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梅西条款”面世,商业赛球星“失约”乱象有了约束力
原创 月半 体坛经济观察
作者:月半
本文字数:3605字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或许很多人没想到,中国足协做了一件令所有球迷都点赞的事情。
4月23日下午,中国足协重新修订了《中国足球协会国际赛事备案与监管规程》(下称《规程》)。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新规定是“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应完善售票条款,在启动售票前,告知公众主要球星出场条款及一旦违约后的处理方案,并将有关方案在售票方案(售票条款)中予以明确。”
众所周知,这一规定出现的背景是2024年初,梅西和C罗分别率领迈阿密国际和利雅得胜利先后抵达中国香港和中国深圳。利雅得胜利因为C罗的伤病问题,最终和主办方在赛前一日共同宣布取消友谊赛计划,而在迈阿密国际对阵香港联赛明星队的比赛中,梅西全场静坐替补席,没有登场一分钟。
这两次活动都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梅西在中国香港站高挂免战牌,却在日本站下半场替补出战的情况下,许多球迷对赛事主办方Tatler Asia和迈阿密国际提出了严重的批评和抗议。
在这两次事件发生后,体育行业针对超级球星来华踢商业赛却以各种理由拒绝登场的问题进行了许多的讨论。没想到的是经过两个多月后,竟然由中国足协率先“出招”。
“能够吃到螃蟹的,暂时只有第一个”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中国足协在努力推动由体育或商业公司主办的足球商业赛的规范化,但也不应该忽视其出台《规程》的背景源于过去一年层出不穷的行业乱象。
2023年初的全面松绑,加之三年内未能在家门口欣赏到国际顶级赛事和顶级球星,这些因素叠加都为足球商业赛过去一年在中国的爆发积攒了基础,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毫不夸张地说,2023年6月在工体进行的阿根廷中国行赛事,是中国足球商业赛的巅峰。在笔者看来,一方面源自于在该赛事举办半年前,梅西率领潘帕斯雄鹰夺得世界杯冠军后,帮助其人气进入最鼎盛的时期。
另一方面,在于主办方的运营策略,尤其是依靠售卖价格不菲的门票,直接推动中国商业足球赛事的门票定价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高票价,成为了这场足球商业赛的最大标签。
虽然这场商业比赛因为高票价被外界所诟病,但最终因为梅西在该场比赛的出色发挥,让高票价也只是过眼云烟,并没有在后续产生太多波澜。与赛前的“收割球迷”不同,“值回票价”是许多现场球迷在观赛后的评价。
在有了2023年阿根廷中国行的成功案例之后,许多经纪公司或体育公司纷纷选择效仿,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乱象。但“能够吃到这个螃蟹的,暂时只有第一个”。
不管是2023年11月迈阿密国际临近取消中国行计划,还是2024年1月C罗领衔的利雅得胜利友谊赛,以及2月梅西率领的迈阿密国际友谊赛,后续的足球商业赛都是清一色地以“失败”收场。
尤其是后两者,引起了非常大的舆论风波,但这两者也需要区别看待,原因在于主办方和球星对待球迷的态度大相径庭。C罗缺席的问题是因为伤病,这其实在赛前已经有外媒爆料。遗憾的是,C罗并不能及时伤愈和冒风险上场,导致错过两场友谊赛。而主办方也在赛前“及时止损”,表示全额退门票和承担外地球迷的机酒费用。在4月初,已有部分球迷已经收到机酒退款。从后续的处理和操作来看,主办方长信传媒和垚柒体育尚算符合情理。
至于邀请迈阿密国际来港的主办方Tatler Asia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在风波发生后,主办方Tatler Asia只是简单地开新闻发布会“敷衍了事”,表示对此事感到遗憾和主动撤回资金补助申请。最后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施压之下,Tatler Asia才表示可以退门票价格的50%。
经过这几次风波事件后,规范足球商业赛发展,保障购票球迷利益成为了体育行业的共识。正是吸取了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中国足协在监管层面作出了努力。
公示出场条款,球星来华再难“失约”
此《规程》一出,有不少球迷戏称这是“梅西条款”,主要原因在于梅西在香港行期间以“伤病”为理由缺席比赛。从此次事件的最终结果来看,所有人几乎都成为了“输家”,港府、主办方、迈阿密国际以及梅西本人,都存在有争议的地方。
所以此次中国足协修订的内容正是为了堵上此前存在的“漏洞”,避免这类事件再次发生,维护购票球迷的利益。其中有两点最受外界关注。一是“在赛事未获得国际组织批复前,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不得进行赛事确认性及事实性宣传,不得开展任何基于赛事已经获批前提下的宣传活动,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票务销售及票务预售等工作。”
这个规定指向的无疑是2023年11月的迈阿密国际中国行事件。10月15日赛事主办方宣布了迈阿密国际中国行的行程,但随后到了11月1日,主办方官宣赛事因故无法如期举办。
