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食用城市|排排坐,赤果果

宋金波
2024-05-08 12:01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第一次到山东是2014年。勉强算走南闯北过,酒局见了不少,酒桌上的规矩也了解一些,还是当场被山东酒局礼仪的复杂和郑重程度震到。别的不讲,仅仅是酒桌上座位的排列就有大学问,让人怀疑其中暗藏了达芬奇密码。我在省级人大办公厅工作过,排领导座位是基本工作技能,可是在这场济南的酒局上,还是有河伯见海之感。因为祖籍在山东,望洋兴叹之外又多了高山仰止的溯源心境。

以下这段内容主要来自网络,只是个粗浅皮毛,仅供参考:

一般来说,冲门最里面的位置是主陪,往右依次是主宾,三陪,四宾,副陪,三宾,四陪,副宾。主陪的位置一般就是请客买单的人,副陪就是主陪的接班人,每当主陪喝不了倒下的时候,副陪就要接上。再就是主陪和副陪,喝酒的时候都会一唱一和的,不断招呼客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客人喝倒。另外还有三陪,四陪,任务都是一样的,不把客人陪“舒服”了不算完。

这种酒局上的“舒服”,大概多半是“不舒服”了。

毫不奇怪,印象里每次只要桌子上有山东朋友在,主持座位大局的都非其莫属。实在讲,安排酒局座位不是静态知识,而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行为科学甚至行为艺术,外人生搬硬套学不来。所以学习再多次,也很难毕业。

地域酒风浩荡与座位学问的深度并不都成正比。比如新疆内蒙甚至东北,座位规矩复杂度都达不到山东的段位。至于江浙沪包邮区,一向不大鼓吹豪饮,更不用说炫耀酒桌上排位的知识了。

有些南方朋友由此把酒桌过于讲究地排座位视为“浩克沙东”的“土特产”,并与山东为人诟病的民间“官本位”文化传统绑定评价。不完全统计,截止2023年底,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现任党政“一把手”籍贯中,山东籍干部最多。当领导是学问,排座位同样是学问,至于此学问与彼学问之间有几分关系,就不得而知了。

说实话,山东的酒桌上规矩是多了点,与国内其他地域相比,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区别——特别是有官员在场的饭局。至于纯民间饭局,相对而言,变通度和容错率较大。当然,无论什么地域,在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存在的时候,排座位虽然未必有多复杂,却相当严格,主客、级别甚至年龄,都需要精算,一旦感觉不当,当场就要调整,那绝不是嘻嘻哈哈几句客套可以敷衍模糊的。

山东顶着“孔孟之乡”的大帽子,酒桌上这些规矩,首先确实是传统和中国的。

传统名著中,《红楼梦》写吃吃喝喝场面最多。曹雪芹心细笔繁,记录家族宴饮的场景,通常都会叙写诸人饭局上的座次。

比如第三十八回,众人在藕香榭赏桂吃蟹,文字记录的座位就很清楚:上面是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一桌,东边一桌有史湘云、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西边靠门一小桌是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是孙媳妇,都不敢坐,只能在贾母、王夫人两桌上伺候。由此可见,谁能上桌谁不能上桌,自古以来就是饭局核心问题。

贾府的中秋夜宴。电视剧《红楼梦(1987版)》剧照。

第七十一回,贾母在荣庆堂宴客:“上面两席是南北王妃,下面依叙便是众公侯的诰命。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堂上宴请外客,主宾以南面为尊,次者在下东西分坐,陪客在东,主人在西。至于家人宴请,则不循宾主之位,除上座以外,按惯例以东为上。

但说酒局“排排坐”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或“特产”,似乎也不对。世界各国的餐桌礼仪,餐桌座位一视同仁乱坐一气的情况极少。

法王宴会。

一群人能够在一起用餐,本身是友谊与平等的象征,通过对宾客座席位置的安排,表达尊卑,却更本质更常见。玛格丽特·维萨在《饮食行为学》一书中曾经写到,在法王路易十六周围,臣子贵族们争相恐后以参加国王的宴席并处于相对醒目的座位为荣。这会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在东西方各种社会的外交场合,分等级的座位安排,都是最为错综复杂的礼仪问题,所有的座位安排背后,体现的是深刻的政治倾向。正式而等级分明的宴会与非正式的轻松的聚餐有着鲜明的区别,“对位置的安排必须一丝不苟,在任何情形下它们都是很重要的。”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中世纪的欧洲历史文献中,宴会上各种菜肴的细节记载非常稀少,对座次安排的先后顺序却记述得一清二楚。显然,古人认为食物本身不具有记录下的价值,但席位的排序要有内涵得多。

古今中外的酒局上,都会出现主人与客人推来让去让对方先入座的场面。这个桥段看起来很没必要,但通常总要持续一段时间。《饮食行为学》描写一位阿拉伯客人“向主人低声说着‘很好,很好’,试图让主人第一个坐到餐桌前,但是那位客人最终还是屈服了,因为第一个坐下来的是他,他享有优先权。这个推让程序被称作‘给菜誉让路的角斗’,是一种礼貌表达良好意愿的方式,即使礼节早已经判定了谁是优胜者。”这一幕对经常在国内参加正式酒局的人一点都不陌生,把“阿拉伯客人”替换成“东北客人”“广东客人”毫不违和。

与任何领域一样,规矩总留有余地和“后门”,甚至可以说,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但“打破规矩”也是规矩的一部份,如果能够理解所有酒桌饭局上的规矩都是权力的赤裸裸体现,这一点就更不意外了。排除有人喝多了酒没上没下的意外情形(但这不正是酒的奇妙价值之一吗),酒桌上最有权力的人可以打破规矩,要求或恩赐“地位较低”的客人到高位就坐。最高位者打破的规矩越多,力度越大,越谈笑自若、云淡风轻,他的权力就越大越稳固。逆向思考,在酒桌上利用“打破规矩”这个工具,让人坐到不该坐到位置,既是酒局掌握权力者的炫耀,本身也可以强化他的力量。

反过来,当一个通常会评估自己坐在高位的人,因为某个原因被“降级”,即使算不上一种羞辱,至少也会让他感到尴尬。有朋友是以“自由”为标签的媒体人,某次酒后也因为传统媒体衰落之类原因而吐槽,如今江湖地位大不如从前,连酒桌上的座位都排到边缘去了——这种情绪与山东或凡尔赛宫那些公家酒局悲喜剧背后的驱动力,显然没什么大区别。果然是“破桌上座位容易,破心中座位难”。不过话说回来,比起上纲上线批判“排排坐”是某些地域的封建遗毒,这样的吐槽倒显得更有人情味一些。

    责任编辑:王昀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