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赵培根:请称他们为“建筑工人”

2018-12-06 1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钢结构施工作业条件特殊,所有的作业都要与钢铁接触,冬天冰凉,夏天滚烫,而且构件大多带有锋利的棱角,所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劳保手套,一则保护双手不受伤,二则增大双手抓握构件的摩擦力,保证作业过程中的精准和安全。从作业人员的手套就能看出其劳动强度之大。正是这一双双看似又脏又破的手套,却被能帮助能工巧匠们打造出高大上的摩天大楼。

▌为什么要记录她

 因为:她“高大上”,江苏省在建第一高楼,建筑总高度达450米。她是苏州市第一座450米超高层建筑;也是江苏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更是在国内地级市建造的第一座世界级的超高层建筑,“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座摩天大楼的崛地而起靠的是什么?是建筑人,是来自于祖国各地的平凡建筑人! 我拍这座大楼的成长过程时,其实更重要的就是记录下他们的辛苦的汗水和幸福的微笑,记录这群基层的建筑人如何和大楼一起成长、生活……

当一座座大楼建造完成后,一个土得掉渣儿的名字“农民工”,可能慢慢的会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去,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但,回过头来,回想一下,城市里的一栋栋大楼的成长的同时,他们的勤恳的汗水和完工后的喜悦是否亦是挥洒不去?每每想到此,我的内心不由的向他们致敬。

 

▌拍摄心得

第一,如何去拍?

这是拍摄前需要深思熟虑的关键问题,它将直接关系到拍摄成果。首先要明确到底要拍什么?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诺大一栋楼,几百号建筑工人,该从哪里着手?走马观花显然达不到效果,“地毯式”地拍也更不现实,既没有那么多精力,更抓不住重点。通过长期的摸索,终于得到了一些启示。进入工地后,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摄影师,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工人,从基本的穿衣戴帽开始做起,假设自己就是参加建设的一份子,切忌穿得衣服和工人格格不入,说白了就是要融入工人的生活。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工人的工作生活,你才会明白怎么拍才最能抓住最生动的画面,才能体会到怎样才能展现劳动的美,正如毛主席所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二,如何接近工人?

建筑工人大都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都很朴实,所有,我们必须“放低身价”,深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首先态度要诚恳,说话不要咬文嚼字,要情切,客气,有礼貌,“师傅”当先,穿衣服也有讲究,不要过于华丽,与工人格格不入。经常与他们聊天,问问他们是什么工种?哪里人?家里几口人?都可以的。要在不断的交流中融入群众。还可以适时主动提出免费为他们照相,并且在最快的时间里把打印好的照片送给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很自热地把你当成了自己人,这个很关键,这是为以后的拍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大家像朋友一样了,拍起来就不会拘谨,不会做作。

第三,如何知道建筑工序?

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平时要多看,多问,看见不明白的东西马上向管理人员问,向工人师傅问,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的存在感,他们都很乐意告诉你这是干啥,那是怎么回事……了解建筑工序对拍摄有重大意义,你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拍摄到最想拍到的东西。

第四,拍摄时间?

一早一晚,早上五点半左右是工人的上班高峰期,比较容易抓拍到好的画面,晚上六点半是下班高峰期。特别是晚上加班的时候,往往会有好的天气,很有机会拍到好片。还有,拍摄也讲究季节性和气候性一般来说,比方说台风前后往往会“出彩”,大雨欲来之前的景象也很壮观。总体来说,夏天更适合拍人物,特别是大汗淋漓的劳动场面更能渲染气氛。

建筑工人,也有人称之为“农民工”,“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建筑工人这个工种会一直存在,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千百年来,一直会在。可是,“农民工”这个称呼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应该只在中国有,能明显感觉到这个词饱含的歧视感。从这一点上讲,本人强烈呼吁:请叫他们为“建筑工人”——全世界通用的职业名称。这是因为他们,才把我们这座城市建设得如此美丽!这也是我为什么拍他们的主要原因。

