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寰宇问天!上海航天青年:为中国“飞天”梦保驾护航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实习生 程海琴 徐婉
2024-05-07 19:08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湃 >
字号

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中国航天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4月25日晚,载着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成功发射。

从“天问一号”到刚刚发射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这些“一飞冲天”的科技成果背后都有来自上海的青年们努力拼搏的身影。

“菁锋建功行动”(简称“菁锋”)团队、上海航天局一四九厂“神舟天舟飞船总装测试保成功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对工艺流程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有限的空间内装配数万个精密器件,完成一艘艘神舟、天舟的总装和测试任务。上海航天局八一二所“载荷热控集成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为这些奔赴遥远太空的飞船和仪器穿上“防热装甲”,让它们更无惧高温炙烤。

以老带新,培养新人。在一次次经历了这样的重大任务考验后,一批有理想、有技能的青年成长起来,一支能挑大梁、敢于担当的青年突击队正在形成。

“菁锋建功行动”是上海市经信系统围绕“国之大者”“城之要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以及上海市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从2023年开始,引导支持产业青年服务大局,引领系统青年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青年岗位建功行动。

上海航天局系统坚持思想引领,不断提高青年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扎实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引领青年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开展青年精神素养提升专题党课,坚定青年信仰信念信心,强化责任担当,为航天任务的圆满成功凝聚磅礴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炙热”研发:为航天设备建防“火”墙

“菁锋”团队、上海航天局八一二所“载荷热控集成青年突击队”主要从事宇航热控产品“材料-组件-集成”全产业链研制与实施。青年占比84%。

航天器在太空中不断穿过阳照区与地影区。在阳照区,航天器表面温度最高可达150℃,当它进入地影区时温度又会降低到-100℃以下。

如何保证航天器在穿越一会儿极寒一会儿又极热的恶劣环境时不出现故障?

需要在卫星表面量身定制金色或者银色的“外衣”,能够有效阻挡外部的极端温度变化;铺设覆盖整星的“中央供暖系统”,为卫星每一个“房间”里的每一位“住户”提供适合它们的舒适环境。

载荷热控集成青年突击队先后参与完成了以中国空间站、探月探火、风云气象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为代表的宇航热控产品研制任务,其业务还覆盖了导弹、火箭、卫星、飞船、飞行器等多宇航领域及国内外商业航天市场。

队员李亚鹏表示,载荷热控集成任务的主要困难表现在,一是担子重。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星等重大型号都有他们的参与;二是技术新。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不断涌现,必须不断学习,主动求变; 三是时间急。2023年,团队圆满完成了25星80余个载荷的热控集成工作,平均每4天完成一个,时间节点很紧张、很严格。

他们有多项重要成果的研制,其中“天问一号”环绕器高温隔热屏的验证技术攻关,确保了“天问”旅途顺利。 OSR(玻璃型二次表面镜热控涂层)智能贴装产线建设,助力卫星领域高质量发展,相关实践经验也获得了“上海市质量标杆”。 

团队成员庞乐介绍,环绕器在每次“加速”、“转向”、“刹车”等关键动作时,发动机附近的仪器设备将面临1000℃的“炙烤”,而在长期巡航阶段,又要面对低至-270℃的宇宙冷黑背景“冰冻”。如此极端的温度条件下,高温隔热屏能否承受住巨大温差的热冲击,可以说决定了任务成败。

庞乐带领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青年们,经过多轮仿真和试验,集智攻关多项技术难题,突破了真空容器内高密度辐射加热等关键技术,为它量身打造了一次全面的极端“体检”,产品的关键特性得到了充分考核,成功保障了“天问一号”顺利奔赴火星。

高温隔热屏热冲击试验。

上海航天局八一二所“载荷热控集成青年突击队”团队既勇于寻求技术突破,又持续谋求生产模式转型。

OSR表面像镜子一样,反光特性会影响视觉比对效果,在基于视觉比对技术的OSR智能贴装产线建设过程中,没有可直接参考的成功经验,团队90后青年郭成,主动“扛担子”,从基础的编程开发学起,通过技术调研、专家咨询,尝试多种光源,泡在车间反复调试,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让OSR贴装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团队成员正在操作OSR自动贴装设备。

李亚鹏表示,“菁锋”建功行动给青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实践、成长和展示的舞台,让青年们能更积极地去面对困难和解决难题。未来,他希望这个平台更大,从中汲取到更多力量。

在“菁锋”建功行动中,队员代善良表现出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目前已被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

八一二所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关怀爱护。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上,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完成了从“跟随式”考核到“主动式”服务的转换。该所举办“青枫”科技大讲坛、成立青年博士联盟、建设卫星AIT实训中心等多个平台的交流与教学活动,不断提升科技人才学术水平,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创新氛围。

2023年8月12日,八一二所开展“三十而立”主题活动,八院原副院长徐博明讲述了自己从一名工艺师成长为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的经历,通过工艺改进提升产品质量,把型号的成败扛在肩上,并将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成功的渴望、对技术的熟悉带到工作的各个岗位。

“人命关天”的总装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

100%完成总装任务,不能有一丝一毫闪失,是航天器的特殊要求。

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天舟货运飞船,上海航天局一四九厂的一群青年一直承担着最后也是最复杂的总装任务。

航天青年已成为推动中国航天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2023年,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神舟天舟飞船的研制生产和3次飞船飞行试验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重要的任务。神舟载人飞船、天舟货运飞船多型号产品滚动生产,交付时间紧,任务急,总装测试工作量大。上海总装总测,北京外场试验,酒泉、文昌靶场发射,多地区多线协同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亟需一支能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突击队。上海航天局一四九厂火速集结,跨部门跨领域跨专业融合,第一时间成立“神舟天舟飞船总装测试保成功青年突击队”,团队成员共57人,其中青年49人。

“菁锋”团队、上海航天局一四九厂“神舟天舟飞船总装测试保成功青年突击队”的队员王亦凡介绍,成千上万个零组件,要有序“装”进舱体里,而且很多过程不可逆,还要进行测试,并且要保证状态可控。团队创新开展工艺流程数字化转型升级,使用流程工艺和MES智能制造系统,由传统纸质工艺文件升级为数字化流程工艺,MES系统实时记录、确认生产过程数据,一步一照片,一步一判读,一步一确认,出厂前质量数据包一键汇总确认,正是通过精细管理,强化过程控制,才确保最终产品的零缺陷。

而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经验丰富的前辈的传帮带,新生力量迅速成长。

“60后”陈为参与了几乎所有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的总装和发射任务,凭借炉火纯青的总装操作技术,他收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一个又一个荣誉。

谈起“一辈子只做了一个型号”时,陈为感触颇深。他说,“这辈子值了,后面就看年轻人了。” 在他的悉心指导下,“90后”沈鑫迅速成长,成了和师傅一样的总装操作“超一流”。

而沈鑫也将认真负责的精神传递给更年轻的“00后”。

作为一支梯度完整的飞船总装测试团队,岗位人员以老带新,师带徒模式“传帮带”,结合研制内容开展技能提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从“专职专岗”转变为“一岗多能”的全能发展,打破岗位之间壁垒,从技术、技能双线提升队伍综合能力,提高人员能效。

寰宇问天,圆梦飞船。上海航天局一四九厂神舟天舟飞船总装测试保成功青年突击队用平凡铸就伟大,逐梦航天,永不止步。

上海航天局一四九厂以型号需求为牵引,进行总装技术改进和优化,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发挥团队青年队员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提升总装总测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工作取得新突破、新发展。

    责任编辑:沈关哲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