所形成的经验质感而成,力图梳理、总结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并不是基于方法论教材的简单套用,而是在田野调研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具有本土特性和反思特质,能够帮助我们深化理解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本书对法律经验研究方法的总结,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如何从田野中产生学术创新——从严肃对待田野调研开始,在田野中产生问题意识,解释因果关系,进行机制分析,进而更好形成法律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实践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研究》
黄宗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4年4月版
主推评审:李其瑞
本书从“实践与表达/话语”的分析概念出发,以社会经济史与法律史相互交织的双重视野,对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倾向于“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进行了反思与批判。作者认为在经济史、社会史、法律史、家庭史等领域的研究中,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史的构想层面,而要从中国实践出发,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学术理论体系。
《人的尺度:西方法律传统中的社会思想》
【美】唐纳德·凯利/著 邵六益 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24年1月版
主推评审:郑戈
本书勾勒出了西方社会思想中十分重要但不为法学领域之外的人士所熟悉的脉络,其核心观点如结尾所言:“这个人类世界,无论好坏,无论被统计学、技术、遗传学、精神疗法怎样改变,无论我们怎样认为或伪装,习俗之王(King Nomos)依旧统治着我们。”二十多年前在北大图书馆西文新书阅览室阅读本书时不断被其中微妙的论证和精彩的见解直击心灵的体验,在我阅读这一中译本时又浮现出来。
《八十七年:美利坚的创制(1776-1863)》
田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3月版
主推评审:于明
本书关注了美国从1776到1863年之间的“漫长建国时刻”。虽然是用中文写作的美国宪法史,但本书不满足于重复美国学者的话,拒绝“鹦鹉学舌”,更反对“邯郸学步”,而是写出了“中国特色”的美国宪法史。不满足于阿克曼围绕建国、重建和新政这三大“宪法时刻”所构筑的“转型”史观,本书试图将“建国时刻”拉长,关注这87年间三代政治家前后相继、相爱相杀,共同为美国奠基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本书注重宪法的“时间维度”,反对将宪法视作死的文本,试图揭秘美国宪法学通过“讲故事”构筑“活宪法”的叙事技艺,以启发中国学者对构建自身宪法叙事的思考。本书尤其关注“漫长建国时刻”中的代际对话,解读“麦迪逊反对麦迪逊”中的内在逻辑,聚焦过去被忽视的以克莱、韦伯斯特、卡尔霍恩为代表的“伟大第二代”,并在此基础上重新“找回林肯”,重新理解“漫长”而又“拥挤”的早期宪法史。这部作品是属于美国宪法史的,但它带给我们的启发确实超越时空的,它更应属于中国宪法史的研究者。
《看得见的正义:影视中的法治文化》
王金霞/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版
主推评审:於兴中
《权力的游戏》《罗生门》《悲惨世界》《鱿鱼游戏》《秋菊打官司》《审死官》《教父》……这些影视作品中含有哪些法的元素?法律与影视能够如何互动?法理学学者王金霞在这本书中把影视作品放在更为宽广的理论视野之中,诠释法律与影视的内在联系,从法律看影视,从影视看法律,用影视去思考,用影视去改变。以影视作为视角、方法、路径、素材去看法律、法理和法学,以法律作为视角、方法、背景和结构去看影视,展现两者的诸多勾连。
本期书单评审团(音序)
戴昕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副院长
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原校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侯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其瑞
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科技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世刚
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上上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新利益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第八届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
于明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法律史研究中心主任
於兴中
澳门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
郑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少华
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