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要坚持全生命周期防治
肿瘤是《柳叶刀》系列期刊今年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在2024年全国肿瘤防治周,柳叶刀InFocus: oncology项目责任编辑Dr. Vania Wisdom采访了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陈万青教授,他领衔的关于中国癌症筛查的文章发表在《柳叶刀-公共卫生》2023中国专刊。在此次采访中,陈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癌症筛查及防治的相关内容和建议。
Dr. Vania Wisdom: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的癌症筛查相关规划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癌症?
陈万青教授:2023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3个部门联合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该方案提出中国在2030年以前要深入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主要针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相对成熟的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肺癌等重点癌症。
目前,国家级财政支持的癌症筛查项目有4个,包括2005年启动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7年启动的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09年启动的妇女两癌检查项目、2012年启动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等。这些项目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宫颈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鼻咽癌的筛查服务。各省也根据当地的癌谱特征、相继建立了地方财政支持的癌症筛查项目,据我们所知,至少有27个省级项目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免费的癌症筛查服务,如浙江省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湖北省的肺癌筛查项目等。
Dr. Vania Wisdom:癌症筛查一般是如何运行的,主要针对什么样的人群?
陈万青教授:中国的癌症筛查服务一般遵循风险评估、临床检查、早诊早治、随访复筛等流程。具体来说,在开展癌症筛查项目的地区,符合年龄要求的居民可以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参与癌症风险评估;评估为高风险的居民可以前往定点筛查医院,如县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肿瘤医院体检科等接受临床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跟居民沟通是否需要进一步确诊或治疗,或结束此次筛查;结束一次筛查后,居民需要定期随访或再次筛查。不同癌种的筛查有一定的适宜年龄范围:宫颈癌和女性乳腺癌筛查的年龄是35-64岁、肝癌是40-74岁、食管癌和胃癌是45-74岁、肺癌和结直肠癌是50-74岁、鼻咽癌主要是华南高发地区的30-69岁居民。
Dr. Vania Wisdom:据你们了解,公众目前对于癌症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如何,有哪些还需提升?
陈万青教授:中国很重视癌症防治相关的全民健康促进活动,如编制发布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组织开展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2023年发布的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要达到80%以上。我们之前开展的横断面调查显示,2022年中国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是70.1%,但是不同地区居民癌症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相差很大,如北京的知晓率接近85%,而西南地区的知晓率则仅有57.1%。
目前,中国仍需要提高全民防癌抗癌意识,普及癌症防治核心知识。国家癌症中心组织编写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要点》,通过27条核心知识传递癌症预防与治疗的主要信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的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了以下有待提升的内容:
将癌症防治知识作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社区、养老机构等重要健康教育内容;
加强农村居民癌症防治宣传教育;
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科学指导大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
加强青少年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教育;
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深入开展控烟宣传,强化戒烟服务,广泛禁止烟草广告,持续推进控烟措施。
Dr. Vania Wisdom:您认为癌症防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万青教授:在癌症防治中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全生命周期防治,做到持之以恒。癌症的发生是人类全生命周期相关危险因素累积的过程,癌症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应尽早关注癌症预防。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致癌因素,接种HPV疫苗,降低癌症的发生风险。中年时期要定期参加癌症筛查,戒烟限酒、适量参加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管理体重、平衡心态、控制慢性感染等。老年时期要注重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评估;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保持身体灵活性和功能性;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管理和使用药物;关注心理健康,寻求社交支持,参加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以减少压力和焦虑。END
陈万青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注于肿瘤登记、癌症筛查、肿瘤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领域,现任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
题图来自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Volume 43 (2024)
Cover image by Xidan Liu.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