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温经典|30年前的一场文旅融合双向奔赴
编者按:1994年版《三国演义》继续在“重温经典”频道热播,当年耗资巨大还原的真实场景和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等不仅让观众时至今日仍感震撼,也让当年为拍摄建造的影视城至今仍是旅游热门打卡地。
我们将该剧制片主任单雨生的制片手记精要摘编,看30年前电视艺术工作者如何克服万难,还原真实的三国古城,成就一部艺术经典。
《三国演义》剧照
重建古汉城,实现拍摄旅游双赢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改编名著是一个艰巨的创作过程,对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小说中提到的城池有好几十座,有京都的城池、有府城、有县城,大大小小数目众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确是个难题。为了节约资金,美术部门在设计上作了改进,搭出的城景规模尽量小,但变化要多,做到一城多用。城有两面,两面各不相同,这样一座城就成了两个,如果变化一次,则成四座城,有效为剧组节省了经费。
为贯彻基地化的方针,在台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在涿州基地又盖了四座永久性的古汉城,还建起了三条半永久性的魏、蜀、吴三条街,再加上1200米城墙,形成一个气势雄伟磅薄的古汉城。这不仅为涿州基地旅游创造了条件,也为三国剧组南戏北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国演义》剧照
剧中大约有一半是内景戏,内景的搭制尤为重要。考虑到汉代雄浑大气的风格,小摄影棚根本满足不了要求,再加上多轨制的拍摄,对内景的需求量很大,必须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我们派人到处寻找合适场所。令人感动的是,时任涿州市长亲自帮我们寻找场地,成了三国剧组的“市长剧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找到了两个工厂的车间,并用这两所厂房完成了数座大型内景的搭制,如皇宫院、荆州府、董卓府等。
《三国演义》剧照
原著在描写赤壁之战时,称曹操有八十万大军,所以战船的问题成为了制片部门的当务之急。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终于找到一家较为合适的船厂——就是现在的无锡渔业船厂。经过洽商,厂长很愿意支持我们的拍摄,共造出了27条大小不同的战船,但耗资不到200万。船厂造出的“三国船队”符合汉代古朴特点,为水上战争的拍摄提供保证。
《三国演义》剧照
为了艺术,开荒拓路踏平困难
为了加快拍摄进度,剧组将“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艺术构想的完成”作为拍摄方针。为抓住秋天的景色我们主动提前至1992年9月份开始拍摄。
三国距今已有1800年之久,为了不穿帮,各部门四处奔走、挑选外景,最后确定了几个比较理想的外景场地——有怀来县的部队靶场、有自然风味十足的野三坡、有宽阔荒芜的永定河套......这些地方虽然符合拍摄要求,却为制片部门工作造成困难。路途遥远、道路坎坷不平,甚至无路可走、没有休息和做饭的地方......不管怎样,只要剧组确定的场景,我们就必须克服困难。
在人迹罕至的拍摄地,我们更要做好剧组的后勤工作。哪怕从北京出发送饭,也得把饭送进去。为此我们还准备了保温桶,让剧组人员冬天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夏天能喝到绿豆汤。没有道路的地方,我们硬是开出了路。在房山的一个山谷里,我们临时用推土机推平道路,让摄制组及时地开了进去。
总之,为了保证艺术质量,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
风餐露宿,只为完成统一的艺术构想
制片工作既要配合好导演,切实提高拍摄质量、高标准地完成任务,又要在资金消耗上向低指标努力。在剧组管理上,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如采取A、B队的拍摄方式,加快进度,降低消耗,切实抓好补拍工作,以免后期补拍增大开支。除此以外,我们还兼管部分工程的建造。
我们大约花了六个月时间,完成了涿州基地魏、蜀、吴三条街的搭制工作,这三条街在拍摄场景中占有很大比重。拍摄过程中,剧组的制景人员一直住在临时的草棚里,涿州影视基地地处河套地区,风沙很大,稍许有点风就细沙飞扬。制景人员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制片工作不全是行政后勤工作,更重要的是参加艺术创作,尊重艺术规律,实现创作者的艺术构思。《三国演义》的成功离不开众多主创人员、摄制组人员的辛勤劳动,当然,也与“三国”领导小组大制作的气魄、果断决策、勇担重任的可贵精神分不开。我们忘不了野三坡山谷严冬刺骨寒风之夜的拍摄、忘不了永定河套酷阳的炎热、忘不了怀来靶场的风沙,更忘不了广大剧组成员对《三国演义》剧组的深厚情感,是大家的努力托起了《三国演义》这颗艺术之果!
《三国演义》片场照
附:1994年第12期《中国电视》杂志原文《尊重艺术规律 圆满艺术构想——电视剧<三国演义>制片工作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