大厦主体结构施工进度3天一层,所以钢结构施工必须夜间加班,图为电焊工在灯火璀璨的城市上空精心操作,披星戴月,通宵达旦。
2007年的一场大雪,比往年来得早了些,这是在高空,风大更加寒冷,图为安全员在大雪中加個护栏。
2018年元月18日,这天是整幢大楼的外墙封顶之日,这是最后一块幕墙玻璃按装,强度更大,工人除了胆大还要有高超的技术,不能有半点出差错,更要有团队协调的精神。
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防护有其特殊的要求,除了竖向防护,还要沿着建筑物外围周圈设置封闭的水平防护网,以接住上方有可能掉下来的物件防止砸到下方的人,更重要的是防止高处作业的人员发生高处坠落。图为安防工正在380米的高空搭设水平防护网,为建筑工人保驾护航。
超高层建筑的安全防护有其特殊的要求,凡是有构件安装的部位都必须要有安全防护,例如,外框梁安装,就必须要事先安装“生命绳”,图为安防工在380米的高空安装完“生命绳”后进行“试运行”,每次安装完毕,都由他先自行检查其安全性能,然后就能听见他熟悉的声音:“跟我来,没问题!”
除了“蜘蛛侠”,大厦建设者中还有“钢丝侠”,他们就是深处高处绝境从事塔吊检修、安装的塔吊安拆工师傅们,图为“钢丝侠”们正在450米的高空进行塔吊拆除作业。
大楼建设到顶端时,慢慢往里收,起初的三个塔吊要一个一个的慢慢拆除,这也是很危险的工作。
大厦的结构形式复杂,中建钢构作为主体结构的先遣部队,临边作业、高层悬空作业多,电焊工师傅们用他们手中的焊枪构筑起这座城市的丰碑! (2)
大厦的结构形式复杂,中建钢构作为主体结构的先遣部队,临边作业、高层悬空作业多,电焊工师傅们用他们手中的焊枪构筑起这座城市的丰碑!
大厦外装采用单元板玻璃幕墙装饰,安装过程中,需要将每块重达400多公斤的单元板人工配合吊装,镶嵌、安装到幕墙主龙骨,该作业对幕墙安装工要求极高。图为正在吊装的场景。
到了楼顶结构慢慢往里收,变成了半圆形,队长亲自上去安装,越到楼顶,难度越大,要求越高。
钢结构构件拼装精度要求很高,有时候为了校正一个小构件安装师傅们要耗几个小时。在三四百米的高空悬空作业,身体很不适,所以,工人师傅们要不断变换姿势,以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
钢结构施工对起安装工的要求很高,除了身体协调性要好,还要心理素质好,真正做到胆大心细。图为安装师傅们正在400多米的高空进行悬空临边作业,密切配合地安装钢结构外框梁构件。
钢结构施工对起重吊装工的要求很高,除了身体协调性要好,还要心理素质好,真正做到胆大心细。图为2名起重吊装师傅正在精心配合,吊装钢结构斜梁构件。
每根钢梁按装时需要调准角度,整个过程很慢,如有复杂的地方可能要几小时。
起重吊装工正在精心配合,密切协作,吊装钢结构构件。
图片中那双脚,飘荡在城市的上空,别以为他在看风景,实际上他是吊在半空中作业,非常危险。
图为外框吊装,李师虽然年纪不小了,干这行已经干了十多年了,胆大心细,也成了年轻人的榜样。
这是刚吊装还没有個定的大楼外钢架,需要把每一棵镙丝拧紧,很有挑战性。不能有半点马虎。
这是钢筋工,从地下开始一直到400多米高空,天天干着一样的活,把一根根钢筋按着标准梱扎到位,看着是粗话,实际难度大,要求高。
赵培根,  (网名;吴越瓷阁)  男,1963年11月1日出生于江南水乡. 苏州。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中国华盖创意签约摄影师。苏州相城区摄影家协会创联部主任。

生活在江南的诗情画意中,热爱摄影,追求完美,喜欢用相机把自己的感悟和心情记录下来,细细品味并与朋友分享。经常与全国各地摄影的朋友一起交流作品或外出采风,并以此作为自己最大的生活乐趣。作品多次在国际和国内各类影展影赛中获奖、以及各类杂志和报纸上刊登。

 崇尚自然,寄情山水,逍遥无为,是我神往的人生境界。 

山脉峰峦,村舍田野,江河奔流,平湖鱼雁。纵游其间,或饱墨重彩,或轻描淡写,信手沾来,任意挥洒;山水间,有桀骜不驯的阳刚之性,亦有千回百转的绕指柔情。它使我感受生命的自由、精神的洒脱。它使我心旷神怡,心境高远…… 

清晨傍晚,雾霜雨雪,游弋于这样的风景里,以摄影的方式捕获影像的过程是愉悦的。然而,还不止这些,经历了粗狂博大、原始壮美或者婉约灵秀、静谧柔和等不同形式美的大跨度冲击和感染之后,在意识层面上激发对人生价值、生活方式的思考和影响,也许才是过程之后的真正收获。摄影是为生活服务,摄影能为生活添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