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富士GFX100S II 曝光,AI会成为摄影师的新神器吗?
如果大家有关注近期相机市场,想必会有跟小雷一样的想法——相机厂们真的「急了」。但可惜的是,面对来势汹汹的手机摄影,相机品牌并没有选择降价促销,而是对仅剩的相机用户「加价」——毕竟 2024 年还愿意用相机拍照的多少都有些「刚需」的属性,这波用户可能再怎么涨价也得硬着头皮买。
比如在两个月前的 FUJI X Summit 活动上,富士就发布新一代 X 系列紧凑型相机 X100VI,官方单机售价为 11390 元,相比前代上涨了 1600 元。要知道 X100VI 只是一台半画幅的「准专业」相机,但即便有着如此「极(keng)致(die)」的性价比,X100 VI 依旧在电商平台上脱销,线下也需要搭配套餐才能买到。
图片来源:京东
因如此不切实际的定价,当时在网上就有不少富士玩家表示「富士杀疯了」,但联系到最近一则关于 GFX 100S II 的新品消息,小雷认为:富士 X100VI 只不过是富士「收割」的开始。
GFX 100S II 将是富士「收割」的开始
作为 GFX100S 的续作,GFX100S II 预计将在 5 月 16 日于澳大利亚悉尼的 X Summit 发布会上正式亮相。
图片来源:Fuji Rumors.com
性能上,GFX100S II 的一亿像素感光元件是其最大的卖点之一,但此外新一代的对焦追焦功能也会是一大亮点。尽管在功能上和其他相机品牌的追焦并无差异(同样是基于像素追踪技术实现的物件追踪与跟焦),但考虑到 GFX100S II 是一款上亿像素的中画幅相机,处理器追焦的计算量和 62MP、40MP 甚至 24MP 的机型有着显著的差别。
如果 GFX100S II 真能在高像素基础上实现强追焦,相信会对专业摄影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考虑到巴黎奥运会的来临,各相机品牌都会更积极地更新自己高连拍、强追焦的体育专业相机,富士 GFX100S II 来得正是时候。
其实在手机摄影领域,AI 追焦甚至是 AI 闪拍早已不是新鲜事,为什么相机不向手机学习,用 AI 来完成过去不可能的挑战呢?
专业相机用 AI 早已不是新鲜事
事实上,绝大多数专业相机系统多多少少都有用上 AI 系统,利用 AI 对追焦提供计算支持。AI 追焦技术通过实时图像处理和场景解析,能自动识别并跟踪运动中的对象,例如在田径或游泳等快速运动项目中,AI 追焦能够精确锁定运动员,即使在剧烈移动或其他干扰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焦点的稳定。
这对于体育摄影师来说是一大福音,因其大幅减少了错失精彩瞬间的风险,提高了拍摄成功率,部分高端的机型甚至能在 100 张连拍中全程保持追焦,这意味着摄影师只要在百米赛跑的起跑时按住快门,相机就能从起跑一路追焦连拍到冲线。
图片来源:Nikon
此外,AI 追焦技术还对视频制作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视频内容的消费日益增长,从纪录片到体育赛事直播,都需要高效且精准的对焦系统以保证画面质量。AI 追焦通过优化帧与帧之间的过渡,确保视频拍摄过程中对象始终保持在焦点中心,从而提供更流畅、更高质量的观看体验。
在市场方面,AI 追焦技术的引入是相机品牌技术创新的与时俱进,这将有助于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不断进化的 AI 对焦技术不仅提升了现有摄影设备的功能,也推动了整个行业技术的进化。
但问题在于,AI 真的可以解决专业摄影的所有问题吗?我不这么认为。
AI 很好用,但摄影师更相信自己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 F1 重回中国,对不少新车迷来说,如何将尾速 320km/h 的赛车拍清楚成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在为期三天的中国大奖赛期间,我们也在微博上看到了华为Pura 70邀请了媒体用 AI 闪拍所拍摄的大量照片。尽管赛车在赛道上「飞」出拖影,但在 AI 闪拍的帮助下,依旧能被手机轻松定格。
图片来源:微博
但在小雷看来,这些照片虽然异常清晰,但总缺了点速度感。事实上专业的赛车摄影师会运用名为「摇摄」(Panning)的拍摄技巧来拍摄运动中的赛车,用较慢的快门时间来保留画面动感。不同于「全靠 AI、无须技巧」的 AI 闪拍,摇摄对摄影师的技巧有一定的要求,上手门槛较高。但无论是车队的摄影师还是围场内的专业摄影媒体,甚至是小雷自己,其实都更喜欢摇摄带来的画面冲击感。
图片来源:微博用户@某天明
当然了,出于对大厂 AI 影像的信任,我丝毫不怀疑华为等品牌可在短时间内上线支持「摇摄」的 AI 功能,让小白也能零技巧拍大片。但这种近乎 AIGC 的摄影作品,往往会成为限制摄影师发挥的枷锁:
尽管现在相机已经进入到数码时代,但这项「用光的艺术」的本质依旧非常传统——摄影师用现实存在的光线关系,在胶片(数字时代为感光器)上「绘制」出想要的图像。而 AIGC 的加入,让拍摄这一创作过程变得不再重要:摄影师与其说在拍摄,倒不如说在利用 AI 相机提供的功能「拼凑」出最终的画面:AI 有什么你就用什么,AI 没有的功能,你想都不要想,这意味着“摄影”本身已经变味了,从光影艺术变成了创作技术,此摄影非彼摄影。
AIGC 和摄影的边界究竟在哪?
对于摄影师来说,AI 从诞生之初就是一个「辅助」工具,它确实能提升我们工作的效率,但不可能完全取代我们的工作。就摄影来说:
一方面,哪怕如今 AI能实时生成一张甚至一堆普通人一辈子都拍不出来的「美图」,但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必须经过构思、取景、拍摄、后期等方法来完成,其中的思想内涵是目前的 AI 不可能具备的。
虽然有不少专业摄影师尝试用 AI 进行艺术创作,虽然 AI 也会有“智能涌现”下的意外惊喜,但它们不具备人类文明的根本以及背后的思想、精神与灵魂。
另一方面,在 AI 影像中,算法发挥威力的前提是硬件足够强大,传感器与镜头等组成的光学方案决定了手机得到什么基础内容,这是一切的基石。如果没有光学,AI 影像只不过是 AIGC 的「绘画」。
图片来源:Nikon
AI 影像与光学影像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 AI 算法主导的影像时代来临,一定会有更多厂商基于算法需要去反向定制影像芯片甚至传感器等硬件,进而达成软硬件、传感器与 AI 算法的全链路协同,推动影像的功耗、效果达到新的水平,进而不断缩小与微单甚至专业相机的差距。
换句话说,尽管在 AI 支持下,智能手机的摄影技术日益接近传统相机,特别是在日常使用中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拍摄需求,但两者之间依然存在明显的分界。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我们也将在专业相机领域看到越来越多的 AI 功能。但至少在当前,专业领域的高端摄影仍将依赖于传统相机的高性能和摄影师的专业技巧。尽管 AI 技术不断进步,改变着我们的拍摄习惯和摄影观念,但真正的艺术创作,依然需要摄影师的深厚技艺和独到见解,这是任何技术难以完全取代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