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又是被艺术治愈的一晚,贝多芬的音乐还能这样玩!
“又是被艺术治愈的一晚!”“喜欢贝多芬,喜欢现代舞,喜欢现代戏剧表达的,都能在这场演出里收获乐趣。”看完《力量与自由》,有观众如此感慨道。
4月28日晚,《力量与自由》在上海音乐厅亚洲首演,德国音乐戏剧团体“尼可与领航者们”牵手库斯四重奏,从当代视角,重新想象并解构贝多芬的经典作品。
《力量与自由》
《力量与自由》
《力量与自由》
以往的古典舞台上,弦乐四重奏都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但在这里,库斯四重奏解放了、自由了:他们赤脚上台,或坐或站,四处游走,带来一道流动的音乐风景。
一个弧型道具,一会是坐凳,一会是跷跷板,成了艺术家们肆意摆弄的“玩具”。现代舞舞者川口唯热烈起舞,男高音泰德·施密茨低吟浅唱,戏剧艺术家派特里克·修特则担纲了朗诵和独白的功能——他们的脸被藏起来的2台摄像机捕捉,投放在身后的巨大屏幕上“特写”,每一张脸都充满了岁月的雕刻,像一幅幅沉淀了时光之美的油画。
贝多芬一共写了17部弦乐四重奏(包括单独出版的“大赋格”)。演出当晚,第16号、第9号、第15号弦乐四重奏和“大赋格”,是舞台上的主线,在弦乐四重奏的演出间隙,还穿插了贝多芬的艺术歌曲。
音乐+人声+肢体表演+实时影像,多重艺术的创新融合,将作曲家内心的声音进行“放大”,也赋予了古典音乐全新的生命。
《寂静之声》
《寂静之声》
《寂静之声》
舒伯特把自己最诗意、最浪漫的想象都写进了艺术歌曲。这群艺术家如法炮制,以《寂静之声》为演出之名,重新解读了舒伯特三部声乐套曲《冬之旅》《天鹅之歌》《美丽的磨坊女》中的经典选段。
4月26日晚在上海音乐厅,《寂静之声》同样在亚洲首演,观众被作品的想象力、戏剧性、幽默感打动,演出后的掌声久久不停。有人甚至被作品感动落泪,一位观众离场时说,“很激动在上海也能看到这样的表演!”
“德国人的精准性,促使整台演出高级、别致。”文艺评论家孙孟晋评价,川口唯的舞蹈不抢戏,声乐音乐家也承担表演,实时影像很讲究,有时有点法斯宾德的风格,四重奏行云流水,走进了舒伯特的灵魂。
乐评人李长缨同样认为,制作前卫、高级,感叹舒伯特的音乐还能给后人带来如此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诗意、流浪、幻影、死亡、孤寂、迷茫、爱……表面看是在表现舒伯特的内心,其实也是在体现现代社会人们的心境。”
《力量与自由》《寂静之声》也是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特邀展演作品。两台加入了实时影像技术的演出,口碑爆棚,艺术家们积极示范了如何将科技手段巧妙融入音乐演出,也描绘出人们期待的21世纪音乐演出应有的样子。
“这是近两年我在上海看过的最好的演出。”有观众在社交平台发表感想,“整个亚洲仅上海音乐厅一站,音乐厅的眼光和魄力是上海的骄傲,让观众看到这个世界上对艺术家的定义、对跨界的定义、对融合创新的定义可以是什么样的,艺术家的能力可以是什么样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