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用“量子科技”种庄稼?谨防骗子下乡坑农
据央视财经报道,春耕农忙时节,有商家在部分农村地区推销一种宣称可以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的高科技产品。商家宣称,用了他们的机器,农田里就能实现增产增收。
对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固体量子实验室主任范桁表示,由于应用环境苛刻,量子设备造价极为昂贵,一台量子计算机,国家的投入至少都是上千万元,而且量子效应保持的时间极短,市场上所谓在农业种子或者日常用品上使用量子技术,这是根本无法达成的,大家不要受骗上当。
按照某短视频账号发布的内容,这些用于给农作物赋能的“量子技术”,“不仅能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增加产量,更重要的是,还能让农作物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然而,与各种神乎其神的营销话术相比,现实却很尴尬——有农户发现,普通小麦比自家赋过能的小麦长势更好。
央视财经 图
其实,打着“量子”旗号的产品多年前就已成为市场的公害,从鞋垫袜子到养生美容,再到医疗产品,“量子”概念层出不穷,实际上就是收割消费者“智商税”的伪科技商品。
无需过于复杂的实证,只要稍微具备一点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难发现“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不过是一种赤裸裸的打着高科技名义的坑农新骗术。这背后的暴利更是令人咋舌:一亩小麦种子“赋能”收100元,一台设备一年“赋能”5000亩,就是50万元。
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农户希望增产的心理,用“高科技”的幌子来收割农户,这样的骗术,着实让人愤慨,必须依法严惩。
但此事中,更让人纳闷的是,这些基本上“一眼假”的骗术,为何能堂而皇之地上演?要知道,它们的源头都是看起来正儿八经的“农业科技公司”,如此公然“炒概念、骗人”的企业,何以能够一路绿灯,且还不断扩充加盟商?市监、农委、工商等部门的必要监管、干预体现在哪里?
另外,相关公司和商家下乡推广也是公开进行,如有的农田旁醒目地写着“量子能量波赋能增产试验田”,这样的荒谬信息难道没有被基层相关部门觉察?
还有,这类坑农的“高科技”下乡骗术,不少营销和造势行为都是直接在互联网上公开进行,比如通过短视频账号推广。对这些存在巨大争议性的“高科技”推广内容,网络平台是否有责任把好内容入口关?
如今很多农户也会关注网络短视频,如果没有必要的内容质量把关,就难免会给一些骗子提供可乘之机,从而产生“洗脑”营销的效果。一些心术不正的公司,本身也将网络平台宣传当作获取公信力的手段。同时,由于网络传播的流量优势,线上的虚假宣传带来的后果,恐怕比传统的线下骗术还要严重。从源头减少这类虚假宣传内容的输出,极其必要。
当然,“伪科技”“伪专家”坑农、骗农的现象,之前也曾出现过,比如个别不法分子借机组成农资下乡“忽悠团”,冒充农业技术“专家”,打着免费培训技术的幌子,以现场“洗脑授课”、送货上门等模式兜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等。
而“量子科技”的新话术提醒我们,除了要把农业技术科普和防骗宣传等纳入助农惠农体系,相关部门也应该对各类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高科技”公司加大常态性排查、整治力度,及时斩断伸向基层农村的“黑手”。总之,要谨防伪科技下乡“开拓市场”,别让无辜的农户群体成为受害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