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演讲吧第008期丨邓雪婷-雪山征途:一场个人心灵超越之旅

2024-05-06 16: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演讲吧——做有价值的中文演讲平台,平台以“权威、专业、理性、前沿”为理念,以“高端权威、高质内容、高效传播”为特色,以宣传前沿理论、分享真实演讲、践行演讲活动为主旨,长期服务于演讲行业与发展、服务于主讲人员工作、服务于广大听众用户。

稿件正文:

大家好!和很多人一样,我们都有着被这个时代定义的各种标签,我也不例外。而在众多的标签中,我最热爱的当属“攀登者”,或者说“登山爱好者”。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的正是一段于我的人生而言具有重大意义的雪山攀登经历,以及它带给我的关于心理极限的挑战与启示。

2021年的五一,我和小伙伴踏上了攀登都日峰雪山的旅程。今日想来,但凡多一些理性的顾虑,我必然是不会去的。虽然当时已经有8年左右的长跑和登山经历,但行程前的一个月工作任务忙到飞起,出发前两天还在熬夜赶标书,智能手表不断用各类“极限数据”友情提醒我“放弃吧”。如果问我的自信来自于哪里,达尔文的名言非常贴切:“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妥妥的盲目自信。要是还有其他原因,出行前一周取消行程不退款所带来的压力也能算一个。

事实证明,这趟旅程不虚此行,于每一个登山成员而言,都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我将跟大家重点分享我在雪山攀登中跟“心理极限”有关的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心理极限(不等于)体能极限

都日峰,海拔5437米,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和平武县交界。西北方向正对雪宝顶,和雪宝顶一样同属岷山山脉。都日峰的西面被大面积的冰和硬雪覆盖,坡度在30度左右,其他三面均为相当破碎的碎石坡。我们的行进路线,是先到拉米村(海拔3100m),再到大本营(海拔4100m),接着一号营地(海拔4700m),最后冲顶(海拔5437m)。

从拉米村到大本营,再到一号营地,我们是分两天行进的。这其中最大的挑战,除了无法预知的魔鬼天气和路况,还有超长距离徒步对体能的重大考验,翻越一个还有下一个、看不到头的连绵山峰。一路上,我们习惯性问向导:“还有多久?”“快到了吗?”“是不是快到了?”从天蒙蒙亮出发,走到满天星辰,目的地似乎根本不在地图上。而我们听到的回复永远是充满欺骗性的:“快了,坚持坚持。”原本激励性的话语,为什么激起了我们的痛恨和反感?因为它让你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破灭。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们撑着最后的气力终于到达海拔4100m大本营后,没有人有胜利的喜悦或者庆祝,都是就近找个地方坐下,全力以赴的深呼吸,以适应高海拔稀薄的氧气环境。登山队里有一个99年的小伙子,是团队里年纪最小,也是登山前体能最被看好的马拉松330兔子,原本热情开朗的他,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他跟领队说困了去睡一会,被阻止了,高海拔嗜睡是很危险的,领队唤他去测血氧,果然一测血氧已经降到了52,一管,两管,最终三管葡萄糖灌了下去,他的情绪平稳了些。可他远离人群,不想说话,一个人蜷缩在主帐的角落里,努力揉搓着眼皮让自己强打精神不睡着。

我拿着热水走近他,耷拉的眼角和粗重的呼吸透露着他的绝望。我把热水递了过去,他没有看我,目光呆呆的盯着脚边融化的雪。知道他不想说话,我转身准备离开,突然听到他粗重的叹息:”受不了了,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了……”

没过多久,他坚持要求连夜跟着一支登山队伍下撤,成了全队第一个放弃的人,止步于4100m。即使他下撤前血氧浓度检测已经恢复到85左右,即使他仍然是我们团队中体能最被看好的那一个。

行程结束后跟他的交谈,重新恢复生气的他回忆当时的感受,他说,击垮他的并非体能的极限而是心理的极限,看着血氧检测仪的数值从98降到52的恐惧与崩溃。那种感觉像是眼睁睁看着自己身体里的血液在一点点流失,生命在一点点耗竭,可什么也做不了。

(第二个故事)心理极限(引导)体能极限

抵达一号营地(海拔4700m)后,极致的寒冷让我毫无心理准备的感冒了,夜晚高烧不退。高海拔感冒发烧是极其痛苦的。鼻子不通气,只能用嘴巴呼吸,原本就稀薄的氧气环境,让那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愈发明显,就像被人掐着喉咙。每次吸气呼气都会让嗓子因干涩而疼痛,甚至引起剧烈咳嗽。

更痛苦的,是因为生病而自责的感受。平常感冒发烧,有家人照顾、陪伴,并不会有心理负担,甚至不舒服时面对家人端水递药,有点小情绪也会觉得情有可原。而在这里不同,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每个人的体能和心理都在经受着极致的考验,没有人有义务照顾你,你最大的责任感就是照顾好自己,不给他人添麻烦,最大的希望是不要成为团队的负担。

而最最痛苦的,是发烧后高反加重了头痛,对外界的反应力开始下降。高海拔气压变化加重了咳嗽,估计是咳嗽的太剧烈振破了嗓子,以为是痰,却咳出来一口腥涩的血。怔了一下,有点被吓到,脑子里瞬间浮现出一闪而过的念头:“会死么?这里死掉样子会不会很丑?“可能是自己都觉得这样的想法好笑,我掐了大腿一下,痛楚瞬间让我清醒,我对自己说:“别瞎想,我要好好的,我会好好的。”

想尽快恢复体能,第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退烧,而不停的喝热水发汗是当时能想到的唯一办法。我需要迫使自己去主帐取水,然后再回睡袋里捂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想到和做到,谁说不是呢?用过睡袋的小伙伴应该都非常清楚,睡袋里不是穿的越多越暖和,而是正好相反。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从睡袋里伸出胳膊竟然需要破天荒的勇气和力量。仿佛穿着短袖行走在冬天的海边,那种寒冷,锥心刺骨。

每次要钻出睡袋,我都一遍又一遍跟自己喊“一、二、三”打气,我对自己说“别瞎想,再喝一杯水就好了”。就这样,在冷与热、“冰与火”的温差考验中,挣扎往返了10多次。那感觉就像一个燃烧的火球掉入冰河里,被打捞出来点燃,又再次掉入冰河里,循环往复。

幸运的是,在持续不断的自我折腾下,凌晨两三点左右,忽冷忽热的感觉褪去了,想吃东西,人也轻快了很多,退烧了。我最大的感触是,人在极端环境下爆发的求生欲,会不自觉让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心理极限的突破会引导身体极限的边界扩大。

都日峰之行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更是人生旅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它让我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刻,更加懂得坚持与乐观的力量;

它让我看到人的体能极限和心理极限都有巨大的未知潜能;

它让我懂得真正的超越并不在于战胜外界的高峰,而在于挑战并超越自我。

谢谢大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