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东美术馆新馆将开馆,八场系列展为广东史上之最

宗和
2024-04-30 09:02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澎湃新闻获悉,2024年5月1日,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馆区)将对公众开放,作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策划推出“新时代 • 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

“这次系列展览是广东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美术展览。”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广东美术馆至今已有27年的发展历史,约有4万余件馆藏藏品,将通过开馆后一系列专题逐步展出,持续性地把广东重要艺术家,包括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通过一个个专题展出来,也反映大湾区艺术中心立足广东本土、面向全国、连接世界的文化定位。

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馆区)夜景

据悉,八大展览将展出中外700余位艺术家的900余件作品展出。其中,“觉醒时代——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潮起珠江”“新时代赋”“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等7个大展聚焦中国美术发展。展览以广东美术馆近三十年的收藏为基础,并借入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和艺术机构的馆藏经典,展示中国美术特别是广东美术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其中既有齐白石、林风眠、黄宾虹、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等一批近现代中国画坛大家的精品佳作,也汇集了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广东省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等表现新时代社会风貌的优秀作品,还打造了沉浸式数字展、当代艺术实验展等,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带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此外,特别引进的“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将展出拉斐尔、鲁本斯、提香等意大利以及北方地区 16、17世纪的艺术大师的55件真迹作品,展现广东美术自觉拥抱世界经典的自信与能力。

“新时代 • 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海报

铺陈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发展

上世纪初,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转型,面对西方现代化力量的冲击,“救亡”与“启蒙”成为回应这些冲击的重要命题,这些回应不仅仅限于政治体制和经济层面,更深入到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觉醒时代——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从美术作品的角度,讲述“西学东渐”的风潮如何影响到中国美术的进程,美术界如何用艺术的力量回应现实。展览从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和改良、西画的引入与传播、新兴木刻与广东版画三个板块呈现这个阶段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仿云溪生秋华秀石图轴》 居廉 清 110.9×43.3cm 纸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藏

《鸡声茅店月图轴》 高剑父 1918 年 120.5×51.5cm 纸本设色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觉醒时代——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策展人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他看来,当传统的艺术形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他们以不同角度的艺术实践将中国美术推向现代化。在反思传统的过程中,艺术家各有各的激情与冷静,总体开辟出“融合中西”和“传统出新”两条相互影响、持续论争的路径。林风眠则提倡现代艺术,他积极推行美术运动,投身创造代表时代的新艺术;刘海粟在融合中西的绘画中寻求艺术生命的表现;金北楼、齐白石、黄宾虹等画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为中国画的趣味和精神内核注入了时代的新声;在历来领风气之先的广东,以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着重写生,融合日本、西方的画法,折衷中西、融汇古今,自成一格。

《巴黎圣母院夕照》 刘海粟 1930 年 113×88cm 布面油画 刘海粟美术馆藏

《河边双鹤》 林风眠 1930 年代中期 33.3×34.5cm 纸本设色 香港艺术馆藏品

此后,随着抗战全面爆发,救亡图存之际,艺术家们停止了“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人生而艺术”的论争,汇集到共同抗敌的美术运动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中提出的新理念也加速推动着美术走向大众的步伐。新兴木刻和漫画因其媒介、主题、形式的特殊性成为宣传工作的先锋,发挥出大众文艺的革命力量。

《盘中鱼》 李铁夫 1941 年 82×97cm 布面油彩 广东美术馆藏

《山水》 黄宾虹 1947 年 112×44cm 纸本设色 广东美术馆藏

1949年,新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转折性的历史新时期。艺术家们如何以自己的创作回应时代的要求,参与到欣欣向荣的社会建设中去,成为时代的新命题。美术家们积极探索新的语言、开拓新的题材、高扬写实精神、表现时代主题,以美术特有的图像语言形式塑造构建了国家与人民的新形象,创作了大量紧扣社会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

《开镣》 胡一川 1950 年 174×244cm 布面油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 ”(策展人为吴洪亮)选择新中国山水花鸟画、红色经典主题创作、新中国建设、新中国人物画这四个角度,以点带面呈现这一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与成就。

