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民族乐团《国乐咏中华》首度亮相国家大剧院
4月26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原创音乐会《国乐咏中华》亮相国家大剧院第二届“国乐之春”,乐团携手国际华人指挥大师、乐团首席客席指挥兼荣誉艺术指导汤沐海,以乐会友、以艺传情,一展国乐风华。
演出现场。本文图片由上海民族乐团提供。
“国乐之春”是国家大剧院特别推出的民族音乐主题品牌艺术节。本届“国乐之春”以“乐聚八方”为主题,汇集海内外名指名家名团,深度挖掘国乐的“八音”之美。成立于1952年的上海民族乐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现代大型民族乐团,向来以风格鲜明、演奏精湛著称。《国乐咏中华》自2021年首演以来,演出足迹遍布上海、广州、深圳、喀什、银川、成都、临沂等城市。
演出现场
音乐会分为五个音乐章节,首章《大春秋》灵感来源于中华传统礼乐,表达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厚重和灿烂;贰章《醉山水》诉说中华艺术中大乐和同、山水与共的美学精神;叁章《纳百川》,十余种不同民族的特色乐器伽倻琴、冬不拉、彝族四弦琴、芦笙、萨塔尔、弦子、马头琴等轮番上阵,彰显中华民族宽广的胸襟和视野;肆章《天行健》,竹笛、二胡、琵琶,展现中华民族刚毅坚卓、生生不息的生命内力;伍章《咏中华》表达对中华文明的敬意,抒发对祖国母亲的挚爱。
演出现场
26日演出现场,五章演奏已毕后,乐团在指挥汤沐海的带领下,返场奏响经典名曲《我爱你中国》,以悠扬深情的旋律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礼赞致意。在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将音乐会氛围再度推向高潮。作曲家王云飞介绍说,此次演出是海派民乐经典品牌《国乐咏中华》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次亮相,乐团对多个篇章进行了全新升级,以更加充盈饱满的音乐语言凸显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我们对音乐结构和编制进行修改扩充,修改后的五个篇章均由民族管弦乐大乐队形式呈现,希望以乐队的语言表达方式,凸显民族乐器及民族音乐的特色,增加音乐的色彩性,加大音乐的张力,使整台音乐更震撼,更具大格局、大气魄,以此彰显大国风范,大国气象。”王云飞说。
指挥汤沐海带领乐团一众艺术家谢幕
作为世界级著名的指挥家,汤沐海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多年,曾执棒《国乐咏中华》《海上生民乐》等多部海派民乐原创作品,并率乐团赴欧洲、美国等地巡回演出,收获国内外观众热烈反响。“其实西方交响乐和中华民乐在四百年前是一‘家’,在巴洛克音乐盛行的时期,他们的乐器、演唱演奏的方式,包括他们的音乐思维其实和我们的民乐差不多,可以说是相通的。在我看来,指挥东西方音乐并没有那么大的分野,就像地球是圆的,殊途同归。《国乐咏中华》自2001年首演后,两年多来我们在演出过程中不断精进、积累经验,在很多细节上也做了调整。”汤沐海说。
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声部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员王音睿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海派民乐的风格,一如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海纳百川。打击乐在叁章《纳百川》中体现的尤为丰富,我们用到了很多少数民族的特色乐器——从民乐角度来说,可能不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弹拨乐器、弦乐器,但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打击乐器,这次我们采用了中国大鼓、新疆手鼓、傣族的象脚鼓等。在最后的solo时,我还用到了通通鼓,说起来通通鼓是西洋乐器,但它出现在这里并不违和,体现了‘纳百川’更为丰富的意涵,也助力把全场气氛拉了起来。”
大道终致远,海阔纳百川。在叁章《纳百川》中,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纷纷穿上不同民族的特色服装,演绎各式各样丰富的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带领观众们感受东方古国民族团结的美好气象,赢得在场观众们的热烈掌声。此前为帮助演奏家们深入学习,特别聘请少数民族演奏家们担任乐团少数民族乐器演奏指导,开展了一系列少数民族器乐演奏课,通过学习和演出实践,深入挖掘乐器背后的民族性格与文化。
演出现场气氛热烈,美好的国乐也引发了众多观众好评。北京当地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张立女士此次和朋友一起来欣赏国乐,“就像身处国画,音乐营造出一种电影般的质感与想象,震撼且富有表现力,每位演员都很投入,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真情,先感染自己才能感染别人,他们做到了。”来自哥伦比亚的Sebastian是第一次走进剧场聆听中国民族音乐会,众多丰富的民族乐器引发他的好奇,“很有意思!那个长管乐器原来叫唢呐,有很多从未见过的乐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据悉,今年上海民族乐团《国乐咏中华》计划将继续在全国各地巡演,并于9月30日、10月1日国庆档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藉国乐之声,抒发对祖国母亲的挚爱与敬意,与观众们一同在海派民乐的多元呈现中,见证古老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命内力。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