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技术冲击下,电影的视听方式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丰富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4-04-22 13:33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4月21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题论坛:“产业论坛:‘电影产业变局下的立与破’”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办。论坛旨在以“电影产业变局下的立与破”为主题:“立”是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电影作品,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破”是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突破固有模式,拓展电影领域,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新场景、新业态。

与会者一致认为,新科技对于电影会带来一次次冲击、重塑,但电影的视听方式不会消失,只会越来越丰富。“新的不会取代旧的,而是一种互补关系,相互促成,协同并进。”

论坛嘉宾合影

“电影作品要有人文触感”

圆桌对话环节,来自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首席执行官卡梅隆·贝利表示,AI技术能够增强电影的艺术性,但它还是要在人类指导之下使用,因为技术并不总是会带来我们想要的东西。“AI没有办法直接带给观众同感共鸣。作为人类,我们一定需要有这样一种人文触感在作品里面。”

华纳兄弟探索院线发行(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库尔特·瑞德则表示,AI可以大大提升制作效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就没有工作做了。“AI自己不能做故事板,它没有办法把其他所有舞台工作做完。我们在电影当中有的时候经常需要创造出一些独特的元素,而这些元素是没有办法被机器所取代的,这就是摄像机的重要意义。只有用真实的拍摄才能带给大家最为真实的体验。”在讨论到电影播放渠道从传统院线向流媒体平台转变过程中面临的难点时,他表示电影首先需要卖座,如果是直接在流媒体上进行放映,不进入影院的话,它的成本很有可能没有办法收回。

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表示,AI技术带来的变革会来得比大家想象的快,大约就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在谈到AI对电影内容的影响时,他认为“创意会越来越独特,而且这也是给整个行业更多的压力,因为会有竞争对手,而且不只是大导演、小导演,谁都可以变成一个创作内容的专家。但我觉得这对观众而言的体验可能会更好。”

此外,孟丹青还提到目前全球有很多知名制片人,在人工智能不断崛起的同时,重新回到电影的真实性,“这在我们当下非常需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AI技术带来的最大危险“是我们越来越像它”

著名导演、编剧、监制,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面对AI的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Sora出现不是物理世界原本的面貌,它是迎合了人类幻觉需求的面貌。在这点上来看,它依旧是人类幻觉的外延,而不是本质的对抗。”他认为技术是电影的支撑力和原动力,“所有创意其实都是在技术基础上展开的,这是电影诞生的原理。同理,AI是一门技术,跟它建立良好的关系只会对我们有好处,电影人可以拥抱AI。”

黄建新

演员、导演、编剧陈冲谈到,AI生成的形象的确是冲击了行业和世人的洞察力,对真、假的感知和认知也有巨大的冲击。“这项技术会取代那些原本就没有思想性,没有美感的流水线作品,但是对于最优秀的作品是取代不了的,最优秀的创作者也是取代不了的。我反倒觉得,AI技术可能带来的最大危险不是它替代了我,而是我变得越来越像它,人类是否会越来越变成以AI的思维方式在想问题、做事情?这才是可怕的地方。因为它对我们的训练一点都不比我们对它的训练要少,它无时无刻不在训练着我们。”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认为AI发展会让电影甚至包括电视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技术创新驱动的。他表示,从纯技术角度来看,机器智能超过人类是一定的,这甚至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技术上达到人的智能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取代人类。“AI技术对年轻影人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机器可以代替人写文字、画分镜,以后的导演、制片人、编剧可能不需要年轻人参与了;另一方面,机器又可以帮助缺乏资金和经验支持的年轻人生产一个完整的作品,这对年轻人又是一个机会。”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长田认为,AI总的来说是一种技术,是一种为人类所利用的工具,电影行业在100多年发展历程中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传播也从影院变成依托互联网进行传播,但这个行业并没有被取代。“但AI会让艺术家独有的审美变得越来越稀缺,因为AI总体来讲是一种大众审美,它生产出来的产品跟每个人独有的情感、独有的审美天然相矛盾。同时,AI会让好电影脱颖而出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产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观众选择的困难,也导致生产商在推广这些产品的时候面临巨大的同类产品竞争压力。从这个意义来讲,也让独有的IP变得更有价值。”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