在尚未完全取得确认文件的时候,主办方却官宣了赛事的具体信息。从办赛者的角度来看,这也能够看出主办方的“心机”——既希望向赛事举办当地施压从而获得批文,也是为了赶进度,加速赛事的招商和门票工作。可惜与主办方期待不同的是,相关批文并没有如期下来。所以在中国足协补充了该规定后,未来主办方提前官宣足球商业赛,消耗球迷热情的乱象或将被杜绝。
《规程》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则是“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应完善售票条款,在启动售票前,告知公众主要球星出场条款及一旦违约后的处理方案,并将有关方案在售票方案(售票条款)中予以明确。”
知名球星出战足球商业赛前,需要签订合同并不是行业秘密。对于知名球星的上场时间,这份合同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商业秘密的限制,往往主办方与球星或球队签订出场合同时,均不会对外公布具体的细节。
所以球迷们在购票时,相当于“抽盲盒”。因为球迷并不知道自己买票想看的球星究竟会出战多少时间,有可能只踢10分钟,有可能踢完全场。但这一切全凭主办方与球星签订的合同,或者超级球星的心情,而这些球迷是无法从公开渠道中得知的。
在经过中国足协的出手修订后,如今球迷在购票时也有“知情权”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足协的这份文件,相当于让主办方做出书面承诺球星的出场时间是多少,以及球星未能够达到合同上的出场时间,如何弥补球迷的损失。
打个简单的比方,若再有主办方邀请C罗或梅西再次来华出席商业比赛,按照《规程》显示,主办方在门票销售阶段时需要明确告知球迷C罗或梅西的出场条款,以及他们未能达到出场时间后的违约处理方案。这与之前相比,责任划分显然会更容易辨认。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规程》能够减少足球商业赛的乱象,也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购票球迷的知情权和利益。当然,该《规程》的执行力度以及效果也需要实际检验。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足协针对足球商业赛的这个调整和补充,体现了其作为和担当,值得点赞。
增强足球商业赛透明度,维护球迷利益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梅西和C罗在年初接连造成的风波,加速了足球商业赛的规范化发展,也迫使中国足协在制度上做出了积极的变化。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还不改正。从过去的几件事情来看,中国足协也对过去一年多来的足球商业赛乱象进行了反思,并有了针对性的调整。
在笔者看来,《规程》的出台将有力推动国内足球商业赛的规范化发展。首先,这将会最大限度地增强足球商业赛事的透明度。根据规定,主办方需要提前把球星的上场条款和后续违约如何处理等球迷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前讲清楚,避免在事后进入漫长的责任拉锯战。如今在售票阶段,球迷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自己购买的门票包含哪些内容和服务,不用再“抽盲盒”。
其次,这同样会迫使主办方与参赛球队签订更严谨和细致的商业合同,甚至有希望推动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由于球星光环的存在,许多球队或球星在合同谈判中占据着非常强势的地位,而如今存在中国足协的明文规定,也让主办方在与球队或球星谈判时,有了更多的砝码和底气。
与此同时,新修订的《规程》也对赛事主办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相当于对主办方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想简单地通过举办商业赛事实现“捞钱”目的的体育公司。如今可以绕道而行了。
《规程》的出台,无疑是对火热的商业赛市场泼了一盆冷水,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坏事。由于过去几年中国球迷对豪门俱乐部或顶级球星的渴望,导致许多体育公司都看到了“可乘之机”,但年初的两次事件告诉行业,风险与收益是密切挂钩的。
将所有筹码押注到一名球星身上,风险极其大,最终稍有不慎便会被反噬。所以未来的足球商业赛,是应该继续押注C罗或梅西,还是邀请豪门俱乐部分摊风险?这是摆在各位主办方面前两个截然不同的选择。
无论如何,作为行业一员或者说作为球迷,肯定希望看到一场“真诚”的商业赛,合理的门票定价,参赛球员展现职业的一面,没有场外风波干扰。商业赛事要让主办方赔本赚吆喝也不现实。球迷看得开心,球员踢得开心,主办方赚到钞票,这才是皆大欢喜的商业赛事,也是让商业赛事市场能够良性发展的法则。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体育市场的蓬勃发展,未来一定还有更多的商业赛事在中国举行。希望中国足协这次针对性的条款,可以给主办方和参赛球队形成约束力,让商业赛事加速规范化,保护球迷的切身利益。
原标题:《“梅西条款”面世,商业赛球星“失约”乱象有了约束力 | 行业观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