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申城先锋|他救助了超千名海上遇险人员,挽救数亿船舶资产
他掌舵的“东海救101”是第一艘抵达“桑吉轮”事故现场的专业救助船。在2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与团队拯救了超过千名海上遇险人员,挽救了数亿元船舶资产。
他是徐卫国,出生于1975年,个头不高、性格冷静,现任东海救助局救助船队船长。包括“桑吉轮”事故的搜救在内,徐卫国参与过多次重大的救助抢险任务,年均执行海上救助任务十余起,救助出动率100%,救助成功率达95%以上,为维护中国海上交通安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分钟内登上“长峰水晶轮”处置险情
2018年1月6日20时许,“桑吉轮”与“长峰水晶轮”在长江口以东约160海里处发生碰撞,导致“桑吉”轮全船失火。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接到了求救信号。确定了撞船的位置后,中国派出包括专业救助船、海事执法船奔赴事故现场进行援救,同时协调过往商船、以及周边的数艘中国籍渔船赶往现场参与搜救。
徐卫国掌舵的“东海救101”是第一艘抵达现场的专业救助船。“去往现场的路上,事故信息不断在更新,我们一边了解一边调整救助方案,”徐卫国说,在抵达现场十几海里之外,他先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继续靠近,在距离现场几海里的地方,他看到火光一片,“这是非常惨烈的一件事,对我们涉海工作者来说,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
救援行动立即展开了。徐卫国说,他们团队先展开水面搜救,观察水面有没有落水者和生还者,同时把桑吉轮爆燃现场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到上级指挥中心,为后方救援决策提供准备工作。
徐卫国平时坐在这里操控船很短时间内,其他多艘参与救助的船舶赶至现场,在后方统一指挥下全力搜救。而此时,碰撞的另一方“长峰水晶轮”也处在危险中,正在几十海里外随潮漂移,随时可能与周围渔船和商船二次碰撞。
“根据上级的统一指派,我们立即前往长峰水晶号处置险情。”徐卫国说,当时他了解到,“长峰水晶轮”上的船员已经弃船,通过救生艇逃生。而在弃船的一瞬间,船长拉了全速到退装置,所以它实际上处于无人驾驶的状态,当时非常危险。
徐卫国和“东海救101”到达“长峰水晶轮”现场时,他说,整条船正以3节到7节(1节等于1海里/小时)的航速漂移,不是朝某一个方向,而是逆时针旋转。在接近它的过程中,徐卫国不断设计救援方案,思考如何把人送上去将船停下,以消除险情。
很快,徐卫国观察到这艘持续旋转的船有一个规律,它在接近顶风时速度会慢下来,降低到3节左右,而当它转到顺风时,速度又提升至大约7节。
“慢下来的这个时间大概3分钟,我就跟我们船员团队分配任务,分工协作,各种准备工作立即展开,”他说,找准了规律,他们按照方案靠近“长峰水晶轮”,然后跟它保持同一节奏旋转,船员准备就绪,开始登船,登船成功。3分钟内,他们把船员送上去并把船停了下来。
“做起来其实很困难,因为它一直旋转,随时有可能和我们的船发生碰撞。”徐卫国说。
上船后,徐卫国发现事故船的艏尖舱、物料舱当时还在燃烧。他们连忙开始灭火,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后,由另一艘专业救助艇把“长峰水晶轮”送到舟山水域。而徐卫国又和“东海救101”重新返回“桑吉轮”现场,开始长达20多天的搜救、溢油处置等工作。
“我非常为我们的团队感到自豪,因为每一次救助都是团队在战斗,你船长操船再好,团队配合不好绝对不行,”徐卫国把说,以“长峰水晶轮”险情处置为例来说,如果没有通过团队合作送船员上去处置,3分钟的时机错过了,整个调整工作又需要超过半小时。在险情处置中,时间是最为珍贵的。
将救助经验上升为可复制理论
每年出海280天以上,2010年以来执行抢险救助任务近100次,出动率100%,救助成功率95%以上,在东海海域的重大救助和保障任务中,几乎都有徐卫国的身影。
出色的救捞能力和高度责任感,使徐卫国先后荣获“救捞功臣”、“金锚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2016年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强冷空气突袭东海,海上风力高达12级,长江口水域来不及躲避风浪的船舶纷纷走锚。高频中传来“金海西轮”焦急的喊话:“我们快要撞上沉船和中日国际海底光缆了,请求快速救援!请求快速救援!”
徐卫国临危受命,带领船员团队赶赴现场。纵有多年大场面的经验,他说自己每每听到这样的呼救,还是会忍不住焦灼之感。而当时,巨浪已经让救助船单边横摇达40多度,甲板上带缆的兄弟们也一次次被巨浪拍倒。
凭借二十多年丰富的救助经验,徐卫国果断调整船位,朝遇险船驶去。8海里、5海里、3海里……终于到达现场,千钧一发之际,徐卫国指挥船员将缆绳系固在“金海西”轮上,成功拖住漂移的船舶,当时它距离沉船位置仅仅剩下0.5海里,很快可能相撞。
“金海西”轮和船上的25人得救了,中日国际海底光缆“逃过一劫”。
“好险啊,”徐卫国说,甚至在回忆这些惊险时刻时,这个看上去沉稳冷静的老船长,又深深地呼了一口气。他说,自己1995年刚刚从事水上救助事业后,第一次是随船在福建参与救助,有一条渔船发生沉船事故,但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几位渔民已经没有生命迹象了。
“我一直忘不了那次经历,很遗憾,它不断提醒我,人命关天。”徐卫国说,此后他逐渐做到了救助船长,他提醒自己必须履行好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值得一提的是,徐卫国在工作中非常注重带好队伍,竭力为救助事业培养可靠的后备人才。特别注重青年船员的敬业精神和技术培养。这些年,经他带教,5名船员已经成为救助船长,20多名船员成为救助骨干和岗位尖兵。
与此同时,徐卫国正在把他多年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理论成果。2016年6月,在徐卫国领衔指导下,以他名字命名的“徐卫国海上救助创新工作室”荣获了上海市总工会“第6批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工作室成立以来,围绕救助船舶的科学管理、海上救助技术应用等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申报了1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撰写了8篇技术论文,参与了多个海上救助课题编写。他和团队推出“船舶物资货架式管理”、“插卡式管理”等,为船舶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