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喜马拉雅四冲IPO,新故事是AI和短剧
文/孙鹏越
编辑/大风
今天(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喜马拉雅第七届“423听书节”。喜马拉雅正式发布《2024春季有声阅读数据报告》,将市场目光重新聚焦在在线音频赛道。
《2024春季有声阅读数据报告》显示,在2023年,喜马拉雅听书用户数增长10%,人均年播放专辑数达27张。
在受众人群方面,喜马拉雅40岁以下用户收听占比76%,30岁以下用户占比35%,用户呈年轻化趋势;超六成用户年听书量在11-30部,人均单次听书时长超过30分钟。
虽然喜马拉雅这份数据看似不错,但在短视频平台面前,却相差云泥。《中国短视频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抖音日活数稳定在6亿以上,快手日活用户3.76亿。
在资本层面,喜马拉雅和在线音频赛道同样受到了冷落。据了解,喜马拉雅在2021年5月、2021年9月、2022年3月连续三次上市未果。
在有声书业务已经触及天花板的当下,喜马拉雅已经把业务的重心,放在了AI和短剧之上。
盈利背后的“惨痛”
虽然一直没有上市成功,但喜马拉雅的“上市梦”从未冷却。
2024年4月12日,喜马拉雅向港交所更新招股说明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从这次更新的招股书来看,喜马拉雅交上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经调整净利分别为-7.18亿元、-2.96亿元、2.24亿元。也就是说,连年亏损的喜马拉雅,终于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
那为什么喜马拉雅能在2023年一举反亏为盈,拿下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呢?
答案正是最近爆火的一个名词:财源(裁员)广进。
从去年开始,喜马拉雅就被多家媒体曝出进行全线裁员,比例约30%,产品岗最多,运营其次。并且喜马拉雅高级副总裁秦雷、首席内容官王朝阳等多位高管相继离职。
喜马拉雅一度表示这并非是“大裁员”,而是“正常的人员汰换,目前喜马仍在正常招聘,引入各领域的优秀人才。”
但是招股书不会说谎,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在2021年的员工人数为4342人,等到2023年就只剩下2637人,两年内员工人数减少了1705人,裁员比例高达39.26%。
在招股书里,我们能清晰的看出喜马拉雅的“裁员广进”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
早在2022年,喜马拉雅十周年年会上,CEO余建军表示,降本增效,打造可持续盈利能力将是喜马拉雅核心的三个方向。
喜马拉雅CEO余建军
但喜马拉雅下手的并不只是普通员工,还有高层的薪资。CEO余建军的“薪金、工资及花红”在2022年为375.9万元,到了2023年直接砍半,为179.8万元。另外两位副总裁李兴仁和财务总监沈结强,薪资也是打了对折。
CEO带头降薪,促使喜马拉雅的员工福利开支连续2年下降,从2021年的1.92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1.15亿元,下降比例高达34.9%。
除了内部裁员+降薪双管齐下之外,喜马拉雅也在同步缩减过去重金投入的版权。
据媒体披露,除了喜马拉雅早年买断的头部重点项目,后期新引进的版权都在想办法逐步解约以实现降本。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23年营业成本26.9亿元,同比减少7.71%,占总营收的比重也由48.1%降至43.7%;研发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等分别为9.3亿元、20.7亿元,较2022年同比分别减少0.75%、2.2%。
只能说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喜马拉雅走的很坚决,哪怕背后付出裁员近40%人员、高层降薪一半,也要实现盈利。
广告、月活双双下降
这种靠通过削减成本“省”出来的盈利,显然背后的隐患也足够的多。
对一个App打击最大的,就是月活数据的下跌。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喜马拉雅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分别约为1490万、1570万和1580万,去年增长明显放缓。
同时,日活用户的收听时长,从2021年的144分钟,降到2023年的130分钟。
不但月活下跌,付费用户也在减少。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移动端月活付费用户2021年至2023年,其付费率分别为12.9%、12.9%和11.9%,后两年处于负增长状况。
也就是说,在月活用户、付费用户和使用时间,三个App最关键的运营指标上,喜马拉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或下降。
这对于喜马拉雅来说,非战之罪,而是因为整个在线音频赛道,都出现不同程度衰退。哪怕是老对手“在线音频第一股”的荔枝,过得同样不好。
据荔枝集团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其月活减少超700万,运营亏损超6000万,市值蒸发了97%。
荔枝对于在线音频赛道来说,并不是最差的。毕竟“苟延残喘”也是活着,而曾经的对手腾讯音乐旗下企鹅FM,早已停止了运营。
显然,作为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的商业想象力已经接近匮乏,亟需找到新增长点。于是它盯上了这两年最火热的项目:AI。
喜马拉雅
喜马拉雅推出“珠峰音频AI模型”,可以利用AI驱动的有声读物制作。毕竟有声书是在线音频赛道最核心的项目,艾媒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音频节目类型偏好中,40.19%消费者会选择有声书,用户对有声书的消费偏好远高于其他品类。
而AI技术所带来的语音合成(TTS)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NLP),能让喜马拉雅们“批量化生产”有声书音频内容,不用再花费人工费聘请主播人工配音,大幅度降低了平台运营成本。
喜马拉雅表示,AI可贯穿着有声读物的预录制、录制、后期等全过程,相比于人工创作过程的时间,AI的创作时间提效超过50倍;而由AI制作人有限参与的AI精制作,相比于人工创作提效超过3倍。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马拉雅平台由AI制作的内容高达2.4亿分钟,占全部音频内容的6.6%。
在AI时代,似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一遇到“增长点匮乏”,就会下意识转型AI,但真正能靠AI业务代替主线业务的,似乎还未出现。
喜马拉雅拥抱AI的道路,还要走很远。
当喜马拉雅拍起了短剧
当下,除了AI之外,短剧的火热程度丝毫不逊色,而很多人不知道,喜马拉雅算得上一位“短剧老玩家”。
早在2022年,喜马拉雅与腾讯视频、芒果TV、快手、优酷、爱奇艺等影视平台合作,共计30余部作品进行影视开发。
其中,最出名的一部是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倾世小狂医》,改编自喜马拉雅原创网文IP《战王宠妃之倾世小狂医》。数据显示,开播当天即位居腾讯视频短剧热度榜第一,上线首月累计分账近400万元。
在短剧尝到甜头的喜马拉雅开始亲自下场,于2023年3月就与多个合作方共同发起“喜莱坞计划”,进军短剧开发赛道。
喜马拉雅“喜莱坞计划”
在“喜莱坞计划”中,喜马拉雅对外开放IP版权池+后分账合作模式+影音文海陆空联动+影视基金扶持。也就是说,喜马拉雅将开放优质原创IP,吸引外部合作方共创短剧。
据了解,在去年12月,喜马拉雅旗下短剧平台“喜豹”推出多款短剧,如《回到古代当帝师》《天降萌宝:怪力妈咪惹不起》,分别登上当日榜单前十名的宝座。
还有《情深不悔,再爱难为》《藏心》《流光鉴良缘》等多部短剧已完成制作,即将登陆腾讯视频等主流平台。
在今年4月15日,喜马拉雅继续推动“喜莱坞计划”二期发布,并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设立“喜莱坞基地”,继续推动喜马拉雅的短剧业务。
当在线音频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的时候,喜马拉雅选择“左手AI右手短剧”的转型之路。
只是这两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新业务,能否受到港交所的喜爱,打开二级市场的大门,一切还是未知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