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数据“杀熟”——消费者权益的隐形“杀手”

2024-04-30 12: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北居 中国市场监管报

同一时间不同用户价格不同

付费会员比普通用户价格更高

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

……

“五一”假期将至,不少消费者在网上预订机票或酒店时发现,自己似乎遭遇了“同票不同价”“同房不同价”,甚至付费会员的订票价格反而高于普通用户。

同样的平台,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商品,订单的售价却相差甚远,更让人疑惑的是,大部分需要“多交费”的都是“熟客”。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22年9月9日公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六成多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经历。实际上,关于大数据“杀熟”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有一些平台依旧我行我素,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

大数据“杀熟”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损害。一方面,大数据“算法”具有即时性、隐蔽性、模糊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监管部门很难查证和处罚,消费者更加难以发现;另一方面,即使被消费者察觉了,由于“杀熟”行为主要集中在网购、出行、订票等消费金额相对较小消费场景,且诉讼过程中存在维权成本高、举证困难、价格歧视等阻碍,一些消费者最终会选择放弃维权。

针对互联网消费与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指出,对于同样的商品、服务,在相同的交易条件下,经营者不得擅自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这也是第一次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对差别价格加以规制。

要治理“大数据杀熟”现象,除了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大执法力度外,企业的守法合规和诚信自律显得尤为关键。

真诚建议所有企业商户,规范自身经营管理行为,用心经营,实实在在帮助用户提高满足感、幸福感,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与大数据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而对于诸如“看人出价”“价格歧视”等大数据杀熟行为,消费者应保持足够的警觉与理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在数字世界中畅游无忧,尽情体验技术带来的便捷与美丽。

作者 | 北居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倪泰

更多好文

点击阅读

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国务院食安办等四部门出手

房东“提灯定损”,照出了什么?

“尔滨”有个区,营商环境特别好,读音却很怪,猜猜它是谁?

2024年《中国市场监管报》开始订阅!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市场监管报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大数据“杀熟”——消费者权益的隐形“杀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