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夜读丨公交地铁里的城市细节
每次去一个新城市,我喜欢坐坐公交和地铁。曾经,我以为每座城市的公共交通都大差不差,但体验过后,发现并非如此。公交、地铁上,藏着很多生动有趣的细节。它们像一道道纹理,勾勒出城市的独特气质。
最近,我去了趟杭州,坐了地铁1号线。正值早高峰,车厢广播里传来语音,提醒乘客将双肩包背在胸前——为了节省空间,方便其他乘客。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地铁广播提醒乘客怎么背双肩包。很多年前,我在南方一座城市上大学,人们坐公交地铁时,普遍有将双肩包背在胸前的习惯,但是自发动作,而且主要是防盗。后来我到其他城市,也坚持这一习惯,但发现周围很少有人这么做。
这次听到广播提醒,我感到亲切,又有点惊喜。我每天坐地铁上下班,有时也遇到有人背着双肩包,鼓鼓囊囊的,确实比较占空间,有时还因此发生口角。
很多人没有将双肩包前背的习惯,很难意识到会对他人造成困扰。地铁方一句简短的提醒,让人看到了用心,看到了一座城市对于公共服务细节的拿捏。
去年,我去扬州旅行。在乘坐的多辆公交车上,我发现,后门正对着的约1平方米区域都是空的,车壁上写着“残疾人轮椅及婴幼儿车停放区”,有些车上还用金属杆围了起来。
扬州公交车上的“残疾人轮椅及婴幼儿车停放区”。作者供图
在我乘车这段不算短的时间里,其实并没有一位残疾人或宝妈宝爸使用这一区域,但人们都自觉不占用这里,即便有时候车上人还较多。所有人都很默契:这里是留给有需要的人的。
因为这个细节,让扬州这座城市在我心里加分不少。所谓打造残疾人友好城市、生育友好城市,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里。
更早时候,我去乌镇。在从桐乡高铁站去民宿的公交车上,每次起步和到站,广播都分别提醒一次,乘客等车停稳再起身,不要提前。我以为只是例行公事,在即将到站时就起身。司机看到了,马上口头提醒我坐下,等车停靠站点再起来。一位乘客大叔也对我说,“不要急嘛,年轻人,等车停好再下。”
这刷新了我的认知。在我的经验里,在人潮涌动的地铁、公交上,如果不提前起身,慢慢往车门口挪动,很容易下不了车。而且,停站再陡然起身,着急忙慌往车门奔,会对他人造成麻烦,有点“讨人嫌”。但在这里,“车停站,人再下”的规则,得到了真正兑现。
公共交通,本该这样,乘客安全是第一位的,没必要分秒必争。
当然,在大城市,公交、地铁人流量很大,真要严格执行“到站再起身”,结果可能就是想下的人下不去,想上的人上不来。而在中小城市,人流量小,生活节奏也慢些,“到站再起身”更容易让我们体会到城市的悠闲。
这些公共交通上的细节,点点滴滴,虽是“微表情”,却也构成了城市的气质。身为游客,去探索发现一座城市的细节,也不失为旅行中一种美妙的体验。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