《古长城外》 石鲁 1954 年 89×129cm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在此,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黄胄、关山月、黎雄才、石鲁、古元、彦涵、李桦、艾中信、罗工柳等许多艺术家在红色主题创作、风景画、人物画等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美术家们积极探索新的语言、开拓新的题材、高扬写实精神、表现时代主题,以美术特有的图像语言形式塑造构建了国家与人民的新形象,创作了大量紧扣社会脉搏、反映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用个性的语言记录时代,表达对新生活的期待,传递新中国成立后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与力量。

《西湖碧桃图轴》 潘天寿 1960 年代 160.2×60.4cm 纸本设色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此后,“潮起珠江”“新时代赋”“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城市链:风起南方的艺术实验大展”“未来花园——当代公共艺术展”聚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术发展进程,多形式、多视角呈现出跨文化、多元性的艺术表达,在受众与艺术作品的交互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沉浸式艺术审美空间。

博尔盖塞美术馆带来55件绘画和罗马雕塑

作为广东美术馆新馆(白鹅潭馆区)开馆展之一,“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将为观众带来一场西方艺术之旅。

“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展览海报

展览云集了来自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珍藏的55件绘画和罗马雕塑作品,包括来自拉斐尔、提香、鲁本斯等艺术巨匠的真迹。展览分为“神话与古代艺术”“历史中的信仰”“自然与风物”“社会生活与肖像”四个主题单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值,为观众呈现欧洲艺术两个多世纪的魅力与辉煌。

通过展览,观众将领略到不同背景艺术家的多样化风格,体验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独特魅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和科学进步,以及巴洛克时期的情感表达和形式创新,将在这场艺术盛宴中得到生动展现。走进这个艺术的殿堂,与艺术大师们共同穿越时空,感受艺术的永恒魅力。

拉斐尔·桑齐奥的《男子肖像》,十六世纪,木板油画,46x31cm,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

其中重点作品包括拉斐尔的《男子肖像》。这幅画在1911年进行修复后才展现出其原始的面貌。在此之前,人物戴着一顶截然不同的帽子,穿着厚重的毛皮外衣。这幅画也曾被评论家认为是霍尔拜因的作品,后来又被认为是佩鲁吉诺的作品;最近,这幅画又被认为是拉斐尔的早期作品,当时他仍然受到佩鲁吉诺的影响。画中人物的身份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弗朗切斯科,玛丽亚·德拉罗维雷公爵,有的说是史诗诗人塞拉菲诺·德利·阿奎拉尼。

提香·韦切利奥,《多米尼克修士肖像(圣多米尼克)》,约1565年-1569年,布面油画,97x80cm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

提香的《多米尼克修士肖像》原本是红衣主教吉罗拉莫·贝尔里奥(Gi- rolamo Bernerio)在罗马的收藏品,于1693年被登记在册,具体收藏时间不详。这幅作品展现了画家晚期的风格特征,描绘了一个人物(有说是圣多米尼克、圣文森特·费雷尔或多米尼克修士),他身着传教修士的惯常服饰—白色长袍和黑色斗篷。射向袍子的光线照亮了伸出的手,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手势。面部展现了提香精湛的肖像画技法。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尝试了一种绝对创新的技法,形成了一种以快速的、近乎印象派的笔触为特征的极简主义绘画风格。

彼得·保罗·鲁本斯,《哀悼基督》,1601年-1602年,布面油画,180x136cm。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

此外,最近的研究表明,鲁本斯的《哀悼基督》卡米洛·博尔盖塞于19世纪10年代或20年代购入成为的博尔盖塞收藏。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尚不明确。有可能是受红衣主教佩雷蒂蒙塔尔托委托创作的,他是鲁本斯在十七世纪初首次逗留罗马期间的保护人。通过与这一时期鲁本斯创作的其他画作进行比较,可以确定这幅画也创作于那个年代。

据悉,未来广东美术馆二沙岛馆区和新建成的白鹅潭馆区将错位发展,形成“一馆两区”的清晰定位。白鹅潭馆区作为全新的地标,将主要聚焦当代艺术,探索国际艺术交流合作,举办面向国际的大展。

“二沙岛馆区见证着广东美术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历史,出于对其历史沉淀的考量,我们计划对其进行修缮,重新修缮后的二沙岛馆区将重点展示20世纪以来中国以及广东美术的名家精品。”王绍强说,“日后国际性大展、全国性大展,以及‘广州三年展’‘广州影像三年展’等品牌展览都主要在新馆中呈现。”

    责任编辑:黄松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