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生访谈|今年上海梅雨天温度偏高降雨量偏多,将如何应对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变得频繁。4月19日开始,广东多地出现大暴雨。不少市民担心,如果这种反常天气频发,在上海如何应对?今年汛期情况怎么样,会不会有极端天气出现,应急管理局有预判吗?
4月22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在做客《2024民生访谈》时表示,我们判断,今年上海天气会面临不正常的情况,可能会出现高温天数多、梅雨天的温度偏高、降雨量偏多,北上的台风可能会增加。
接下来,上海在进一步按照气象异常分析的基础上,将会召开今年面对极端天气和防汛防台的相关工作会议,压实责任,公布各区、街镇、居村防汛负责人,做好各类的专业监测会商,气象部门、水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联合防汛方面的职能,做好各方面的防范。结合上海实际,对出现极端天气下的城市运行各类保障、人民生活的保供等各方面做好应对准备工作,预防万一有突发性的情况,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将这些损失和影响降到最小。
马坚泓说,这些年上海在提一个概念,叫做韧性城市建设。韧性就像一个弹簧,当城市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就像弹簧可以应对各种压力,随时能够恢复原形。对城市来说,遇到暴雨、极端天气,能够像海绵,吸附大量的积水,遇到各种极端天气下,市民的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够高效,让城市运行秩序得到恢复,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今年,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和相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制定适合上海超大城市的韧性安全标准,从工作量或者标准、技术方面还要做认真的分析。
马坚泓表示,“我体会最深的是,所谓韧性安全,离不开全体市民对应急管理、城市运行安全的关心,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情况下能够提升自救、互救的能力。通俗地讲,全社会的共治是建设韧性安全城市很重要的前提。”
马坚泓举例说,今年1-3月,上海有两起案例被国家应急部通报表扬,今年2月2日上海发布寒潮大风预警以后,嘉定南翔镇居委会会同相关部门做了部署,在排查中很快发现了小区某一幢楼的墙面开裂和外面保温层有分裂情况、有高坠的风险,开裂和可能脱落的部位下面就是楼栋的出口,会影响居民出行安全。发现这一情况后,居委会及相关部门马上做了警戒,劝导居民从地下车库、旁边走,一个小时以内采取紧急措施,把开裂的保温层铲除,在2月4日、5日嘉定遇到大风天气时,避免了相应风险。
第二个案例是3月5日全市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后,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居委会会同民警、社区志愿工作者马上做了排查,结果发现,有一户居民的屋顶松动、瓦片掉落,下面的雨棚也已松动,有下坠的可能。他们马上及时采取措施,做了警戒防护,再通过物业专业队伍的抢修,避免了可能的高坠影响周边居民安全。
在马坚泓看来,全民的意识能力提升非常重要,是守住安全底线很重要的保障。整个韧性安全城市涉及到很多,上海的目标是到2035年分三个阶段:到2027年,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韧性安全城市综合防控体系运行顺畅,2030年各行业各领域防范能力大幅提升,2035年形成跟国际化大都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韧性安全标准。
马坚泓在访谈中说了一串数字:去年,上海安全生产的事故数量发生了438起,死亡455人,跟2022年相比上升,消防的火灾事故也是。另外,如果跟2021年常态化相比,事故的数量略有上升,上升百分之一点几,死亡人数下降零点几,总体情况看似平稳,但把数据做了系列分析后,还是存在一定问题,这些数字还是反映出上海“三个没有改变”:
第一,城市的不安全状况、高风险状况还是存在。第二,各行各业高风险的特征还是存在。第三,各类安全事故或者隐患还是普遍存在。
为此,上海结合实际开展了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目标要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根本上解决问题,在11个领域明确了什么叫隐患,也通过“12345”大力普及隐患的标准,去年一年发现重大隐患2805起,是前面三年共发现隐患的11.8倍,这些隐患发现以后的整改率很高,取得了很好的实效。马坚泓表示,希望上海能够对标世界最安全的城市标准,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断对标差距,真正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城市之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