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瑞光绚丽、英才卓绝:浅谈吕瑞英对越剧艺术的贡献

吴波
2024-04-27 08:53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文艺 >
字号

4月26日,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授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老师“特殊贡献奖”。这份荣誉不仅肯定了吕老师非凡的演艺生涯,也是对她对越剧艺术杰出贡献的认可。吕瑞英老师不仅是越剧界的“瑞光”,更是中国戏曲舞台艺术上“英才”的代表。她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细腻扎实的表演功底、深厚的艺术造诣以及对越剧艺术传承与弘扬的无私奉献,为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曾多次听我的老师史济华先生回忆与吕老师的合作,他们是舞台上不朽的经典搭档,共同创造了《十一郎》《桃李梅》《凄凉辽宫月》等诸多“男女合演”的经典越剧作品。此外,吕瑞英老师还有诸多经典之作,如《红楼梦》《西厢记》《打金枝》《九斤姑娘》《穆桂英挂帅》《金山战鼓》《二堂放子》《三夫人》等。这些作品不仅在越剧舞台上闪耀着璀璨光华,更是成为越剧艺术史上的绚丽瑰宝,承载着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与推崇。笔者深信,吕瑞英老师的艺术生涯充满了辉煌,对越剧艺术的卓越贡献不可忽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宗立派,铸就吕派传奇;二是创造经典,成就绚丽华章;三是承前启后,树立传承典范。

开宗立派,铸就吕派传奇

首先,她以动听优美的唱腔开创了新的艺术流派——吕派,为越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吕瑞英老师的音色甜美而又音域较宽,唱腔脱胎于袁(雪芬)派,然而在发展中又逐渐另辟蹊径,独创一格,积淀出独特的个人风格,铸就了传奇篇章。在唱腔处理方面,她广泛吸收并借鉴了京剧、评剧、吕剧和豫剧等传统戏曲的唱腔元素和润腔方法,善于运用滑音、颤音及其他装饰音效。同时,还汲取西洋歌剧的创作方法及声乐演唱技巧,拓展音乐思路,提升音乐素养。咬字发音上,她十分注重“四声”的规范和尖团音的区分。在唱腔风格上,吕派主要呈现俏丽甜美、明亮华彩、清新真切等特色。

著名越剧唱腔设计陈钧认为,“吕派唱腔是越剧唱腔中的‘另类’,独树一帜。吕派一改旧时代越剧唱腔以凄美、哀怨、悲苦为主的风格,创造出甜美、刚健、清新的特色。”

此外,她反对将固定的模式强加于流派唱腔,坚持“一戏一腔,专人专曲,专曲专用”的原则。因此,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基于该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来创造的,每一个都拥有独特的音乐个性。正是这种风格和特色,铸就了吕派艺术的绚丽多彩。

创造经典,成就绚丽华章

吕瑞英老师文武兼备,专长花旦,同时精通花衫、青衣、刀马旦等,戏路尤为宽广,这都得力于她自幼的艺术天分和后期学艺的刻苦。

她出科于“四友社”(又称“四季班”)科班,工花旦,师傅为男班艺人盖月棠。她不仅在唱腔上广泛汲取和借鉴各剧种中的优秀技艺和方法,还在表演技巧上不断创新突破,经常向昆曲“传”字辈的老师们学习昆曲的身段和表演艺术。

这种多元吸收与融合使她的表演技艺精湛,细腻生动,展现出了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她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如纯真可爱的银心,活泼俏丽的红娘,高傲娇贵的君蕊公主,善良正直的李素萍,端庄典雅的薛宝钗,英气豪爽的穆桂英,聪明伶俐的张九斤,机敏深情的刘金定,忠义英勇的梁红玉,智勇双全的袁玉梅,深明大义的王桂英,美慧贤淑的萧后,英勇爽利的徐凤珠,以及大义凛然的柴夫人等。这些经典的人物形象,亦刚亦柔,或是刚毅果敢的巾帼英雄,或是温柔贤淑的红粉佳丽,都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艺术印记,成为越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承前启后,树立传承典范

除了在舞台上的卓越表现,吕瑞英老师还曾担任上海越剧院院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为越剧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力量。

在越剧的教育与传承方面,她不仅培养了吴素英、张永梅、孙智君、陈辉玲、赵海英、周妤俊等一大批优秀的吕派传人,还在越剧唱腔的创新发展以及咬字规范方面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启发。这些努力极大地激励着新一代越剧人的成长与发展。

此外,正如前文所述,吕瑞英老师对越剧男女合演的发轫与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她加入了男女合演团,继续在舞台上献艺。与史济华、张国华、刘觉、赵志刚等优秀的越剧男演员共同演出了《十一郎》《桃李梅》《凄凉辽宫月》《花中君子》等多部男女合演的经典剧目,这些作品均成为经典之作,为男女合演声腔及表演打下了基础也积蓄了力量。凡此种种,这些努力和成果为后代的越剧艺术人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榜样,为越剧的传承与弘扬树立了典范。

总之,吕瑞英老师以其非凡的艺术成就和对越剧艺术的深远影响,为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必须细致地总结和珍视吕老师的艺术成果与成就,努力使吕派艺术得到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使之成为越剧新生代学习和借鉴的标杆。

玉兰花开,芬芳多彩。愿吕派艺术如瑞光般绚丽辉煌,也希望吕派的青年才俊日益卓越,继续推动这一传统艺术流派的创新与前行。

(作者系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教师、导演,博士)

    责任编辑:徐美超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