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肯尼亚贫民窟探访教育机构后,我也创办了自己的NGO
文|中南屋 徐同学
“用一句话形容一下肯尼亚。”“一个充满希望与朝气蓬勃的地方。”
2018年的暑假我去肯尼亚做了一个教育调研项目,课题为:中国人走进肯尼亚对当地基础教育的影响。
一开始我以为我的论文会是关于肯尼亚教育系统的腐败,比如老师从未接受过正规培训,教课时心不在焉等,最终得出是教育系统问题导致青少年接受不到良好培训、国家无法进步的结论。
然而我在肯尼亚的这十几天,让我认识到这一切都只是自己的臆想而已。
改变社会的那些人在肯尼亚的第一天,我采访了Care for All Kids(一个帮低成本学校筹集资金的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黄朝仪。我向她提出一个疑惑,“如果校长挪用本该投入到学校和学生身上的善款怎么办”。
黄朝仪用这样的一个故事回答了我的问题。
刚到肯尼亚的时候她们结识了一个老师,叫Sera。Sera对孩子们很有热情,她当时在别的学校打工,主要为了收到工资以后开她自己的、尽管可能特别小的幼儿园。
了解Sera的故事后,黄朝仪和她的团队开始帮Sera筹钱。在这两年里共筹到6000美金,学生人数也慢慢由20个孩子,变成了现在的150个孩子。不仅学校得到了扩建,而且师资也开始变得充足。
黄朝仪觉得,六七千块钱最终能发挥出那么大的作用,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人,像Sera这样的人,她们乐意为孩子去做很多很多事情。
因为热爱孩子,她们产生了创业想法。
如果没有钱,又拿不到赞助,Sera有时就会去卖CD,或者鞋和其他小商品,用赚来的钱继续供孩子们。黄朝仪在找的就是像这样的有创业精神的人,她们愿意为教育付出,而不是只会等钱。黄朝仪相信她们能真正改变这个社会。
“Only those who want to help themselves deserve help.”(只有那些想自力更生者才值得被帮助。)
教师资格证的故事除了CFAK以外,黄朝仪和她的朋友袁晓艺还创办了Kenya Compassion,意在让更多老师获得教师资格证。黄朝仪表示,她们一开始很好奇为什么那么多老师都没有教师资格证。她得到的回答是太贵了,没办法去接受这样的教育。
Kenya Compassion培训的大多是在职老师。肯尼亚的学期制是上三个月的学放一个月的假,如果每次放假都来接受培训,那两年之内共六个月就能完成培训。
于是黄朝仪的团队和CSAK(当地学校工会)一起办了试用课。这次尝试是花了一个多星期筹备的,她们在四个贫民窟里面共联系了200个老师,因为人数多了,人均成本就低了,然后看大家愿不愿意来这样上课。结果发现反响很好。
在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后学费降低了86%。
采访尾声,黄朝仪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们,第一批30个学员已经考完教师资格考试,在等成绩了!
为贫困社区的雪中送炭在肯尼亚,第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人是Mathare贫民窟长荣希望小学的校长David。David今年40岁,十年前,他义无反顾地辞去了月薪近万的贵族小学校长的职务,来到了当时只有一间教室,50个学生的长荣希望小学。在开始的前两年,他几乎没有收入,不得已卖掉了城区的房子,带着家人搬到了离贫民窟很近的社区。
我感到很惊讶便问他值得吗? David说,他深信教育可以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当知道贫民窟里的孩子完全接受不到教育,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时David觉得不可思议。他热爱教育,并觉得与其在条件较好的的社区锦上添花不如为贫困社区雪中送炭,高收入群体的学校可以在他辞职后很快找到下一任校长,但贫民窟学校却连老师都没有。
建立之初,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和一个保障学生饮食的老大爷;十年过去,现在的长荣希望小学已经拥有了7间教室,7个老师和300多个学生。
创立NGO:Dream造梦工程这些教育工作者就像一缕烛光,虽不是很明亮,却为一方被黑暗笼罩着的土地点燃了希望。更重要的是,他们让我相信普通人也可以改变世界。
肯尼亚之旅结束后,我和我的导师Michel开始着手创立我们自己的NGO:Dream造梦工程,旨在为更多贫困中的学校提供帮助。在考察过诸多NGO之后,我们选择直接从学校得到需要捐助清单,并安排第三方进行定期考核,从而在节约资金的同时确保切切实实地帮助到这些孩子。
同时我们一直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在提供必要物品比如书本,净水设备,房屋维修工具以外,不提供更多的帮助。因为让孩子生活在舒适圈里不是一个好主意,我们想让他们意识到舒适的生活是需要他们自己打拼来获得的。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想到去国外创办一个NGO。
我认为作为较发达地区的孩子和地球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教育不分国界,生活在贫民窟里的孩子可能只占全球总人口的不到25%,但他们100%是人类的未来!
(本文原载于中南屋公众号:chinahouseproject,帮助中国青年走进发展中国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