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土创经济学|援助之手会有是是非非
最近上河村和下河村出了大麻烦。这两个村子处在河的上下游,河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村民。村民原本日出而作,日落而休,生活不富裕,但也恬静。两个村子的规模都小,也就十几户人家,而且同属一个张姓,算起来都是一家人。所以虽处上下游,相处非常和睦。村民有一点田地,种植的农产品除了自家吃,剩余的就拿去县城销售,这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由于离县城不是很远,村民这些年开始陆续种植蔬菜瓜果卖到县城,倒也能赚些钱贴补家用。除了种谷物果蔬,一些村民还种植一种当地土生土长的金菊花,平时晾干了存放起来,用来泡水喝,或者可以用作炒菜熬汤的佐料。这种金菊花颜色金黄,看起来非常贵气,赏心悦目。用金菊花调味的菜肴羹汤味道独特,清香美味。据说这种金菊花去火的功效还特别好,甚至可以入药。
近些年不知什么原因,城里人也开始偏好这种金菊花,而且传得神乎其神。有人说,这种金菊花经常冲饮,能美容养颜;还有人说,这种金菊花可作为食疗的绝佳材料,具有多种提升免疫力的功效。至于这说法怎么来的,谁也不知道。反正金菊花开始在县城流行,而上河村与下河村就成了县城居民向往的地方。这两个村子产的金菊花最地道,可能是土质、气候、以及其他地理条件的原因,别的地方种植的金菊花就是没有这两个村种植的好。这两个村的金菊花显得圆润饱满,香气更清新。原先村民并没有想到这种土生土长的金菊花会这么受欢迎,种植面积很小,就是出于自身爱好,种点自己食用。现在突然出现了这么大的需求,金菊花的身价暴涨,原先村民放家里自用的金菊花就卖出了好价钱,好比出门捡到金子一般,把村民乐疯了。
看着金菊花的需求如此旺盛,两个村的村长决定全村人都种植金菊花。随着种植面积的持续扩大,村民人手不够,就只能从周边村子请。于是上河村与下河村成了用工大户,方圆十几里地的村民很多都在这两个村做事。金菊花给两个村创造了可观的收益,村民慢慢变得生活好过些,就想着再快点致富。要想做到这点,就必须尽快扩大生产规模。问题是村子自身的土地有限,种植规模存在一个上限,难以进一步扩张。于是两个村的村民都想着融资,借入大笔钱到周边村子租地,以快速扩大种植面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村民自家的财务杠杆也随之快速上升。不过村民并不在乎。因为金菊花的需求坚挺,只要扩大的产能快速实现,就可以很快变现,从而把原先欠的钱还清。事实上,一些借钱扩产的村民的确实现了这个目标,扩产速度越快的村民致富速度越快,这就大大激发了村民提高杠杆的热情。原先村民都把欠钱看作羞耻的事,现在则是谁借钱多谁豪迈。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同样不知谁说的,金菊花其实没那么多特别的功效,和普通的白菊花差不多。城里人回过味来,发现这下亏大了。金菊花的价格是普通白菊花的两倍,如果功效类似,岂不是做了好几年冤大头?于是,城里人开始消费普通的白菊花,不再青睐昂贵的金菊花。这导致了金菊花的价格一跌再跌,慢慢趋近了普通白菊花的价格。金菊花价格的下跌,导致种植金菊花的农户收益大幅度下跌。上河村与下河村的村民,开始感受到了财务杠杆的压力。不过,最开始的时候村民还抱有希望,认为这种价格下跌不过是暂时的,可能熬过一两年就好了。没成想,熬了三年都没熬过去,金菊花的价格一直起不来。这下,真的麻烦大了。利息支出是刚性的,日常生产成本支出是刚性的,而金菊花的收益在持续下降,让村民很无奈。上河村和下河村不得不召开集体会议,讨论产业转型问题。两个村的共识在于,原先盲目扩大规模的做法是错的,规模扩张速度太快,导致杠杆上升过快,村民财务负担太重,失去了应变能力。如果一拖再拖,很可能让村民一贫如洗。于是,两个村的村长都想着帮助村民削减生产规模。
上河村与下河村的讨论自然传了出去。其他村子的人可就不干了。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村子的村民很多都在上河村与下河村上班,有稳定的基本工资和不错的绩效工资,比原先干农活强多了,离家还近,挺划算;另一方面,这些村子的地有不少是租给两个村的村民种植金菊花的,如果金菊花种植规模大面积压缩,意味着这些地不得不转为他用,但种过金菊花的土地,要回到种其他果蔬的状态,需要时间慢慢恢复土壤属性。因此,相关村子的村长纷纷来找两个村的村长,要求维持现状,不能随便减产。这些村的村长坐下来开会,决定共同向村民提供低息贷款,缓解村民的杠杆压力,使得村民能够度过难关。
上河村的村民接受了这个建议,继续种植金菊花。反正现在有村委联合提供低息贷款,借新钱还旧钱,也没啥压力,说不定哪天金菊花的价格又回暖了呢?下河村的村民原本也想这么做,可是村长小张到底年轻,文化程度也高。小张想得更远,他和几个村民骨干去县城反复做市场调查,判断金菊花的价格下降是不可逆的。这就意味着,金菊花的市场不可能回到原先的繁荣状态了。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大规模种植金菊花已经毫无意义。于是,小张召集村委会讨论,和村民一个个商量,决定开始转型。下河村的转型方案其实很简单,一是寻找替代品,和金菊花种植条件类似的花卉引进来,开发花卉市场;二是保留一部分金菊花种植,开发金菊花的食用新技术,比如金菊花饮料;三是在保持员工岗位不变的前提下,对员工进行深度培训,让其适应花卉种植和金菊花深加工等工作。通过这些技术和制度创新,下河村在经历两年困难期后,最终走出了困境。现在下河村不仅有全县最大的花卉种植基地,而且还有现代化的金菊花和其他果蔬深加工工厂。而在下河村上班的村民一个个变成了真正的工人,每天乐滋滋的。反观上河村,成了下河村的原料供应商,为下河村打工了。上河村的村长老张后来经常挂嘴边的话是,有知识就是好。
(作者周业安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